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使用者模型(三) 基礎資料分析 場景資料

2021-07-22 01:51:21 字數 2171 閱讀 3990

系統訪問量分布

由系統的日訪問量分布圖,可知系統的訪問壓力集中在哪個時間段內。系統的壓力是在一天中平均分布的,還是集中在某幾個更小的時間段內。根據此資訊,我們對測試場景的時間進行設計,如從分布圖中明顯看出每天的大部分訪問量集中在9:00~11:00和14:00~16:00兩個時段,那麼就可以設計2小時內完成一半訪問量的測試場景。 

使用者的平均活躍時間

使用者活躍時間,是指使用者一次使用系統的時長,可用來指導測試指令碼的設計,即每個虛擬使用者指令碼應該在多長時間內執行完。

由系統訪問量分布和使用者活躍時間兩個資料,可以對系統使用的併發度進行估算。比如已知系統在2個小時內有200訪問量,且分布接近於平均,使用者的平均活躍時間為30分鐘,那麼此時間段的併發度應為:200*30/120=50。這裡併發度50傳遞的資訊是,在乙個使用者活躍週期內,總共會有50個使用者與服務端進行互動(即相對併發)。也就是說任意時間點,最大的絕對併發可能性是50,當然實際可能遠低於此,可以根據業務特點再乘以相應比例進行估算。

在效能測試時,可以依據此資料設計系統高峰期壓力的測試場景。比如我們已知,系統壓力最大時,單位時間段內活躍使用者有100人(併發度100),那麼這種壓力場景,就可以以使用者平均活躍時間為測試時間段,啟動100個虛擬使用者並在該時間段內完成各自的工作量。 

頁面停留時間

即請求之間的間隔(思考)時間,如在編輯頁面上停留多久才會點提交按鈕。如果無此資料,效能測試指令碼只有執行時長是有資料(活躍時間)支撐的,指令碼中的各請求之間的思考時間,只能通過常規判斷和猜測,由效能測試人員自己掌控。收集到此資料後,效能測試指令碼會更加符合真實使用者的操作習慣,更加接近真實使用者。 

熱點模組(頁面)

分析系統各模組或頁面的訪問頻率,可以用來檢查效能測試是否設計了足夠的覆蓋、是否遺漏的使用者頻繁使用的功能,並據此對使用者模型進行完善。

此外,此資料可用來分析各模組或功能所涉及到的工作量,如每天平均完成多少次提交操作、多少次統計操作。這對於確定系統的使用壓力有很大的作用。

最後,綜合所有資料,為特定測試場景制訂出成如下**:

總體

場景名稱

100使用者負載場景

場景描述

模擬系統使用高峰期時,在2小時左右有100使用者的訪問

場景時長2h

場景載入策略

每4.5分鐘載入5個虛擬使用者。因為要在2小時內完成100使用者的訪問,而每個使用者的執行時間在30分鐘左右,那麼在1小時30分鐘時就最後一批使用者就要開始訪問系統,即90分鐘內載入100個使用者。

虛擬使用者數

100使用者模型

見xx使用者模型

虛擬使用者執行時間

30min

平均思考時間

30~60s

場景併發度

25。操作說明登入

think time

平均8s,最小5s,最大20s

pass/fail 條件

如果失敗,重試一次,依然失敗就中止。

資料每虛擬使用者使用不同的賬號

... 

可以說,使用者模型表達的是,系統執行中的壓力是如何分布的。

而場景資料表達的是,要給系統施加多大的壓力。

只有結合使用者模型和場景資料兩部分,才能構造出乙個確定的負載場景。

如果到這裡都已經做好,並且經過了技術負責人和業務負責人的確認,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照設計來實現測試指令碼了。

資料分析 用RFM模型分析使用者

rfm模型 rfm模型根據客戶活躍程度和交易金額的貢獻,進行客戶價值細分的一種方法。r recency 最近一次交易時間間隔。基於最近一次交易日期計算的得分,距離當前日期越近,得分越高。如5分制。反映客戶交易活躍度。f frequency 客戶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交易次數。基於交易頻率計算的得分,交易頻...

使用者資料分析模型

大智 jack.lee312 gmail.com 2007 11 13 在開始進行使用者分類之前,面對的是乙個未知的資料庫,不知道哪些人使用得多?哪些人使用得少?多的多多少?少的少多少?多多少才算多?少多少才算少?不把這些概念轉化成準確資料支援的清晰認識,就不可能把握產品執行和使用者使用的現狀,也就...

大資料分析基礎 維度模型

1基本概念 維度模型的概念出自於資料倉儲領域,是資料倉儲建設中的一種資料建模方法。維度模型主要由事實表和維度表這兩個基本要素構成。1.1維度 維度是度量的環境,用來反映業務的一類屬性 這類屬性的集合構成乙個維度 也可以稱為實體物件。維度屬於乙個資料域,如地理維度 其中包括國家 地區 省以及城市等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