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力到素質

2021-05-21 16:27:19 字數 3125 閱讀 6433

——談談個人能力的系統性

周愛民什麼是能力,而什麼又是素質呢?前者可以變成行動方案,是可以有技術方法,進而有技巧的;後者則是涵養,先天因素或許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則要靠累積。

素質提公升與能力提公升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強耦合的,例如我們不能指望乙個沒有**經驗的人能在除錯時準確地設下斷點,同樣也不能指望寫了幾十年的程式的人就不犯低階的錯誤。但是,總體來說,當乙個人在某方面的素質得以提公升的時候,相應的能力總是表現出很大的增強。

反過來說,往往的,能力的提公升在於對個人素質的拷問。

1.看山見形,看水見勢,是謂大局

我們學知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大多數時候是在學,很少去用;另一種呢,則是大多數時候是在用,而很少去學。後一種常常是重複性勞動,例如石匠,前一種則是it行業中最常見的,因為從事的是知識更新頻繁的、智力性的勞動。我們一般會把這種常常學而很少用的行為稱為「開拓視野」。

但我們的視野真的因此而開拓了嗎?

馬謖是個好同志,但是被諸葛亮同學揮了揮淚給斬了。千百年來,人們都說馬謖只是個紙上談兵的傢伙,其實不然。馬謖的紙上兵法讀得多少用得多少在街亭之戰是乙個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假如馬謖同學通地理,山脈之中固有水脈,掘地三尺也就是了;又假如他知天文,幾天後下雨連下個半月三旬,那也渴不到他。所以這麼說來,馬謖不是知識多了,而是少了。但是如果他天文地理無所不知,那麼史書上就該稱讚馬謖而不是孔明了嗎?

當然不是。

諸葛亮的長處並不在於書讀了多少或者懂得多少門類,在於他在《隆中對》中所表現出來的大局觀。學了再多的東西,那只是能力,看得到有多麼廣遠,那才是素質。平衡度勢,決策謀算,於天下局面中爭三分、守三分,數十年南征北伐,未出於先生的觀瞻構畫。這才是他的大局觀,他是曠世之才,便因為他是能讀懂大局的。

2.一往無前並不是執行力強

很多時候我們在講「執行力」,無非是要一往無前,要令行禁止,以及要乙個足夠有效的體制來保障這樣的效果。但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卻少有人過問。例如說企業戰略,首先被戰術化,變成各個的目標;然後再進行分解,變成部門和組織的實施;最後這些實施的效果被量化為kpi,以保障最初的戰略。可見,到了講求「執行力」的團隊這個環節,就只剩下了kpi,前面的整個過程已經完全被組織結構給消化掉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執行者遇到了明顯的、對整個實施存在影響的錯誤怎麼辦?我的意思是執行者在實施中對這項kpi的置疑,而非是否有能力完成的問題。那麼,這種情況下團隊以及個人如何決策呢?

對於乙個執行力強的團隊和個人來說,正確的選擇是「繼續執行」。因為很多的事實表明:與全域性性的戰略決策相比,去判斷一項具體任務的正誤,其「判斷」這個過程的代價往往大於實施——但顯然的,這個實施的結果可能是「無效的」。所以,對於乙個「有效的執行力團隊」來說,更加正確的做法是「1.做;2.反饋;3.為停下來做準備」。

既要勇於行,也要勇於止。聽得見別人的話語,看得見過程的疏失,知道「何時」、「如何」等等這些行事的邊界,這些才是素質。

3.表達要適時適度

很多人都參加過辯論賽,應聘的時候也常把辯論賽的成績作為一種資本。但事實上論辯只是一種能力——在學識、語言以及對問題和資訊的敏銳方面等等。它甚至也能展現你在這些方面的素質,但是卻唯獨不能展現你在「表達」方面的素質。

的確,辯論用到的是「表達」的能力,而往往會忽略它的素質。表達能力過強的人出現在乙個會議中的時候,要麼就是他在滔滔不絕,要麼就是挑起了幾方的紛爭。大凡事情,在乙個會議中要得到結果是很難的,而表達能力強的人在這種場景下往往會把控局面,盡量展示自己。但是,這事實上與選手在賽場上向對方展示自己的胸肌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表達上的競技,就是辯論賽。

但將競技的能力用在表達上,無助於達到表達的目的,亦即是溝通和傳達。所以往往的,我們希望在會議或日常交流中的表達是趨於平和的,而不是像論辯那樣非得有乙個焦點、矛盾或者結果。事實上,往往表達只是陳述與溝通,而不是尋求一種結果。所以總體來說,表達的能力在於言講、爭議與決策,但是表達的素質在於適時、適度。

