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協作流程

2021-07-09 12:59:40 字數 3958 閱讀 8570

協作必須有乙個規範的流程,讓大家有效地合作,使得專案井井有條地發展下去。"協作流程"在英語裡,叫做"workflow"或者"flow",原意是水流,比喻專案像水流那樣,順暢、自然地向前流動,不會發生衝擊、對撞、甚至漩渦。

本文的三種協作流程,有乙個共同點:都採用"功能驅動式開發"(feature-driven development,簡稱fdd)。

它指的是,需求是開發的起點,先有需求再有功能分支(feature branch)或者補丁分支(hotfix branch)。完成開發後,該分支就合併到主分支,然後被刪除。

最早誕生、並得到廣泛採用的一種協作流程,就是git flow 。

它最主要的特點有兩個。

貼上的影象

450x678 19 kb

首先,專案存在兩個長期分支。

前者用於存放對外發布的版本,任何時候在這個分支拿到的,都是穩定的分布版;後者用於日常開發,存放最新的開發版。

其次,專案存在三種短期分支。

一旦完成開發,它們就會被合併進developmaster,然後被刪除。

git flow 的詳細介紹,請閱讀我翻譯的中文版《git 分支管理策略》1

。git flow的優點是清晰可控,缺點是相對複雜,需要同時維護兩個長期分支。大多數工具都將master當作預設分支,可是開發是在develop分支進行的,這導致經常要切換分支,非常煩人。

更大問題在於,這個模式是基於"版本發布"的,目標是一段時間以後產出乙個新版本。但是,很多**專案是"持續發布",**一有變動,就部署一次。這時,master分支和develop分支的差別不大,沒必要維護兩個長期分支。

github flow 是git flow的簡化版,專門配合"持續發布"。它是 github.com 使用的協作流程。

它只有乙個長期分支,就是master,因此用起來非常簡單。

官方推薦的流程如下。

貼上的影象

750x138 10.6 kb

第一步:根據需求,從master拉出新分支,不區分功能分支或補丁分支。

第二步:新分支開發完成後,或者需要討論的時候,就向master發起乙個pull request(簡稱pr)。

第四步:你的pull request被接受,合併進master,重新部署後,原來你拉出來的那個分支就被刪除。(先部署再合併也可。)

github flow 的最大優點就是簡單,對於"持續發布"的產品,可以說是最合適的流程。

問題在於它的假設:master分支的更新與產品的發布是一致的。也就是說,master分支的最新**,預設就是當前的線上**。

上面這種情況,只有master乙個主分支就不夠用了。通常,你不得不在master分支以外,另外新建乙個production分支跟蹤線上版本。

gitlab flow 是 git flow 與 github flow 的綜合。它吸取了兩者的優點,既有適應不同開發環境的彈性,又有單一主分支的簡單和便利。它是 gitlab.com 推薦的做法。

gitlab flow 的最大原則叫做"上游優先"(upsteam first),即只存在乙個主分支master,它是所有其他分支的"上游"。只有上游分支採納的**變化,才能應用到其他分支。

chromium專案就是乙個例子,它明確規定,上游分支依次為:

1.linus torvalds的分支

2.子系統(比如netdev)的分支

3.裝置廠商(比如三星)的分支

gitlab flow 分成兩種情況,適應不同的開發流程。

貼上的影象

560x618 12.3 kb

對於"持續發布"的專案,它建議在master分支以外,再建立不同的環境分支。比如,"開發環境"的分支是master,"預發環境"的分支是pre-production,"生產環境"的分支是production。

開發分支是預發分支的"上游",預發分支又是生產分支的"上游"。**的變化,必須由"上游"向"下游"發展。比如,生產環境出現了bug,這時就要新建乙個功能分支,先把它合併到master,確認沒有問題,再cherry-pick到pre-production,這一步也沒有問題,才進入production。

只有緊急情況,才允許跳過上游,直接合併到下游分支。

貼上的影象

550x719 12.6 kb

對於"版本發布"的專案,建議的做法是每乙個穩定版本,都要從master分支拉出乙個分支,比如2-3-stable2-4-stable等等。

以後,只有修補bug,才允許將**合併到這些分支,並且此時要更新小版本號。

貼上的影象

750x600 29.7 kb

功能分支合併進master分支,必須通過pull request(gitlab裡面叫做 merge request)。

前面說過,pull request本質是一種對話機制,你可以在提交的時候,@相關人員或團隊,引起他們的注意。

master分支應該受到保護,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改這個分支,以及擁有審批 pull request 的權力。

github 和 gitlab 都提供"保護分支"(protected branch)這個功能。

issue 用於 bug追蹤和需求管理。建議先新建 issue,再新建對應的功能分支。功能分支總是為了解決乙個或多個 issue。

功能分支的名稱,可以與issue的名字保持一致,並且以issue的編號起首,比如"15-require-a-password-to-change-it"。

開發完成後,在提交說明裡面,可以寫上"fixes #14"或者"closes #67"。github規定,只要commit message裡面有下面這些動詞 + 編號,就會關閉對應的issue。

這種方式還可以一次關閉多個issue,或者關閉其他**庫的issue,格式是

username/repository#issue_number

pull request被接受以後,issue關閉,原始分支就應該刪除。如果以後該issue重新開啟,新分支可以復用原來的名字。

git有兩種合併:一種是"直進式合併"(fast forward),不生成單獨的合併節點;另一種是"非直進式合併"(none fast-forword),會生成單獨節點。

前者不利於保持commit資訊的清晰,也不利於以後的回滾,建議總是採用後者(即使用--no-ff引數)。只要發生合併,就要有乙個單獨的合併節點。

為了便於他人閱讀你的提交,也便於cherry-pick或撤銷**變化,在發起pull request之前,應該把多個commit合併成乙個。(前提是,該分支只有你乙個人開發,且沒有跟master合併過。)

git團隊協作流程

開發者 開始工作前 git checkout master git pull git checkout b branchname 工作中 git add git commit m message 工作完畢 git push 管理者 自己寫 開始工作前 git checkout b branchnam...

團隊協作git操作流程

git clone 轉殖 庫 git checkout b test 新建分支 modify some files 完成修改 git add 把修改加入stage中 git commit m 提交修改到test分支 review git checkout master 切換到master分支 git...

小團隊Git協作流程

git和svn 最大的差異在於git是分布式的管理方式而svn是集中式的管理方式。集中式 管理的核心是伺服器,所有開發者在開始coding之前必須從伺服器獲取 然後開發,最後解決衝突,提交。所有的版本資訊都放在伺服器上。基於集中式的 管理,完全依賴於 伺服器,如果是離線的情況下伺服器不能連線,那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