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貝IDE硬碟

2021-06-16 23:04:37 字數 1562 閱讀 1243

拷貝

ide硬碟

連線好新硬碟,開機,進入系統

使用命令fdisk -l ; 由於我兩塊硬碟乙個是250g,另乙個是80g的,dd if=/dev/hdaof=/dev/hdb ;注意的是最好兩塊硬碟是同一容量和同一型號,否則比較麻煩。等待,漫長的等待

在dd過程中如果無聊,可以通過在另乙個終端鍵入killall -ssigusr1 dd 傳送sigusr1訊號獲取當前進度

dd if=/dev/hda of=/dev/hdb  //if=輸入的檔案of=輸出的檔案。

由於在linux下所有的硬體都表示為檔案,所以可以進行任何複製、轉殖。比如還可以把/dev/hda轉殖到mo、磁帶以及映像檔案中,當然,目標「檔案」必須比原「檔案」大,不然就會溢位。本次拷貝,考慮到源硬碟並沒有使用整個250g空間,只是把其中一部分進行了分割槽,所以可以完成拷貝。

下面是關於速率設定的參考:

dd if=/dev/hda of=/dev/hdb bs=20000k.hda處如果是scsi硬碟,請換成sda,可以用fdisk -l檢視bs速率,如果是普通硬碟設定成20000k或30000k,如果是scsi硬碟,可以提高到50000k 硬碟越大越慢,他是逐個扇區複製,而且目標盤要大於原盤

df命令用來檢查linux檔案系統的磁碟空間占用情況,所有使用者均有使用df命令的許可權。

語法格式

df [引數]

-s:對每個names引數只給出占用的資料塊總數。

-a:遞迴地顯示指定目錄中各檔案及子目錄中各檔案占用的資料塊數。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則只顯示names中的每乙個目錄及其中的各子目錄所佔的磁碟塊數。

-k:以1024位元組為單位列出磁碟空間使用情況。

-x:跳過在不同檔案系統上的目錄不予統計。

-i:顯示inode資訊而非塊使用量。

-h: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檔案系統大小,例如124kb、345mb、46gb。

-p:使用posix輸出格式。

-t:顯示檔案系統型別。

dd就是linux/unix下通用的轉殖、映象程式。

#fdisk -l

# mkdir /mnt/hda1 //建立hda1的目錄作為掛載點,位置和目錄名可自定義//

# mount -t ext2(vfat) -o rw /dev/hda1 /mnt/hda1,mount之後才可以使用cd命令進入/dev/下的目錄。

然後把目標盤分割槽成hda123的格式

然後完成copy

在命令列拷貝u盤上的檔案:先fdisk -l檢查一下linux系統是否已經識別了u盤,然後使用

#fdisk -l

# mkdir /mnt/hda1 //建立hda1的目錄作為掛載點,位置和目錄名可自定義//

# mount -t ext2(vfat) -o rw /dev/sda1 /mnt/hda1,mount之後才可以使用cd命令進入/mnt/hda1掛載點下就可以看到u盤sda1的目錄,僅僅是啟動發現還不行,還必須要mount才行

先要mount一下硬碟的分割槽,才可以檢視到/dev/sda1等目錄下面的內容

然後再動用cp指令完成命令列下的u盤檔案拷貝,硬碟也類似

IDE硬碟詳解

要說去年的計算機業,發展最快的是什麼?我想,硬碟一定算一號!記得去年年初,dma66剛剛興起,主流配置還是13.6g。時隔一年,dma66技術已經普及,而且正向這dma100邁進。容量也是翻了一翻還要多,普及配置達到了30g。其更新換代的速度甚至超過了大名鼎鼎的 摩爾定律 即積體電路中的電晶體數量每...

IDE硬碟 SCSI硬碟 SATA硬碟

ide一般是有扁平電纜連線的,乙個扁平電纜可以連線2個ide硬碟,而乙個計算機一般提供2個扁平電纜,所以一般允許4塊ide硬碟。ide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熟,廉價,穩定。一般老式的電腦中裝的都是這種硬碟。目前2011主流的硬板已經是sata硬碟了。ide是平行傳輸的,而sata是序列傳輸的,ide不支...

IDE硬碟,SATA硬碟,SCSI硬碟有什麼區別

ide的英文全稱為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即 電子整合驅動器 它的本意是指把 硬碟控制器 與 盤體 整合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整合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資料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