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成就感,想想我們測過的那些功能

2021-06-26 10:27:38 字數 1439 閱讀 6554

晚上**和同事討論乙個工作上的事情,結束的時候聊起這樣的乙個話題,完全是有感而發,也覺得心有戚戚焉。

不是什麼很特別的事情,就是我們每天在做的工作,測功能,測版本,然後發布,每個月在做,每週也在做。正是因為這樣的平常,很多時候我們就只看到這個工作本身。

想想這樣的兩種狀態吧:

1. 我們很理解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功能,有什麼意義(實際意義,戰略意義也好),認可或者部分認可它的價值。

做完了,上線了,有人告訴我們這個功能有多少人在用,帶來了什麼效益(新使用者,pv/uv,訂單,交易額)?

作為實際的參與者,我們被尊重和感謝。

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哪些值得優化的地方,下一步的計畫是什麼?對發布時間有什麼要求?

2. 被告知要做這樣的乙個功能,然後要求在什麼時間點發布,盡量壓縮開發和測試的時間,請大家盡力支援。實在不行就安排加班吧。

上線後,繼續做下一期,或者下乙個功能。

其實不只是測試,對於開發也是一樣。

以上兩種狀態會不斷的重複。對比下這兩種狀態吧,第乙個更像是乙個參與者,乙個創造者。而第二種,即便不是外包,其實也很像是外包。我對做外包的人沒有偏見,但是始終覺得外包這種模式做不出優秀的東西,基於體制和人性。

最近有乙個觀念,所有依賴於人的服務行業,比如餐飲,中介,軟體研發,其實都是重度的依賴於人來創造價值的服務行業。要想做好,一定是要想辦法激發人的投入度。

刀塔傳奇的公司莉莉絲的創始人王信文有篇blog(那些和錢有關的事 

)讀起來很有感受,比如這一段,「我仔細想了想,發現了一條規律:如果是標準化商品,能省則省;如果是購買服務,那麼想省錢常常不會取得好效果。」  確實如此,看看美國,很多標準化的商品**確實夠便宜,和收入比,但是僱乙個人就很貴。我覺得中國也是這個趨勢。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海底撈,服務員被照顧好了,客人就被照顧好了,而且不程式化和冷冰冰。

再舉乙個中介的例子,可以拿北京的鏈家和上海的德佑比較下其他比較雜的一些。

激發人的也不只是錢,至少大部分公司一年最多也就調兩次薪,光這個激勵能持續多久?又有多少人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之前會算一下我的薪資水平值不值得這麼做?

很多人都說自己只是個打工的,其實大家內心裡都很在意,我們做出來的這個東西有人用嗎,cool嗎,牛x嗎?這本身就是工作的一種回報。

很多人也許想說,我們一樣可以制定各種各樣的kpi,更細化的指標來考核,來衡量和要求服務和產出的質量。

這確實是一條應該走的路,但是是一條適可而止的路。任何乙個經歷過實際的專案或者帶過乙個稍大一點團隊的人都會理解,如果那樣真的可行,成功的專案和失敗的專案就不會差別那麼明顯。

如果設定乙個指標是要求內容裝載到杯壁,那麼就有可能得到乙個豐滿或者乾癟的結果,而這,取決於人。

很有成就感

今天,我親自重灌了系統。突然覺得好有成就感,儘管,在外人眼中也許這並不算什麼。我從來對電腦就很暈菜。除了會正常的操作以外,很少去關心其它的。所以,朋友們很少對我進行電腦教育,即使他們說,我也未必聽,其實也聽不懂。高科技嘛,我都弄明白了,計科院的不就吃閒飯了嘛 專家說,電腦最好每半年就進行一次維護,我...

手工測試與成就感

無論軟體自動化測試怎麼如火如荼的宣傳著,開展著,但目前依舊不可能替代手工測試,目前很多測試工作人員 開始步入測試行業的新手都會面對手工測試。過度的推崇自動化測試,漸漸的導致大家越來越排斥手工測試,總是先入為主的認為手工測試是枯燥的,是不能體現個人價值的,是無成長的重複工作,其實不然。每個東西都有利弊...

誰都需要成就感一

說起成就感,很多人會認為它 於事業的成功,是一種 春風得意馬疾蹄 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快感,如果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就感的話,那我們普通人就只能一輩子鬱鬱寡歡了。其實成就感不只 於事業有成,更 於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管理者保護好 培養並利用好這種成就感,可以將乙個人的內在潛力充分激發出來,產生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