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常用命令 整理

2021-07-05 16:02:47 字數 1870 閱讀 1354

mount 命令

grep 最常用的就是過濾需要的內容,但有時候想過濾自己不需要的內容可以用 -v 選項:

比如說用 |xargs grep contenta 過濾得到了很多內容,但是也有很多是自己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包含了contentb) 可以再加個管道把 contentb 去掉:

xargs grep contenta |grep -v contentb
有時候用grep 搜尋整個目錄會列印出錯誤:

filea: no such file

ordirectory

此時可以用 -s 選項禁止列印出錯誤資訊,也可以使用重定向 在grep 後面加入重定向,把錯誤輸出重定向到 /dev/null :

grep pattern *

-r-n

2>/dev/null

有時候用 grep 過濾乙個字元比如 test ,但是內容大小寫都有可能 此時加上 -i 選項來做到全部匹配。

grep -i test
例如列出已掛載的所有型別的檔案系統

mount -l
列出已掛載的所有nfs檔案系統

mount -l

-t nfs

當我們建立乙個檔案系統的時候,它擁有超級塊/組描述塊/塊點陣圖/inode點陣圖/inode表/資料塊等區域。要注意,在建立每個ext2檔案系統的時候,會按照分割槽大小,確定數個塊組,每個塊組就有上述這些部分。

如果想要知道某個ext2/ext3(ext4也行)的檔案系統內的這些訊息,可以使用dumpe2fs命令來讀取,舉例來說,筆者對自己的主機/dev/hda1讀出ext3的資訊,如:dumpe2fs /dev/hda1,不過在這之前你要知道自己的機子是什麼檔案系統,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檢視:

mount [-l]

[-ttype

]

列出所有已掛載的檔案系統 (型別是 type)。 選項 -l 將在列表中加入 (ext2, ext3 和 xfs) 卷標。

dumpe2fs  /dev/hda1
通過這個命令之後,我們可以很輕鬆的知道哪些inode沒有用,哪些塊還可以記錄,如此一來,在新增、建立檔案與目錄時,系統就會根據這些記錄將資料分別寫入尚未使用的inode與塊區域。不過,要注意的是,當您新增乙個目錄時:

1.根據inode點陣圖/塊點陣圖的資訊,找到尚未使用的inode與塊,進而將檔案的屬性與資料分別記入inode與塊。

2.將剛剛使用的inode與塊的號碼告知超級塊、inode點陣圖、塊點陣圖等,讓這些元資料更新資訊。一般來說,我們將inode表與塊區域稱為資料存放區,其他的諸如超級塊、塊點陣圖、inode點陣圖等記錄稱為元資料。我們知道,資料寫入硬碟時,會有上述兩種操作。

筆記本安裝的 ubuntu win7雙系統,有時需要在ubuntu 裡面訪問win7的磁碟。 如果只是用:

mount -o rw /dev/sdx /mnt/mountponit
就會出現mount後目錄許可權等無法修改,雖然是rw掛載。而且mount後目錄所有權都變成了root的,而且用root使用者也不能chown。

如果在掛載時指定使用者和組id 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mount -o rw,uid=1000,gid=1000 /dev/sda5 /mnt/d
可以在 /ets/passwd 檔案裡面查詢這個id。或者用如下方式:

linux作業系統裡如何通過使用者名稱檢視uid、gid

/etc/passwd檔案格式

Linux 常用命令整理

在linux 下開發兩年了,目前轉向windows平台開發。將一些在linux 下經常會用到的命令進行整理,以免長時間不用忘了。1.使用ldd命令檢視hello依賴於哪些庫 ldd hello libc.so.6 lib libc.so.6 0x400la000 lib ld linux.so.2 ...

linux常用命令整理

cd change dictionary chmod change mode grep find 當前目錄 上層目錄 rmdir remove dictionary rm remove cp copy touch 建立新檔案,該檔案在os重啟後消失,檔案時暫時的 cat more 只能下拉,不能上拉...

Linux常用命令整理

學習環境 ubuntu 15.04 說明 該常用命令整理不針對具體的使用,如果要查詢某命令的具體用法,直接在命令後面加上 help就可以檢視 1 檢視環境 cat etc issue 2 裝置別名 alias ps ps ef 3 刪除別名 unalias ps 4 檢視所有別名 alias 5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