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覺得佛教經典的一段話

2021-05-21 21:27:02 字數 743 閱讀 7769

佛教中的三毒:

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嗔,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

**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對治貪嗔痴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規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標準,對治過分的貪心;

定,是對於內心的專注和耐心的培養,可以對治過分的暴躁和沒有耐心引起的嗔恨;

慧,是對於生命以及宇宙實相的如實了知,從而對治愚痴。

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佛教認為,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並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中說:「雲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說:「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痴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舍論》中說:「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於是產生

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因此痴為一切煩惱所依。《唯識論》卷六中說:「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又說:「諸煩惱生,必由痴故。」

送給自己的一段話

乙個人去過多少地方 見過多少人 決定了他思維的寬度和內心的包容程度 如果你去過 你會對生死有不同的想法 如果你從歐洲遊歷一圈兒 你不會以為失去乙個前男友就失去了整個宇宙 如果你在美國住上一段時間 你就不再有狹隘的反美情緒或者狂熱的西方崇拜 懂的葡萄酒的產地和身份 看得出普洱的好壞和年份 說的出莫奈和...

百科一段話

div css是 標準 或稱 web標準 中常用術語之一,div css 是一種網頁的布局方法,這一種網頁布局方法有別於傳統的html網頁設計語言中的 table 定位方式,可實現網頁頁面內容與表現相分離。xhtml是the 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

昨天聽了 阿杜 的一段話

昨天晚上回去的時候,我和張峰站在阿杜 寢室的門口聽張小清們開組內部的會議,然後 就跑到阿杜寢跟我說自己生了病,辦法醫治,自己的生活很 感覺很難過之類的話語,後來阿杜進來了,就問阿杜怎麼提高生活質量,讓自己有精神。然後我們開始談起了 養生之道了 呵呵。阿杜由於很會說會,而且在對社會的了解比我們深,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