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接收包的效能

2021-05-02 06:29:20 字數 690 閱讀 6407

os層面:在早期的linux(2.4以前),還是採用早期的「純中斷「處理機制,中斷的開銷太大而且還要經過幾次記憶體搬運;後來採用了在napi機制以後(第乙個中斷發生後接連polling一段時間),有所好轉,但仍然距離理想差很遠,特別是小包(但報告顯示512b的包最成問題,pcap在linux 2.6丟包率在100mbps線速可以到97%+);

pcap層面:他的問題主要出在buff的搬移拷貝,從網絡卡到使用者層,需要經過很多kernel的資料結構和queues,訪問其中的一些會有很多lock和拷貝;採用了mmap(http://public.lanl.gov/cpw/)來對映和管理buff之後,效能有了明顯的改善,但資料顯示改善仍然有限,丟包仍然大幅度多於正確接受的包(特別是小包和512b的包);

ntop(www.ntop.org)project裡面介紹了一種簡化從adapter到userspace渠道的lib, pf_ring;這個lib不但利用mmap,而且將資料通道簡化到只有乙個ring buffer,driver把device來的資料寫入ring buffer,使用者程式通過mmap直接可以訪問這個ring buffer。但這個設計只允許使用者「讀」網路資料,一旦這個device被按照pf_ring方式開啟,這個device就變成「唯讀「,不能傳送,只可以作為sniffer..據說這樣改良之後,大包小包效能明顯改善,64b丟包<30%,1500丟包更是小於10%,唯有512b還是50%左右丟包,但也比原來好了幾倍。

接收RTCP包的流程

先看下webrtc中跟接收rtcp包相關的類圖 上面的類圖畫的是videoreceivestream,對於videosendstream來說也是差不多的。流程如下 從上面可以知道,接收到乙個rtcp包之後,會分發給videoreceivestream和videosendstream,然後再傳遞給他們...

QUIC接收包處理

接收包處理 quic process packet inte ce.h 這個標頭檔案中有個只包含乙個類 a class to process each incoming packet.意思是乙個處理所有到來包的類 class processpacketinte ce virtual void pro...

Linux網路程式設計 UDP接收資料丟包解決方案

收到資料報後進行包計數。記錄收端處理資料耗時,對比發端耗時。最大容量下耗時超過了發包耗時 2 recvfrom 接收到資料之後處理速度太慢 udp是沒有流量控制的 因此,如果socket接收快取設定過小,就會因為udp包過大或者發包速率過快而丟包 2 解決方法 重新設定udp接收緩衝區大小 udp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