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 C51程式設計中幾種精確延時方法

2021-06-04 05:25:34 字數 4862 閱讀 4616

實際的微控制器應用系統開發過程中,由於程式功能的需要,經常編寫各種延時程式,延時時間從數微秒到數秒不等,對於許多c51開發者特別是初學者編制非常精確的延時程式有一定難度。本文從實際應用出發,討論幾種實用的編制精確延時程式和計算程式執行時間的方法,並給出各種方法使用的詳細步驟,以便讀者能夠很好地掌握理解。

引言微控制器因具有體積小、功能強、成本低以及便於實現分布式控制而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1]。微控制器開發者在編制各種應用程式時經常會遇到實現精確延時的問題,比如按鍵去抖、資料傳輸等操作都要在程式中插入一段或幾段延時,時間從幾十微秒到幾秒。有時還要求有很高的精度,如使用單匯流排晶元ds18b20時,允許誤差範圍在十幾微秒以內[2],否則,晶元無法工作。用51組合語言寫程式時,這種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而目前開發嵌入式系統軟體的主流工具為c語言,用c51寫延時程式時需要一些技巧[3]。因此,在多年微控制器開發經驗的基礎上,介紹幾種實用的編制精確延時程式和計算程式執行時間的方法。

實現延時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硬體延時,要用到定時器/計數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確延時;另一種是軟體延時,這種方法主要採用迴圈體進行。

1  使用定時器/計數器實現精確延時

微控制器系統一般常選用11.059 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第一種更容易產生各種標準的波特率,後兩種的乙個機器週期分別為1 μs和2 μs,便於精確延時。本程式中假設使用頻率為12 mhz的晶振。最長的延時時間可達216=65 536 μs。若定時器工作在方式2,則可實現極短時間的精確延時;如使用其他定時方式,則要考慮重灌定時初值的時間(重灌定時器初值占用2個機器週期)。

在實際應用中,定時常採用中斷方式,如進行適當的迴圈可實現幾秒甚至更長時間的延時。使用定時器/計數器延時從程式的執行效率和穩定性兩方面考慮都是最佳的方案。但應該注意,c51編寫的中斷服務程式編譯後會自動加上push acc、push psw、pop psw和pop acc語句,執行時占用了4個機器週期;如程式中還有計數值加1語句,則又會占用1個機器週期。這些語句所消耗的時間在計算定時初值時要考慮進去,從初值中減去以達到最小誤差的目的。

2  軟體延時與時間計算

在很多情況下,定時器/計數器經常被用作其他用途,這時候就只能用軟體方法延時。下面介紹幾種軟體延時的方法。

2.1  短暫延時

可以在c檔案中通過使用帶_nop_( )語句的函式實現,定義一系列不同的延時函式,如delay10us( )、delay25us( )、delay40us( )等存放在乙個自定義的c檔案中,需要時在主程式中直接呼叫。如延時10 μs的延時函式可編寫如下:

void delay10us( )

delay10us( )函式中共用了6個_nop_( )語句,每個語句執行時間為1 μs。主函式呼叫delay10us( )時,先執行乙個lcall指令(2 μs),然後執行6個_nop_( )語句(6 μs),最後執行了乙個ret指令(2 μs),所以執行上述函式時共需要10 μs。  可以把這一函式當作基本延時函式,在其他函式中呼叫,即巢狀呼叫\[4\],以實現較長時間的延時;但需要注意,如在delay40us( )中直接呼叫4次delay10us( )函式,得到的延時時間將是42 μs,而不是40 μs。這是因為執行delay40us( )時,先執行了一次lcall指令(2 μs),然後開始執行第乙個delay10us( ),執行完最後乙個delay10us( )時,直接返回到主程式。依此類推,如果是兩層巢狀呼叫,如在delay80us( )中兩次呼叫delay40us( ),則也要先執行一次lcall指令(2 μs),然後執行兩次delay40us( )函式(84 μs),所以,實際延時時間為86 μs。簡言之,只有最內層的函式執行ret指令。該指令直接返回到上級函式或主函式。如在delay80μs( )中直接呼叫8次delay10us( ),此時的延時時間為82 μs。通過修改基本延時函式和適當的組合呼叫,上述方法可以實現不同時間的延時。

2.2  在c51中巢狀匯程式設計序段實現延時

在c51中通過預處理指令#pragma asm和#pragma endasm可以巢狀組合語言語句。使用者編寫的組合語言緊跟在#pragma asm之後,在#pragma endasm之前結束。

如:#pragma asm

…組合語言程式段

…#pragma endasm

延時函式可設定入口引數,可將引數定義為unsigned char、int或long型。根據引數與返回值的傳遞規則,這時引數和函式返回值位於r7、r7r6、r7r6r5中。在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pragma asm、#pragma endasm不允許巢狀使用;

◆ 在程式的開頭應加上預處理指令#pragma asm,在該指令之前只能有注釋或其他預處理指令;

◆ 當使用asm語句時,編譯系統並不輸出目標模組,而只輸出彙編原始檔;

◆ asm只能用小寫字母,如果把asm寫成大寫,編譯系統就把它作為普通變數;

◆ #pragma asm、#pragma endasm和 asm只能在函式內使用。

將組合語言與c51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無疑是微控制器開發人員的最佳選擇。

2.3  使用示波器確定延時時間

熟悉硬體的開發人員,也可以利用示波器來測定延時程式執行時間。方法如下:編寫乙個實現延時的函式,在該函式的開始置某個i/o口線如p1.0為高電平,在函式的最後清p1.0為低電平。在主程式中迴圈呼叫該延時函式,通過示波器測量p1.0引腳上的高電平時間即可確定延時函式的執行時間。方法如下:

sbit t_point = p1^0;

void dly1ms(void)

