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2021-07-14 08:32:22 字數 1365 閱讀 9968

本書是一本比較簡短概括中國古代歷史的詼諧床頭讀物,作者主要從國人迷信的五行,五德學說上貫穿整個古代歷史,講述了古人們迷信,幼稚甚至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陰陽五行是古人的一種原始宇宙觀的組成部分,比起古希臘、古印度的地、水、火、風四元素說,不見得就落後,同樣也不見得就高明。這套理論多少能夠解釋一些事物現象,所以古人信了,用了。可是等社會和科技發展到今天,要還有人篤信不疑,甚至還要加以運用,那就太搞笑了。

五行學說始於春秋時期陰陽家的論調,當時百家爭鳴,各個學說流派大顯身手,然而最終只有那些和統治者掛鉤,也就是統治者能利用上的學說才有幸生存下來,比如說儒家經典,乃至陰陽五行學說。

古人認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周而復始,說白了,就是古人們一種原始幼稚的世界觀,認為凡是什麼道理,什麼事物都可以總結出來五個要點。甚至統治者認為朝代的更替也是符合相生相剋的道理。比如說,秦朝屬於水德,尚黑色,那麼漢朝克制了秦朝,那麼就是土德,因此漢朝人應該尚黃色(此處也可能我記錯了,僅供參考)。等到後來朝代多了,甚至經歷了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之後,大家已經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應該是屬於那個了,於是就隨便吧,也不太重視這個東西了。

君不見,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偽造和解釋《推背圖》之類的怪書,說唐朝人就已經預見到日寇侵華了。

那麼為什麼大家非得要給自己定個什麼屬性呢?當然是統治者想通過這些來表達出自己才是應運而生,才是合法地統治者,其他人都是僭越啦。當然了,關於這個學說中間也經歷過很多的發展,比如五德相剋,五德相生就是不同的理論觀點,具體的太多了,記不住。總之到後來,實在太亂了,統治者就不再重視這些東西,特別是非漢族王朝,比如元,清。漸漸地,大家都淡忘了五德,為啥?因為這是統治者玩的把戲,和老百姓無關呀!

什麼和老百姓是相關的呢?那就是五行學說。五行學說用到的地方可就多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天干地支,那就更是複雜了,甚至小孩子取名字帶個飾品都要看下命裡缺什麼。於是曾經被嚴打的迷信在這個時代反而有種愈加高深甚至被推崇的趨勢。以前還看到過有人在網上發帖說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到了後來的日本侵華戰爭,估計當時還有不少人相信了呢。

老祖宗的東西有精華也有糟粕,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糟粕也就越來越多——有些是曾為精華,但所適用的環境不存在了,所以變成了糟粕;還有些是人為地扭曲精華,給生拗成了糟粕。

書中還指出,陰陽五行並不是說全都是迷信,都是糟粕,比如說陰陽包含的是一種辯證的哲學思想,但是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被後人扭曲,逐漸變成了禍害人們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