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於軟體測試(by leo)

2021-06-20 03:26:37 字數 4004 閱讀 8033



奮鬥於軟體測試!

初涉測試的心路歷程

對測試的認識,每個測試人員都有乙個過程。我對測試的認識,在每個階段各不相同,其中也走了不少彎路。在此,我用第三人稱把自己對測試工作的認識過程寫出來,希望後來的同事能從中得到啟發。

第一階段學習+驗證

對於新來的同事,剛剛涉及測試,往往踏不下心來。感覺測試是件沒完沒了地事情,並且單調重複、枯燥乏味,沒有激情、沒有成就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剛進入乙個新的崗位,總有乙個適應過程。

在這一階段,新員工需要做的事情是,先學會使用所測的軟體,熟悉他的每乙個功能,弄清楚每乙個功能的正確效果應該是什麼?然後才開始嘗試著去找一些膚淺的問題。這一階段的感覺是:"測試實際上就是驗證產品每個功能的有效性"。新員工這一階段雖然不太出成績,但卻很重要,因為這是以後工作的基礎。

第二階段與開發對立的誤區

當熟悉了所測產品的功能,並且找到測試的感覺後,就開始較深入地測試了。

在這一階段,新員工會逐漸發現一些嚴重的bug。當看到自己發現的問題被解決後,才真正感覺到自己在參與產品的生產。漸漸地,漸漸地,就會感覺到測試其實也挺有趣。尤其是發現一些宕機或特別嚴重的錯誤時,有時會興奮上幾個小時。這是他進入狀態的必然過程。

此時,他對測試的認識是:"測試,就是要找出產品的缺陷,是證明當前產品不可用的一種行為"。這一階段非常值得注意!很多軟體公司常說:"開發和測試的行為是對立和矛盾的",這實際上是測試工作的誤區。

第三階段與開發主動配合

隨著測試經驗的積累,對工作的認識也逐步深入。最後,他會發現,開發和測試之間,本質上是乙個合作的過程,目標本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儘量減少發布產品中的錯誤,達到使用者可接受的程度。於是,他會更多地站在使用者角度考慮問題,測試的目的也越來越明確,工作也越來越主動。

當經歷了產品的幾個生命週期之後,從不斷的需求、開發、維護、公升級迴圈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測試實際上是降低產品風險的一種行為。逐步認識到,測試介入的環節越早,風險也就越小。

在和終端使用者多次打交道,親身體驗使用者的心情之後,油然而生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對測試的理解也隨之昇華為一種產品意識:測試工作和研發工作,實際上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係,取得的成績和造成的失誤,其榮譽和責任是同等的。此時,當他發現乙個致命的錯誤或缺陷時,第二階段的那種興奮也許只會存在3秒鐘。此時的他,更多考慮的是怎樣幫助研發組盡快地把該問題解決掉。在這一階段,測試工作中更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易用性。

從學習階段對產品的驗證,到與研發的對立,到主動地和研發配合,到一種責任感使命感自發地對功能的驗證,這是乙個高階測試人員所必然要經歷的乙個心路歷程。  

測試中的幾種思維方式

測試能否出成績?以及測試工作的優劣,與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有關。

測試工作說易也易,只要認真、負責,就能做出一些成績。但說難也難,測試講究很多方法和策略,要測的精,問題定位的及時準確,規律找的準確有效,那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在此,我把測試中常用的幾種思維方式共享如下:

正向思維  

在測試乙個產品之前,需要做的重要事情是,熟讀產品的設計文件,詳細了解每個功能的正確效果。然後針對每個模組,順著程式設計師的思路,逐個驗證,以驗證測試功能的有效性。這是以後深入測試的基礎,也是做自動測試的前提。

搞清楚每個模組是幹什麼的,弄清楚正確的效果,才知道什麼是錯誤的。這是非常關鍵的乙個環節,如果在這方面不下功夫,也就很難測試出有價值的bug。因為,很明顯的錯誤結果可能就在你眼前大搖大擺地經過,而你卻認為這是正確的!我就曾經一度陷入這一誤區,好在很快地補上了這一課。  

逆向思維  

關於"逆向思維",我有兩種解釋,一是針對開發人員。

開發人員在除錯或自測時,總愛順著已有的思路進行。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容易忽略自己所犯的錯誤,例如邊緣條件檢查,異常處理等等。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因為你可以跳出他的思維定式,從另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所以,只要你肯動腦筋,不按他的邏輯進行檢測,就一定能找出許多破綻。  

關於"逆向思維"的第二種解釋,是針對具體問題。

當發生嚴重問題時,首先要保護好現場,然後努力地回憶,努力地理清思路。要善於從錯誤現象的最後一步往前倒推。例如宕機問題,僅乙個現象並不能說明問題,關鍵要找出它的規律。規律有時是最後一步操作導致,而有時則是前幾十步操作的累加,這需要我們追憶剛才的幾十步操作,並大膽懷疑其中的疑點,有目的的undo、redo。這一招叫順藤摸瓜,抓住規律的尾巴,從最後一步開始。  

跳躍性思維  

我也稱它為聯動思維。

有時,乙個問題表現出來的現象和問題的本質會差著十萬八千里,這類問題的規律也極難準確地捕捉到。處理這類問題,需要有紮實的測試基本功,並對產品非常地熟悉,才能把表面上毫不相關,卻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孤立的兩點聯絡起來;才能從一處錯誤得到啟示,聯想到其他模組也可能存在類似的問題......  

