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好難?大腦這小婊砸最喜歡選「預設項」了啦

2021-07-10 16:40:32 字數 1251 閱讀 6178

經美國國家科研院最近的研究結果證實:當遇到難以抉擇的情況時,我們常常維持現狀或者放棄選擇。大多數猶豫不決的消費者、**者與投資者想必深有同感。

每次測試之前,被試者都會被告知這一場的「預設球」(網內球或網外球)。在**的時候,他們需要按住乙個鍵。如果他們一直按住不放,就說明他們選擇了預設球。他們鬆手,就說明他們選擇了非預設球。這個測試的關鍵點在於,每一場的「預設球」都會隨機切換(網內球或網外球),這樣一來,維持現狀的傾向就會被擾亂,研究人員就能了解被試者的反應偏差。

1)選擇的困難程度會影響人選擇「預設選項」的機率嗎?

2)是什麼促使人們選擇預設選項,而不是其他的選項呢?

我個人的購物習慣(以及研究人員)認為,當選擇變得困難時,被試者更傾向於選擇「預設選項」。「預設選項」是網內球還是網外球根本無所謂。如果他們不能自信地做出決策,他們基本上會選擇「不做選擇」。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指出,這種傾向會導致更多的錯誤。

當被試者們在做決策時,他們的大腦究竟是怎樣運作的?當被試者再一次面臨困難而選擇了「預設選項」時,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前額皮質,與位於中腦的乙個叫作丘腦底核的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通性與活躍度都得到了增強。許多人都知道,前額皮質參與決策與自控,而丘腦底核則起的是激勵作用。

研究人員的分析並不能斷定前額皮質與丘腦底核之間的關係,但是觀察結果卻一致證明,前額皮質能夠推動,甚至增強丘腦底核的活躍度。

這些大腦分析結果表明,面臨選擇困難時,違背「預設選項」需要某些程度上的自我激勵與自信。如若沒有這些激勵和信心,大腦中的決策者與實幹者都會處於麻痺狀態,不願付出努力做出選擇。

了解這一點就能解釋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困難。如果你不大確定自己為什麼要改變,不夠堅信自己的決策,或者懷疑你的做法行不行得通,大多數時候你又會回到你的自動行為。這就是為什麼自我效能——堅信自己能夠改變,並且克服困難的信念——是最好的改變方式之一。決策者與實幹者需要一點爆棚的自信。

所以,下次你再嘗試進行改變時,先搞清楚目前你的「預設選項」是什麼,告訴自己為什麼不能選擇這個「預設選項」。然後找到乙個改變你的「預設選項」的方法(清理你的冰箱,設定直接轉賬),這樣你就不用每次都花時間想法子去改變。當你遇到困難,感到無助時,請盡情地為自己加油打氣。尋找最初的證據(掉了一公斤,信用卡賬單上變小的數字),證明你正在做的事是值得的。安於現狀很誘人,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點點的勇氣去做一點點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