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術語

2021-06-26 23:57:43 字數 3461 閱讀 1155

軟體效能的幾個主要術語

完成客戶端使用者請求的乙個交易的總時長

資料庫

響應時間=n1+a1+n2+a2+n3+a3+n4

2、併發使用者數的計算公式

系統使用者數:系統額定的使用者數量,如乙個oa系統,可能使用該系統的使用者總數是2000個,那麼這個數量,就是系統使用者數

平均併發使用者數的計算:

c=nl / t

其中c是平均的併發使用者數,n是平均每天訪問使用者數,l是一天內使用者從登入到退出的平均時間(操作平均時間),t是考察時間長度(一天內多長時間有使用者使用系統)

併發使用者數峰值計算:

c^ 約等於 c + 3*根號c

其中c^是併發使用者峰值,c是平均併發使用者數,該公式遵循泊松分布理論

3、吞吐量的計算公式

吞吐量(tps)即在所有載入的使用者穩定執行後,目標系統在單位時間內完成被請求的交易的數量。在使用測試工具模擬業務請求壓力時,吞吐量tps是指所有被載入的虛擬使用者在執行一段時間後穩定獲得的每秒交易數。

指單位時間內系統處理使用者的請求數

從業務角度看,吞吐量可以用:請求數/秒、頁面數/秒、人數/天或處理業務數/小時等單位來衡量

從網路角度看,吞吐量可以用:位元組/秒 來衡量

對於互動式應用來說,吞吐量指標反映的是伺服器承受的壓力,他能夠說明系統的負載能力

以不同方式表達的吞吐量可以說明不同層次的問題,例如,以位元組數/秒方式可以表示數要受網路基礎設施、伺服器架構、應用伺服器制約等方面的瓶頸;已請求數/秒的方式表示主要是受應用伺服器和應用**的制約體現出的瓶頸。

當沒有遇到效能瓶頸的時候,吞吐量與虛擬使用者數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可以採用以下公式計算:f=vu * r / t

其中f為吞吐量,vu表示虛擬使用者個數,r表示每個虛擬使用者發出的請求數,t表示效能測試

所用的時間

4、效能計數器

是描述伺服器或作業系統

效能的一些資料指標,如使用記憶體數、程序時間,在效能測試中發揮著「監控和分析」的作用,尤其是在分析統統可擴充套件性、進行新能瓶頸定位時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資源利用率:指系統各種資源的使用情況,如cpu佔用率為68%,記憶體佔用率為55%,一般使用「資源實際使用/總的資源可用量」形成資源利用率。

5、思考時間的計算公式

think time,從業務角度來看,這個時間指使用者進行操作時每個請求之間的時間間隔,而在做新能測試時,為了模擬這樣的時間間隔,引入了思考時間這個概念,來更加真實的模擬使用者的操作。

在吞吐量這個公式中f=vu * r / t說明吞吐量f是vu數量、每個使用者發出的請求數r和時間t的函式,而其中的r又可以用時間t和使用者思考時間ts來計算:r = t / ts

下面給出乙個計算思考時間的一般步驟:

a、 首先計算出系統的併發使用者數

c=nl / t f=r×c

b、 統計出系統平均的吞吐量

f=vu * r / t r×c = vu * r / t

c、 統計出平均每個使用者發出的請求數量

r=u*c*t/vu

d、根據公式計算出思考時間

ts=t/r

無論有無思考時間(t_think),測試所得的tps值和併發虛擬使用者數

(u_concurrent)、loadrunner讀取的交易響應時間(t_response)之間有以下關

系(穩定運**況下):tps=u_concurrent / (t_response+t_think)。

示例1:

計算機系統的總體效能標準是吞吐量和響應時間。

吞吐量是對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的量度。示例包括:

每分鐘的資料庫事務

每秒傳送的檔案千位元組數  

每秒讀或寫的檔案千位元組數  

每分鐘的 web 伺服器命中數

響應時間是提交請求和返回該請求的響應之間使用的時間。示例包括:  

資料庫查詢花費的時間  

將字元回顯到終端上花費的時間  

訪問 web 頁面花費的時間

這些度量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有時可能以響應時間為代價而得到較高的吞吐量,而有時候又要以吞吐量為代價得到較好的響應時間。在其他情況下,乙個單獨的更改可能對兩者都有提高。可接受的效能基於合理的吞吐量與合理的響應時間相結合。

