處處皆學問 從yy小說得到的一點知識

2021-05-27 11:12:54 字數 4268 閱讀 6662

土地,乙個古老的話題。

自從人類由遊獵社會步入農耕社會之後,這一話題便一直在延續,多少年來,無數的紛爭、流血,無數的改革、革命,無數從無到有的的戰爭,無數由盛到衰的王朝,都圍繞著這個近乎永恆的話題展開。在工業文明興起之前,土地幾乎是人類社會中唯一的基礎資源,是人類文明延續的根本依賴,也是數千年來人們自相殘殺的罪魁禍首。

從遊獵社會步入農耕社會,標誌著人類自原始社會步入文明社會的第一步。因為土地,人類開始進行更為嚴密的勞動分工;因為土地,人類開始進行更為全面的制度規範;因為土地,族群日益衰落,因為土地,國家開始出現。

無論史學家們持何種觀點,無論現代社會關於人類文明演化階段的劃分是否科學是否客觀,無論是東方的史學家還是西方的史學家,都毫無異議地肯定一點,在工業文明出現之前,任何所謂的有記載的人類政治文明史都是一部土地分配與再分配的歷史,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土地,是唯一推動著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原動力。

每一次時代的更替,都以土地為標誌;每一次王朝的變遷,都以土地為內容。

西周建立的封建制的核心,是對土地的所有權做出了從上到下的等級式分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屬於天子,天子是天下最大的地主。

這是乙個終極的地主,一般而言,凡是過於絕對的,往往是最不實惠的。

因此天子實際擁有的土地非常少,只有京城周圍那麼一點點而已。

其他的土地,則大多以「分封」的模式被天子分給了自己的家人、大臣和貴族們。

天子分封出去的這些家人,這些大臣,這些貴族,叫做公、侯、伯、子、男。

而這些接受天子分封的皇親大臣貴族,如今被我們稱作「諸侯」。

諸侯們會在自己的領地內進行二次分封,將這些土地的一部分分給自己的家臣。

諸侯的家臣,分為上、中、下三等,他們分別是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天子擁有的土地,在理論上是無限的,因此這片土地的名字叫做「天下」。

諸侯在得到天子的許可後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兩座祭壇,以祭祀分管土地和五穀的兩位神祗,這兩座祭壇,分別叫做「社壇」和「稷壇」,統稱「社稷」,因而可以建立社稷的諸侯的土地又被起了乙個很新鮮很時髦的名字,叫做「國」。

大夫們的土地更少,他們既不能分封,也不能建社稷,只能用這些土地上出產的糧食來養活一些人為自己打工,大夫的土地被取了乙個非常老土的名字,叫做「家」。

那些吃大夫們的糧食,為大夫們打工的擁有各項專業技能和知識的自由人,被稱作士;他們是僅比奴隸們高乙個層次的社會階層。

但是士這個階層自從出了一位行孔排行老二的傑出學者及思想家之後,便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這個階層開始由胡吃悶睡寄人籬下混日子向乙個共同的理想努力。

作為乙個士,他們沒有土地,這就意味著,他們除了自己的身體之外,一無所有……

純粹的無產階級……

因此,士們的理想,便從自己的身體開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士的理想的四個階段。

第乙個階段是修身,要通過修身獲得一些土地,以使自己躋身「大夫」的行列,擁有乙個「家」。

第二個階段是齊家,要通過齊家獲得更多的土地,使自己由大夫而躋身諸侯的行列,擁有乙個「國」。

第三個階段則是治國,要通過治國獲得比諸侯更多更廣闊的土地,使自己由諸侯而得以問鼎天子的寶座,擁有「天下」。

第四個階段便是作為乙個天子來「平天下」,平,最原始的意思是公平,平均,公平才不會出現矛盾,平均才不會導致爭執,古人如此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他們認為,身可以修,家可以齊,國可以治,而天下,只能用「平」的。

古人認為,只有重新平衡平均地分配天下的土地,才不會導致戰爭和流血……

這分明是一套號召士人起來變天的邏輯。

誰說孔子著春秋是為了讓亂臣賊子懼?他老人家分明是在為士人起來搶班奪權進行理論準備和思想武裝。

由此可見,孔聖人自己便是亂臣賊子的鼻祖。

但是孔子是聖人,是當之無愧的聖人,是如假包換童叟無欺的聖人,因為他在那個一切都為混亂的表象所掩蓋的黑暗時代用振聾發聵的聲音揭示了乙個無比實際無比客觀的真理——誰擁有了土地,誰便擁有了一切。

士的理想,便是重新分配天下的土地,以更為合理的模式,用更為科學的制度,以便能夠讓有限的土地保障更多的人的利益。

我們不得不說,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也仍然是乙個偉大的理想,是乙個值得我們敬仰和讚美的理想。

於是,有了商鞅的「二十等軍功爵位制」。

秦制不同於周制的根本區別在於,秦王國用土地來激勵國民和士兵,用戰爭搭建起了一座由庶民通往貴族的橋梁,而土地,正是這種身份改變當中的核心內容。

乙個秦國的士兵,只要砍下乙個敵人的頭顱,便可藉此獲得一級爵位晉公升,而伴隨爵位而來的,則是相應規模的土地所有權。

軍功授田,就是這麼簡單。

唯其簡單,才有實際操作成功的可能……

從這個制度開始實施,到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王國付出了六代人的時間。

有人說秦王國統一天下是法家思想的勝利,是秦的嚴刑峻法戰勝了孔孟儒生的仁義道德。

然而我們都知道乙個事實,秦王朝的嚴刑峻法,使其二世而亡。

我們還知道乙個事實,兩位所謂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和李斯,他們有一位共同的老師,叫做荀況。

