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嚐過被人誤會的委屈嗎?看完本篇

2021-07-10 11:46:08 字數 1371 閱讀 5327

人之特性--理解

關於理解,最重要是「願意去理解」。

比如像我寫文章這麼長,願意去看,願意去理解的人,還是不多的。一段文字,人們是否願意去看,喜歡去看,是需要「口感」的。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比起理解,先讓別人願意去理解。

至於說如何讓人願意去看,請自己回去看看自己曾經轉過的文章。在這裡,我不是要教你如何寫廣告,目前我只是闡述人是如何理解事物的。

好,到這裡,我先假設受眾已經有興趣來了解了。那麼他們是如何去理解一張,聽懂一段話的呢?人理解事物,不是根據這事物的字典定義,或者約定俗成的定義,而是根據每個人自己當時建立的知識結構,條件反射(對條件反射不了解的,請看我寫的《人之特性—條件反射》。

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個性化的已知,來理解世界。所以盡量用對方的語言。

由於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建立的條件反射(如看到」有人@我」的資訊,你就想去點)或多或少都不一樣,所以經常會有同一句話,甚至同乙個字,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小姐」,「伐木累」,「推倒」,不同的群體,都有不同的理解。更何況文字本身自己也是乙個字,有可能有多個意思。也就是說,語言天生就是不嚴謹的。

是否把描述定義得精準一點,詳細一點,是否就可以消除歧義呢?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人還有乙個特性:耐性不同。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有耐性去看一長段文字,這也就是為什麼約瑟夫.休格曼說文案要從一開始就一環扣一環地吊起人的胃口。

資訊注定有歧義

既然歧義注定產生,如果你又沒有那麼強的講故事,扣人心弦的能力,那麼如何盡可能消除呢?答案是,盡可能用常用詞,流行詞(限文案)。這也就是為什麼流行詞在一段時間內會越來越流行的原因。而為什麼又只限於一段時間。因為這詞太流行,哪個地方都看到了,就像給你吃山珍海味,天天吃,你也會吃到吐。這就是上邊說的,文字是需要口感的。

一段文字的受眾越多,文字越是不能多。

關於理解,除了歧義外,還有問題,是需要和人的耐性去博弈。現在的人越來越少有人能夠去看一段長文章。能看到這裡的同學,恭喜你,你擁有現代社會可以看長文章的少數不多的人之一。

以上的場景是廣告行業,現實公司中。經常需要有跨部門的溝通,比如產品與技術部,這兩種成長背景與知識結構幾乎不屬於乙個星球的生物,如何在需要大量的長文件不斷挑戰人耐性,同時不同種生物很多語言不通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溝通?我給的答案是:

確認,確認,再確認

客觀上,這些部門都不是精於玩文字的文科生,即使文科生,大多數也無數去描述理科的世界。這就造成歧義與誤會更加容易發生。在這個時候,不要都依賴於文件,郵件,而是不斷地當面用圖,用demo等方式,在不同階段,不同進度的時候,反覆確認。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磨合這種理解的分歧。

總結:攻:

1、要想說,先讓對方「願意」聽。

2、用對方的語言。

守:既然歧義客觀存在

1、精簡語言

2、確認,確認,再確認。

身為程式設計師出身的我,轉乙個程式設計師的笑話與本篇相映:

你留意過你的父母嗎

如果你在乙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

你留意過你的父母嗎? ZT

看到一貼,感觸頗深,摘錄之。如果你在乙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

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如果你在乙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 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