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知識工作者的任務分析

2021-06-16 18:27:26 字數 3464 閱讀 6594

在20世紀,管理所做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貢獻,就是把生產過程中體力勞動者的生產率提高了50倍;

在21世紀,管理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是使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得到同樣的提高。

——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20世紀初期的美國,資本家們正為工廠的管理問題而頭痛:由於實行經驗管理,由此造成乙個突出的矛盾,就是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嫌工人幹活少,拿工資多,於是就往往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而工人,也不確切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認為自己幹活多,拿工資少。當資本家加重對工人的剝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極對抗,造成惡性迴圈,工廠的勞動生產率也一直在低位徘徊。

針對這個問題,泰勒運用時間

-動作研究方法對工人的工作進行科學研究。泰勒提出,

企業應設立乙個專門制定定額的部門或機構,

設計出合理的工作程式,

確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勞動定額。然後根據定額完成情況,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使工人的貢獻大小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泰勒的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工人的勞動效率,一方面又提高了工人的積極性,使得後來的勞動生產率得到了幾十倍的提高。他的方法起初被稱為「任務管理法」,後來稱為「科學管理」。 21

世紀的今天,許多企業又面臨著與

20世紀初期那些企業相似的困境。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但不會簡單重複。只是這次問題的主角,已經不是生產線上的工人,而換成了坐在辦公桌旁的

知識工作者

。對這個問題我們也已經有了乙個名稱——「

大企業病」。其表現就是:

機構臃腫、

人浮於事、責任不清、效率地下。得了該病的企業市場反應遲鈍,愈來愈不能適應新的、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

德魯克指出,在21世紀,我們面臨的最主要的挑戰不再是提高體力勞動者的生產率,而是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不僅決定著個人的成功和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決定著組織的成功和最終在競爭中能否生存,還決定著國家的繁榮以及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德魯克認為,今天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同

1880

年的體力勞動者的生產力一樣低。實際上,有資料表明,雖然現在有這麼多高新技術、電腦和各種新裝置,但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並沒有得到有效提高,他們中有的人的生產力可能比

1929

年還要低。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與

1880

年體力勞動者生產力低下的原因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我們沒有認真研究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

那麼,21世紀的

今天,要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泰勒的科學管理還適用嗎?泰勒的方法實際是通過對工人工作任務的「定量化」,再輔之以

差別計件工資制,

從而最終達到

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回顧科學發展的歷史,可以說,「定量化

」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牛頓力學就是通過對「力」的定量化分析而建立起來的。雖然事實上早在牛頓之前幾千年,人類就已經通過勞動實踐逐漸建立起了「力」的觀念,然而直到牛頓確立了力的定量意義之後人們才茅塞頓開。從此開始,「力」的定量方法很快就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經驗科學領域,偉大的近代自然科學體系就是在牛頓力學和近代分析數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與此相隨的是工業革命的興起和社會的蓬勃發展。

可以肯定,在

21世紀,要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定

量化」仍然是乙個關鍵。

我認為,泰勒的「對勞動者的任務進行定量分析,然後據此制定考核標準」

的思想依然適用。然而,知識工作者的任務是複雜的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者的任務有著本質的差別。

下表是筆者提出的體力勞動與知識工作的比較:

比較專案

體力勞動者的任務

知識工作者的任務

任務性質

簡單手工操作

複雜腦力活動

任務環境

簡單(機器或生產線)

複雜(組織網路)

任務內容

固定、清晰

變化、模糊

需要知識和資訊否是

需要決策否是

任務**

單一多樣化

任務產生

順序併發

任務數量

單一任務

多工任務之間關係

一維線性

多維非線性

考核標準

容易量化

不容易量化

可見,知識工作者的任務比體力勞動者在複雜度上提高了不止乙個數量級。我們無法採用泰勒的方法來對知識工作者的任務進行定量分析。實際上,我們今天很難找到合適的方法來準確地對每個知識工作者的任務進行定量分析!而且,由於知識工作的非重複性,即使對某個任務可以量化,我們也不能把它標準化,作為其它人其它任務的參照。

不僅如此,更麻煩的是,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不僅取決於知識工作者本人,還會受到工作環境的影響,知識工作者之間也會相互影響!也就是說,即使你能單獨定量分析

每個知識工作者的任務,一旦把他們放入特定的企業系統中,你分析的資料立即就變得不準確了,甚至完全沒有價值!

所以,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不僅是要提高個體的效率,還要提高整個企業的效率。因為,

所有知識工作者構成了乙個有機的系統,企業的整體效率不僅取決於

個體的效率,還取決於

企業本身所處的環境、結構、功能和狀態。

企業的整體效率並

不是單個知識工作者的效率的總和(這點與體力勞動者的任務也有很大的不同),而是大於或小於個體的總和。所以,我們不僅要分析單個

知識工作者的任務,還要

研究企業這個系統。

但是,目前我們連單個知識工作者任務的定量化問題都解決不了,還如何能研究

企業這個整體呢?

科學的發展史也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示。

19世紀末,當

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在描述微觀系統時的不足越來越明顯時,量子力學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

如果說,泰勒對體力勞動者的任務分析可以運用

牛頓力學原理進行定量分析

的話,那麼,對知識工作者的任務分析則應該借助統計學來進行。

統計學是一門通過搜尋、整理、分析資料等手段,以達到推斷所測物件的本質,甚至**物件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統計在現代化管理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的使用範圍幾乎覆蓋了

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那麼,統計分析的物件是什麼?

當前,許多企業已經上了

erp等資訊系統,並積累了大量的物料

庫存資料、產品資料、銷售資料。也有一些企業試圖用資料探勘技術去發現一些有用的資訊,但這些努力注定不會有什麼收穫。為什麼?因為這些資料都與企業中的活動(任務)無關,而只是活動的結果。我們很難從這些結果資料得出如何改進我們的管理的有用資訊。我們可能知道某方面的管理存在問題,但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原因是什麼?我們還是一無所知。而這,只有通過分析業務流程中的任務,才能做到。

所以,我們

統計分析的物件,當然是任務。

在企業管理中,任務應該是我們管理的中心,因為企業就是通過完成各種任務從而創造價值的。

我們可以對企業中所有的任務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統計和分析,並從中發現一些問題甚至規律,找出問題的原因,不斷改進我們的管理,優化我們的系統。

接下來,我會從不同的角度對任務進行一些統計分析。

LAMDA 知識工作者的PDCA

什麼是 lamda?什麼是 lamda?lamda 是乙個用於發現問題 積累知識的改進環路。dr.allen c.ward發現美國工程師在嘗試使用plan do check act環時,常常是一種不恰當的使用模式 在plan的投資方式不正確,而do和act的重點也不明確。這反映出兩個問題 在 環中,...

seo 優化工作者的心境和工作

我在搜尋引擎優化優化這個職業作業現已半年,自個也在不斷的改變這,不斷的調整讓自個更合適這個作業。從一開端每天上班的榜首件事查排行等等一些 的資料,到如今每天到優化公司一開端就作業。其實咱們做每相同作業 qq炫舞外掛程式 都要有條理,要曉得自個做的啥作業,那麼作為乙個 優化公司的人員,每天要做的作業是...

失落工作者的點點滴滴

我的工作整體上講一般又一般。畢業已經三年了。來這個公司已經2年半。剛畢業那會兒,整的很菜,找了乙個星期的工作,不是讓你做銷售還是做銷售,我說我想做技術。當然找工作中也曾放棄過做技術的想法,曾一次主動應聘總經理助理,初來咋道的,應聘人員說,你沒有工作經驗,誰買你的帳呢?等等云云之類的。現在想想真傻,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