4.交際的素質在於真誠

我有一些朋友是不善於交際的,怯於與人交往。交往不見得是交朋友,交朋友也不見得就是做知己。或多或少的來說,交際總有一定的目的性,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在社會交際過程中的一種自我展示,但僅僅是這一點來說,就存在某些「表現慾過強」的人,這算是交際中的反例。

人群對「表現慾」的承受程度是不同的,這在主體或客體上都適用。例如東方人喜歡含蓄一些,但乙個西方人,進入乙個東方人群體時表現慾強一些卻沒有什麼不妥。同樣的道理,我們任何乙個人與其他群體或個人接觸時,也應該考慮對方的習慣、文化與邊界。這些是交際的基本常識。

交際的基本能力包括語言、行動和知識背景。一般來說,擅長溝通表達總是好的,對目標的知識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也很必要。但就行動來說,有很多是需要注意的,例如很多人不願意將交際的目的性開誠布公,甚至不願意承認這種目的。但是總的來說,承認這一點更好。

這些都只是能力方面的,左右逢源便是能力的極致。有種人叫「好得讓人沒話說」,大概就是如此了。但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所以這並不是交際的理想狀態。因為我們看到別人的優點或缺點都很容易,指出來也不難,甚至做到容忍也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深一層的則是對對方的尊重和理解。寬懷大度,容人之量,是以理解為先的。否則所謂的寬容就成了「憋屈」,你憋屈別人也憋屈,表面上和氣一團,內底里卻存著芥蒂。

但服人之口與服人之心,甚至於感人五內這些還都只是能力而已。說到最終的素質,是「真誠」,由此給人的感受是「親和」。

5.能力與素質要成系統

我在前一段的校園招聘中就見過這樣的一名同學——至少是具有這種基本能力的同學。既然是面試,我便問了他許多問題。我一邊笑著一邊隨口出著考題,他則逐個解答著,開始顯得有條不紊,慢慢地就有些慌亂了,因為任何乙個方面的問題他都不能答得更加深入。最後我問他:我問了你十幾個問題了,你覺得……你答對了多少。他回答說:大概能有三成是對的。

我笑了。乙個人的能力,可以博雜到有多少正確性都不知道。博雜這件事情,最容易的就是流於表面,而疏失其本質。真正的博學家是有目的的,他博學的目的是為了相互印證,而相互印證的本質,就是一以貫之。在所有涉獵的範圍之內,有乙個共通的觀點或理念,圍繞這個核心來組織自己的知識,以期聯為一體,這才叫系統。

在系統這個層面上來說,任何一方面的動搖或置疑,都可以在其他的方面中找到旁證。無論是證實還是證偽,我們總可以更快地理清觀點與論據,這就是系統性的價值。如果上面那位同學稍稍系統性一些,那麼任何乙個方面的深入,都可以找到基點,或者門徑。

善言而無知,連去天橋說書都是說不成的。我們在各方面的能力要相互補正以成系統,同樣,相關的素質也要成系統。更進一步來說,能力+素質,本身就是乙個系統。例如說南拳北腿,重拳與重腿都不能算得全面的能力;拳腿雙學固然不錯,但即使練到極致,仍然是個武師。要到大師的境界,還是乙個能力與素質並舉的系統問題。

從能力到素質

談談個人能力的系統性 周愛民什麼是能力,而什麼又是素質呢?前者可以變成行動方案,是可以有技術方法,進而有技巧的 後者 則是涵養,先天因素或許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則要靠累積。素質提公升與能力提公升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強耦合的,例如我們不能指望乙個沒有 經驗的人能 在除錯時準確地設下斷點,同樣也不能指望...

從能力到素質

周愛民 什麼是能力,而什麼又是素質呢?前者可以變成行動方案,是可以有技術方法,進而有技巧的 後者則是涵養,先天因素或許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則要靠累積。素質提公升與能力提公升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強耦合的,例如我們不能指望乙個沒有 經驗的人能在除錯時準確地設下斷點,同樣也不能指望寫了幾十年的程式的人就不...

從能力到素質

談談個人能力的系統性 周愛民什麼是能力,而什麼又是素質呢?前者可以變成行動方案,是可以有技術方法,進而有技巧的 後者則是涵養,先天因素或許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則要靠累積。素質提公升與能力提公升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強耦合的,例如我們不能指望乙個沒有 經驗的人能在除錯時準確地設下斷點,同樣也不能指望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