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電腦硬碟簡介

2021-07-25 19:01:41 字數 1631 閱讀 8952

1. 硬碟的構造:找了一塊壞了的硬碟拆了下,結合網上資料,算是大概清楚硬碟的結構了。整體像個小型的磚塊一樣,正面貼了很大一塊標籤,包括硬碟的各種出廠和生產資訊,背面有一塊電路板。 另外,硬碟的螺絲有點特別,最好有稍微專業一點的整套螺絲刀工具箱。

先說(拆)背面:

背面就是電路板,大概佔了三分之一的面積,把上面的螺絲擰掉,電路板就可以拿下來了,會發現電路板下面還有一層像海綿墊的東西,網上說是為了進一步防止短路,算是個保險裝置。 再看電路板,電路板上有兩到三個晶元。電路板可謂是整個硬碟的大腦,包含了硬碟快取,控制馬達晶元,資料流通排程的功能。再仔細看可以發現,電路板一方面通過乙個觸點陣列傳遞資訊到硬碟艙內,一方面通過四條微電路直接連線到軸承,控制馬達的旋轉。

再說(拆)正面:

左右兩側各3個螺絲釘,然後一定要留意那一副超大標籤下面還隱藏了一到三個螺絲,撕掉標籤有點麻煩,多點耐心就好。都卸下來就可以開啟硬碟艙了。  注意:硬碟艙是絕對不能出現灰塵的,據說進入一顆灰塵這個硬碟就廢了,也就是說,當你開啟硬碟艙的那一刻,這個硬碟就不能用了!  開啟正面艙蓋,發現密封確實做得不錯,蓋子上有一圈橡膠環,很明顯是隔絕空氣流通的。 然後就看到了儲存盤,圓形,單碟,毫無灰塵,簡直就是一面鏡子!挺好玩的! 然後還看到永磁鐵,探針等其他部件,把看到的螺絲都擰下來就拆完了。其中碟片挺厚的,接近兩個一元的硬幣厚度,雙面一樣,估計是兩面都記錄了資訊。 另外,可以看到,電路板的觸點陣列控制了永磁鐵那裡,進而控制探針的伸出的位置,位置不同,對應磁碟的磁軌也就不同。   磁碟中心就是馬達和軸承,試了下,轉起來摩擦很小,共有六個螺絲,卸下乙個固定螺圈之後才可以卸下磁碟,然後的軸承和馬達就卸不下來了,貌似密封的很好,也找不到螺絲的位置。

2. 接下來說下硬碟的幾個重要引數:

首先是容量,目前較為流行的多是1t及以上的了~  無意中發現,1t的是單碟的,2t的是雙碟的,6t的是6碟的,所以猜測當前的工藝也就是一張碟片的容量是1t,多個t容量的只能通過多個碟片組合來實現。

然後是速度。結合上文的硬碟的結構可知,有多個因素都會影響到硬碟的訪問速度,最主要的還是馬達的轉速,看了目前主流是7200轉左右吧,也就是一分鐘轉7200圈,轉的越快越好。 另外還要考慮到換道速度,這個也就是讀取碟片資訊的那個探針的靈敏度,當然也是越快越靈敏越好,另外好像還有什麼外部傳輸速度之類的。

再然後是介面,之前老機子是ide介面,僅供瞻仰,早被淘汰了。現在多是sata介面,2.0版本有點老,3.0版本為主流。介面也是影響資料流通速度的乙個關鍵因素。

再然後是快取,這是很重要的乙個屬性。因為考慮到硬碟的外部(系統)的傳輸速度和硬碟的讀寫速度不同,快取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另外,當進行頻繁的讀寫操作時,快取就是乙個靈活的機動空間,大點的快取優勢很明顯。有網友整理,快取的作用包含了預讀取,預儲存,臨時儲存最近訪問的資料三個作用。目前常見的為64m左右,也見到了128m的和256m的。估摸著買個64m的一般夠用了吧~  太大未必見得好,有網文專門討論過,太大的快取易導致硬碟提取資料的命中率降低,進而讀取速度不穩定,所以當對硬碟的穩定性要求較高時,快取過大未必見得好。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目前商家炒作快取大,主要是對於不太懂的使用者,更大的快取可以更大的激起使用者的購買慾望。。。畢竟顯得比快取小的厲害一些~

行,就這些吧~ 本人關於電腦硬體方面沒什麼基礎,臨時學到些知識整理一下,如有錯漏,還望指正。

台式電腦電源怎樣單獨給硬碟供電

最簡單的辦法是短接台式電腦電源綠黑線,台式電腦電源就工作了,此時接硬碟就可以。複雜點的話,綠黑線接個自鎖開關。硬碟線接個雙刀開關 開關承受的電流要大於硬碟啟動電流,我用的是液晶電視電源開關 這樣不僅能控制電源開關 而且能分別控制硬碟是否通電。需要注意的事 1 如果sata線上用烙鐵接了雙刀開關的話,...

組裝台式電腦

組裝下來花了1900 cpu i3 4160 700 主機板 技嘉 b85 hd3 588 送的乙個採融散熱器很好,我很喜歡,市價99 記憶體 金士頓 4g 200 固態硬碟 金勝 200 機箱 電源 先馬 200 感覺有錢的話,還是要配個好點的,電源散熱朝著cpu散熱器很不爽,機箱也一般吧 裝機 ...

組裝台式電腦

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體結構 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 常見故障處理 作業系統和常用軟體安裝等。安裝前配件的準備 裝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相配。一般應選擇立式機箱,不要使用已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