}t_point = 0;

for(i=0;i<1;i++)}}

}void main (void)

把p1.0接入示波器,執行上面的程式,可以看到p1.0輸出的波形為週期是3 ms的方波。其中,高電平為2 ms,低電平為1 ms,即for迴圈結構「for(j=0;j<124;j++) 」的執行時間為1 ms。通過改變迴圈次數,可得到不同時間的延時。當然,也可以不用for迴圈而用別的語句實現延時。這裡討論的只是確定延時的方法。

2.4  使用反彙編工具計算延時時間

對於不熟悉示波器的開發人員可用keil c51中的反彙編工具計算延時時間,在反彙編視窗中可用源程式和匯程式設計序的混合**或彙編**顯示目標應用程式。為了說明這種方法,還使用「for (i=0;ic:0x000fe4clra//1t

c:0x0010femovr6,a//1t

c:0x0011eemova,r6//1t

c:0x0012c3clrc//1t

c:0x00139fsubba,dlyt //1t

c:0x00145003jncc:0019//2t

c:0x00160e incr6//1t

c:0x001780f8sjmpc:0011//2t

可以看出,0x000f~0x0017一共8條語句,分析語句可以發現並不是每條語句都執行dlyt次。核心迴圈只有0x0011~0x0017共6條語句,總共8個機器週期,第1次迴圈先執行「clr a」和「mov r6,a」兩條語句,需要2個機器週期,每迴圈1次需要8個機器週期,但最後1次迴圈需要5個機器週期。dlyt次核心迴圈語句消耗(2+dlyt×8+5)個機器週期,當系統採用12 mhz時,精度為7 μs。

當採用while (dlyt--)迴圈體時,dlyt的值存放在r7中。相對應的彙編**如下:

c:0x000fae07movr6, r7//1t

c:0x00111f decr7//1t

c:0x0012ee mova,r6//1t

c:0x001370fajnzc:000f//2t

迴圈語句執行的時間為(dlyt+1)×5個機器週期,即這種迴圈結構的延時精度為5 μs。

通過實驗發現,如將while (dlyt--)改為while (--dlyt),經過反彙編後得到如下**:

c:0x0014dffe djnzr7,c:0014//2t

可以看出,這時**只有1句,共占用2個機器週期,精度達到2 μs,迴圈體耗時dlyt×2個機器週期;但這時應該注意,dlyt初始值不能為0。

這3種迴圈結構的延時與迴圈次數的關係如表1所列。

表1  迴圈次數與延時時間關係單位:μs

注意:計算時間時還應加上函式呼叫和函式返回各2個機器週期時間。

2.5  使用效能分析器計算延時時間

很多c程式設計師可能對組合語言不太熟悉,特別是每個指令執行的時間是很難記憶的,因此,再給出一種使用keil c51的效能分析器計算延時時間的方法。這裡還以前面介紹的for (i=0;i<124;i++)結構為例。使用這種方法時,必須先設定系統所用的晶振頻率,選擇options for target中的target選項,在xtal(mhz)中填入所用晶振的頻率。將程式編譯後,分別在_point = 1和t_point = 0處設定兩個執行斷點。選擇start/stop debug session按鈕進入程式除錯視窗,分別開啟performance analyzer window和disassembly window。執行程式前,要首先將程式復位,計時器清零;然後按f5鍵執行程式,從程式效率評估視窗的下部分可以看到程式到了第乙個斷點,也就是所要算的程式段的開始處,用了389 μs;再按f5鍵,程式到了第2個斷點處也就是所要算的程式段的結束處,此時時間為1 386 μs。最後用結束處的時間減去開始處時間,就得到迴圈程式段所占用的時間為997 μs。

當然也可以不用開啟performance analyzer window,這時觀察左邊工具欄秒(sec)項。全速執行時,時間不變,只有當程式執行到斷點處,才顯示執行所用的時間。

3  總結

本文介紹了多種實現並計算延時程式執行時間的方法。使用定時器進行延時是最佳的選擇,可以提高mcu工作效率,在無法使用定時器而又需要實現比較精確的延時時,後面介紹的幾種方法可以實現不等時間的延時: 使用自定義標頭檔案的優點是,可實現任意時間長短的延時,並減少主程式的**長度,便於對程式的閱讀理解和維護。編寫延時程式是一項很麻煩的任務,可能需要多次修改才能滿足要求。掌握延時程式的編寫,能夠使程式準確得以執行,這對專案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所討論的幾種方法,都是**於實際專案的開發經驗,有著很好的實用性和適應性。

Keil C51程式設計中幾種精確延時方法

keil c51程式設計中幾種精確延時方法 微控制器程式設計 實現延時通常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硬體延時,要用到定時器 計數器,這種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確延時 另一種是軟體延時,這種方法主要採用迴圈體進行。1 使用定時器 計數器實現精確延時 微控制器系統一般常選用11.059 2 m...

KEIL C51中的字元中拼接

1 在keil中寫在一起的字串keil能夠自動拼接到一起,成生乙個新的字串,如 printf this is a string 效果與 printf this is a string 的效果是一樣的 這種寫法也可以用於初始化如 char str first half the other half 2...

KEIL C51中的字元中拼接

1 在keil中寫在一起的字串keil能夠自動拼接到一起,成生乙個新的字串,如 printf this is a string 效果與 printf this is a string 的效果是一樣的 這種寫法也可以用於初始化如 char str first half the other hal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