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燃燒的梵谷》 梵谷的世界並非理所當然

2021-06-17 00:48:09 字數 736 閱讀 5929

全劇按時間順序把梵谷的後半生梳理了一遍。從在礦區做牧師被解雇開始,不得志的顫抖就爬上了男演員的嘴唇,跟隨他去了巴黎、南法、精神病院

……間或出現的人物有他高尚的弟弟、他深愛的妓女、畫廊老闆、他同時代的其他畫家,還有另乙個「瘋子

」高更。每個人物的露面,目的很明確,都只是單一地完成乙個使命

:凸現梵谷先生的落魄、孤獨、天真和最終會走向自我了斷的必然。最後,飾演妓女的演員再次出現,一襲潔白的拖地長裙,舉著乙隻被油彩塗黑的向日葵走向梵谷,說自己就是他,要帶他走向最終的目的地。我可以理解梵谷和自己作戰的痛苦,卻不能明白為什麼是這樣的形象和扮演。

乙個半小時的演出,沒能告訴我們更多有關梵谷的資訊

——無論是常識層面還是精神層面。整場演出就像舞美架設的三塊直率的投影幕布一樣,把乙個活生生的人按扁、臨摹、製作,再投射在當代劇場的牆壁上,充滿理所當然的荒唐。事實上,如果觀眾足夠敏感,在踏進劇場的第一刻起就該意識到某種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缺失會被暴露出來。創作者在劇場入口處插了一排向日葵,就是那種滿街隨處可見的塑料花,隱隱約約地在過道上怒放著,基本可以暗喻這次創作

:方便的、簡單的、表面的。

梵谷的世界是灼熱的顏色、畸形的扭動、奔騰的神經和完全不自知的勇氣。一百多年來人們念起他的名字就像吞下一口兇猛的烈酒,他去的地方、描摹過的風景都成了某種理想的隱喻。他把命運幻化成一首無法歸類的哲學詩。他可以不說那麼多話,卻不能不傳遞出有力的電流般的訊號。

其實,真正令人苦惱的是,在這個時代,到底誰還需要梵谷

?需要他告訴我們什麼

?

讓該來的事情到來吧 《梵谷》

在圖書館無意看到了一本影象 梵谷 這本書記錄了自1888年2月梵谷赴普羅旺斯阿爾勒直至最終創作出 麥田上的鴉群 這幅作品這段期間的生活。梵谷認識的多數畫家都是身無分文,梵谷是幸運的,他有乙個支援他的弟弟提奧。提奧安慰文森特這個萬惡的社會永遠站在不需要它的人那邊,畫賣不出去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提奧的支...

燃燒的火焰

將學習的知識點 影象在microbit螢幕上顯示之前,是什麼樣的 乘法運算子怎麼處理客串 數字 影象 怎麼檢測microbit 發生搖晃 怎麼選擇隨機數 怎麼讓microbit上的影象移動和變淡 所需工具 硬體 microbit主機板 資料線軟體 mu 或 upycraft micropython ...

話劇的一般內容及乙份話劇台詞

話劇的一般內容 戲劇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 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 演員 故事 情境 舞台 表演場地 和 觀眾 演員 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他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