通常,平均響應時間越短,系統吞吐量越大;平均響應時間越長,系統吞吐量越小。但是,系統吞吐量越大,未必平均響應時間越短。因為在某些情況(例如,不增加任何硬體配置)吞吐量的增大,有時會把平均響應時間作為犧牲,來換取一段時間處理更多的請求。

舉個例子:乙個理髮店,只有乙個理髮師、一把理髮椅子、一張方便客人等待的長凳。理髮師一次只能處理乙個客戶,其他等待的使用者顯得很不耐煩,外面打算進來理髮的人也放棄了在這家店理髮的打算……

有一天,理髮師有錢了,他多買了2把理髮椅子。這樣他可以同時給3個人理髮:當其中乙個人理到一定階段需要調整或定型的時候,他就轉向另外乙個客戶為其服務,依次類推。這樣,他發現一天內他可以理的人數比以前增多了,但是還會有一些後來的客戶抱怨等待時間太長。(吞吐量大了,但平均響應時間卻長了)

後來,理髮師招了2名學徒幫他一起幹活。他發現這樣一來每天的理髮效率增加了將近2倍,而且客戶的等待時間也明顯減少。但是成本增多了,理髮用具、洗髮水、發工資,這讓他覺得開個理髮店也要精打細算。(平均響應時間短了,吞吐量也大了,但是成本卻高了)

示例2: 

我們可以利用「門」的概念來理解這裡面的偏差!

首先,我們假設如下的情況:

共有5個人;

有1扇門;

乙個人通過這扇門需要花費1秒的時間;

此時,這扇門的吞吐量為1人/秒。5個人通過這扇門的平均響應時間為(1+2+3+4+5)/5=3秒。

如何才能提高人的通過效率呢?即,如何才能提高門的吞吐量呢?

有兩種方法:

(1)減小通過門的時間;

(2)增加門的數量

例如,(1)將乙個人通過門的時間減小為0.5秒,門的吞吐量變成了2人/秒;

(2)增加乙個門,門的吞吐量也變成了2人/秒

結果是:

(1)5個人通過改善通過時間的門的平均響應時間為(0.5+1+1.5+2+2.5)/5=1.5秒;

(2)5個人通過兩扇門的平均響應時間為(1+1+2+2+3)/5=1.8秒

此時,你可以發現,軟體開發員改進軟體處理併發交易請求的方法有兩個,第一種是提高單個請求的處理速率,第二種是增加處理請求的執行緒的數量;或者是兩種方法的組合。但是,不同方法的使用並不代表吞吐量得到了提高,而同時軟體典型交易的平均響應時間也獲得了相同值的改善。

因此,在效能測試以吞吐量為檢測指標的時候,不光要評估吞吐量是否符合了效能指標的要求,同時也必須考慮響應時間是否符合效能指標的要求。

假設,在測試前,規定了吞吐量為大於25筆交易/秒,平均響應時間為小於5秒,在測試後,若實際吞吐量等於27筆交易/秒,不能僅憑這個27筆交易/秒就確定該軟體的效能符合要求了,還要看平均響應時間是否符合要求。這時的平均響應時間可能大於5秒。

效能測試術語(一)

效能測試術語 一 效能測試是通過自動化的測試工具模擬多種正常 峰值以及異常負載條件來對系統的各項效能指標進行測試。效能測試的目的是驗證軟體系統是否能夠達到效能指標,同時發現效能瓶頸,以優化軟體,最後起到優化系統的目的。效能測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以下效能測試關注的指標術語 事務 transaction...

效能測試術語解讀

術語 簡稱描述 併發使用者數 vu處理能力 tps每秒事務數,是衡量系統效能的乙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響應時間 rt指的是業務從客戶端發起到客戶端接受的時間。響應時間是指系統對請求作出響應的時間。直觀上看,這個指標與人對軟體效能的主觀感受是非常一致的,因為它完整地記錄了整個計算機系統處理請求的時間。由於...

LoadRunner效能測試術語

通過某些軟體進行自動測試,找出壓力點,負載量等。為了衡量某一操作效能,在該操作的開始和結束加入範圍大量使用者同時操作,對伺服器產生壓力一起向伺服器傳送帶有壓力或者影響的操作的使用者的數量。設定檢查點判斷伺服器返回的內容來反應操作是否成功 設定集合點控制使用者在某一時候進行統一的操作使用者在進行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