荀況,是個儒者。

因此我們認為,秦朝的君主和大臣們改革了土地分配制度,因此他們戰勝了六國,成為了天下的統治者。

這是先進的土地分配制度和落後的土地分配制度之間的一場較量。

而嚴刑峻法,只是保證了這種先進的制度不至於在短時間為**所侵蝕,失去其先進性……

秦滅六國,漢平西楚,都是這個原因。

誰能夠更合理更科學地分配土地,誰便是民心所向。

那些無數次高喊著「均田地」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領袖們,他們永遠不會明白,平均並不總是合理的,只有讓自己的士兵能夠通過戰爭獲得利益,只有讓自己的百姓願意通過從軍獲得土地,他們才會拼出性命為領袖們打出一片紅彤彤的江山。

因此出身貧苦的盜蹠倒下了,出身富貴的項籍也倒下了,踩著他們的屍骨,乙個叫做劉邦的無賴站了起來,在中國歷史上建立起了第乙個漢民族主導的封建國家。

一千多年之後,在劉福通、韓山童、陳友諒、張士誠們的累累屍骨之上,乙個叫做朱元璋的和尚站了起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乙個漢民族主導的封建國家。

眼睛裡能夠看到土地的人,就能夠看到天下。

幾百年後,還有乙個人,會從山溝溝裡爬出來,沿著中國的一片片土地,走向天下的頂端。

從秦漢的二十等軍功爵位制,到北朝乃至隋唐的府兵制,凡是在短時間內奪取了天下的梟雄們,無一例外都在短時間內建立了先進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都通過土地的重新分配建立了一支宇內稱雄的強大軍隊。初唐半農半軍的府兵們能夠在內外戰場上將所有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滿地找牙,其根本原因便是因為他們有著對生存和生活最原始的渴望,而土地,便是他們實現這種渴望的唯一條件,而戰爭,則是他們獲得土地的唯一方式。

這也是古代募兵制的職業軍隊反倒不如府兵制的半職業軍隊戰鬥力強悍的根本原因。

軍功授田,這確是實現帝王之業的一架階梯。

可惜的是,在五代十國諸侯紛爭的亂世,似乎沒有人看到這一點。

朱溫、李從珂、石敬瑭、劉知遠、郭威、柴榮,一直到趙匡胤,強人如林的時代裡沒有人思考過秦始皇為什麼能夠滅六國,沒有人分析過李世民為什麼能夠成為天可汗。時代頂尖的人物們目光注視的,僅僅是權力和財富,卻往往忽略了權力和財富的基礎。

上述文字節自《北唐》。歷朝以來,土地是財富的承載體。土地分散或民眾可以靠努力獲得土地時,這個時代就是光明的、進步的,風氣就是積極向上的,社會才是和諧的。一旦土地兼併程度極高,百姓獲得財富的道路被封死,甚至被無端褫奪,社會就進入火山噴發的前夜,急劇動盪不安,改朝換代,甚至外族入侵就不可避免了,前者容易理解,後者如明末的農民起義引發通古斯野人入關;當然也有例外,如南宋,經濟超級發達,但是很明顯實力不相匹配,如嬰孩手持**招搖過市,不被搶奪就是老天瞎眼了。

進入21實際,土地作為財富承載體和母體的地位已經大大下降。廠礦、公司、金融衍生品,甚至我朝不甚值錢的知識也可以帶來收益,所以我們看到地主被各種「企業家」或者gongpu代替。當然,如果大量土地集中,還是可以造就巨富,不過畢竟不像農業社會,幾乎是唯一承載體了。

上面摘錄的**,告訴我們,財富是個體和乙個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那麼hexie社會的動力是什麼呢?看到不受限制的chaiqian,模糊地就業率報表,不同階層之間流動的閘門也基本關閉(當然不排除一些特殊的情況和非常傑出的人)。所以從這一點看,我非常推崇古代的科舉制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改變命運的機會,跟美國夢有點異曲同工哦。當然並非說封建社會好,畢竟誰都不想回到過去,除非冒險家。但是畢竟,這是社會穩定的因素之一。現在的高等教育,就不要提了,大家心照不宣。所以,一旦沒有了獲取財富的正當途徑,或者說沒有了合理的分配制度,這個社會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各種社會問題隨之而來。所以身邊看到各種quntishijian、看到很多網蟲、遊戲迷、賭博成性者、悲觀失望者、甚至自殺率居高不下。雖然gdp每年增長不少,但是再多也不會多切給你你,甚至明著暗著算計你兜裡的,讓你半饑半飽能幹活就行了。試想,社會怎能不退步?怎能不問題叢生?

那麼我們每個人的「土地」在**?怎麼開動自己的永動機?怎麼煥發我們自己的動力呢?找到它,你就是幸運的少數人。

看書記下的只言片語,以後再完善。

快速排序裡的學問 從猜數字開始 猜數字裡的演算法思想

我們先來玩乙個猜數字遊戲 我心裡默念乙個1 64之間的數,你來猜 你只能問答案是 是 或 否 的問題 為了保證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以盡量少的次數猜中,你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呢?很顯然,二分。先是猜是不是位於1 32之間,排除掉一半可能性,然後對區間繼續二分。這種策略能夠保證無論數字怎麼跟你捉迷藏,都能在...

快速排序裡的學問 從猜數字開始 猜數字裡的演算法思想

我們先來玩乙個猜數字遊戲 我心裡默念乙個1 64之間的數,你來猜 你只能問答案是 是 或 否 的問題 為了保證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以盡量少的次數猜中,你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呢?很顯然,二分。先是猜是不是位於1 32之間,排除掉一半可能性,然後對區間繼續二分。這種策略能夠保證無論數字怎麼跟你捉迷藏,都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