關於測試技巧  

黑盒測試,尤其是手工黑盒測試的業績,有七成決定於個人因素。

測試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有主人翁精神。任何工作只有敬業才能做出成績,工作主動了,自然會得到回報。  

在很多情況下,問題的現象出現了,但規律卻不明顯。當問題提交後,在開發那裡卻死活不能重現,這種情況是很尷尬和無奈的。所以,作為乙個出色的測試工程師,僅僅捕獲到問題的現象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找到其規律,甚至弄懂它更深層次的原因。

遇到這類問題怎麼辦?很多人可能就此放棄了,因為說他是"無規律或不能重現事件"。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認為,一定要樹立起乙個觀念,那就是:"任何錯誤的出現,都絕不是偶然的。每個錯誤現象背後都隱含著乙個必然的規律,不管是膚淺的,還是深奧的。"而測試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規律挖出來。因為,規律總結得越準確,對問題的定位和解決幫助就越大。

做好測試工作必須要做到幾條:首先,要努力培養起對測試的興趣;要培養對所測產品的感情,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去熱愛它,呵護它。其次,要膽大並心細。要有遊走於高山峽谷邊緣的那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膽量和謹慎。要敢於懷疑,大膽假設而小心求證。再次,要有耐心,戒驕戒躁,心要安靜。  

如果說測試有技巧的話,也僅佔到三成:

1、對待問題要鍥而不捨,並善於總結經驗。

舉乙個案例,對於"方正飛騰(報社專用排版軟體)自動勾邊宕機問題"規律的發現,我現在還記憶猶新。我2023年剛接觸這款軟體時就遇到了該問題,但問題變化無常,當時找不到一點兒規律:有時,在關鍵位置點一下滑鼠就死,有時點100多次才死,有時怎麼點都不會死。該問題整整困擾了我一年,直到有一天,我盯著螢幕發呆,發現滑鼠變成了漏斗,我隨便點了一下《調整》按鈕,程式立刻宕機。當時靈機一動,莫非跟"自動存檔"有關?判斷是正確的!一年來的謎終於被解開了,而受此啟發,後來遇到"非法字型視窗"、"自動翻頁"、以及"刪除**"所引發的宕機,不到1秒的時間,我就準確定位與自動存檔有關。  

對於疑難問題,不妨先放他一放,過幾天再去想,說不定就會有新思路冒出來,有新靈感被激發出來。對於每乙個解決的疑難問題,都要認真分析它的原因,總結定位經驗,並推演聯想到其他模組。測試過程是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乙個經驗積累的過程。以一年的摸索換來若干個一秒鐘的思索,值!還有很多典型案例,限於篇幅,不便羅列。  

2、善於推理,善於運用逆向思維。善於換位思考,變換角色對待問題;

3、善於和別人共享經驗,站在別人已有的思路上進一步深入,多動腦筋,多動手。

4、簡化問題規律的步驟,弄清楚問題產生的原因,總結程式設計師的教訓,對類似問題可以觸類旁通。

5、不斷地懷疑,不斷地推翻懷疑。突破跳出思維定式,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將軍圍獵  

曾經在文字所和測試中心流傳一句話:"軟體裡的bug如同海綿裡的水,要想擠總會有的"。舊bug的修改往往會引發新bug的產生,所謂"按下葫蘆起來瓢"。  

如何培養測試人員的對測試工作的興趣呢?不妨把bug比作藏匿在深山叢林中的獵物,把自己比作圍獵的將軍。程式中的bug變化莫測,要有將軍指揮作戰的氣度,怎樣更快更準更有效地定位它們,捕獲住它們?圍追堵截之中,盡顯英雄本色。  

兵法上說,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無恆形,能與敵變化而取制者,謂之神。僅僅通過黑盒測試,你就能知道程式設計師做了什麼改動?怎樣做的改動?還存在什麼缺陷?並快速準確地把它定位出來。若能達到這種境界,讓你的思維能力受到如此的鍛鍊和考驗,難道還不會有成就感麼?  

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在測試中,你會感覺到測試,實際上是一場智力遊戲。所謂"氣痴者技精",因為一進入狀態,坐下來就會忘記時間的流逝。

軟體測試專家於湧談行業前景與測試人員成長

軟體測試,真火還是假火?近日有 報道 軟體測試行業人才需求缺口20萬 在如今 就業難 的大環境下,尤其是在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大批企業裁員降薪的情況下,軟體測試行業是否真的逆勢而上,有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呢?於湧認為國內軟體測試行業的對人才的需求的確很大。他舉例 也曾有 報道過,國內開發人員與測試人員的...

軟體測試 軟體測試

通用技能上 1.基本計算機知識 作業系統,資料庫,通訊協議原理,熟悉至少一門程式語言 2.基本軟體測試知識 各種測試理論,測試方 測試用例編寫,缺陷界定標準,軟體質量評估 3.簡單專案管理知識 產品 系統認知 1.熟悉所測產品功能,能夠將產品文件內描述的uc轉化成tc,這個最最基本 2.熟悉所測產品...

軟體測試 軟體測試概述

3.軟體測試目的 4.測試和除錯 5.總結 簡單來說,如果軟體本身沒有滿足需求或是超過需求,則認為軟體即存在缺陷。展開來講 軟體未實現需求說明書的功能 軟體實現了需求說明書不應該出現的功能 軟體實現了需求說明書未說明的功能 軟體未實現說明書沒提及但是應該實現的功能 軟體難以理解,不好使用,執行緩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