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不斷發展

2021-06-20 16:59:32 字數 689 閱讀 2980

20世紀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訓練轟炸機飛行員,美國海軍曾向麻省理工學院探詢,是否能夠開發出一款可以控制飛行模擬器的計算機。軍方當初的設想只是希望通過該計算機將飛行員模擬操作產生的資料實時反映到儀錶盤上。和以前的訓練系統林克訓練機不同,軍方計畫系統能盡可能真實地根據空氣動力學模型進行模擬,以使其能適用於各種不同型別的飛機。於是麻省理工創造了旋風工程,其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夠實時處理資料的旋風計算機,並發明了磁芯儲存器。這為個人計算機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開發埃尼阿克的小組針對其缺陷又進一步完善了設計,並最終呈現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馮·諾伊曼結構(程式儲存體系結構)。這個體系是當今所有計算機的基礎。 20世紀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於此一體系的計算機開始被研製,其中以英國最早。儘管第一部研製完成並投入運轉的是小規模實驗機(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開發出來的實用機很可能是edsac。

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真空管計算機居於統治地位。2023年9月12日在後來英特爾的創始人、robert noyce的領導下,發明了積體電路 。 不久又推出了微處理器。2023年到2023年間設計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二代計算機。

到了60年代,電晶體計算機將其取而代之。電晶體體積更小,速度更快,**更加低廉,效能更加可靠,這使得它們可以被商品化生產。 2023年到2023年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大量使用積體電路,典型的機型是ibm360系列。

計算機的發展

計算機系統 硬體 軟體 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 eniac。這台計算機是1946年2月14日誕生的,而二戰結束是1945年9月2日。計算機正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瀰漫的硝煙中開始研製的。當時為了給美 械試驗提供準確而及時的彈道火力表,迫切需要有一種高速的計算工具。因此在美 方的大力支援下,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

計算機發展歷史

我國計算機發展歷史 從1953年開始研究,到1958年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計算機,在1982年我國研製出了運算速度1億次的銀河i ii型等小型系列機。擴充套件資料 計算機是新技術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動社會向現代化邁進的活躍因素。電腦科學與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 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學科之一。...

虛擬化促進軟體授權模型不斷發展

虛擬化技術以及多核cpu的不斷發展促使軟體廠商不得不重新思考其現有授權模型,儘管部分廠商已經被迫開始進行調整,但是有些仍然在沿用之前的策略。軟體授權所面臨的挑戰一直存在。早期,大多數軟體授權模型都是十分明確的 基於併發連線數或者安裝數量。但是現在虛擬化技術以及多核cpu的出現增加了授權的複雜程度。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