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架構初定 標準起草人詳解國內首個區塊鏈標準

2021-08-05 18:45:38 字數 2622 閱讀 9462

5月21日,外圍位元幣**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關。5月22日鏈行交易平台運營負責人張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位元幣是區塊鏈技術最早的成熟應用,在小額轉賬支付、跨境支付上已有成功的應用場景。然而,其技術價值也引來市場資金追捧,直接反映在國內外交易平台的交易流通量劇增和**節節高公升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位元幣**迭創新高背後,作為底層技術的區塊鏈應用也在不斷擴充套件。截至目前,國內外標準化組織已將區塊鏈標準化提上議事日程,開展了組織建設、標準預研等一系列工作,並初步取得了一定進展。

此前,儘管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正經歷快速發展的過程,但國內國際上區塊鏈領域的標準仍屬空白,行業發展碎片化,行業應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於區塊鏈的應用落地和技術發展。

近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區塊鏈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5月22日,作為標準的起草參與者,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先進技術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季宙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標準的發布對區塊鏈產業生態發展意義重大。目前,國內區塊鏈行業剛剛起步,區塊鏈標準化有助於統一對區塊鏈的認識,規範和指導區塊鏈在各行業的發展,促進解決區塊鏈的關鍵技術問題。

首個區塊鏈標準

季宙棟認為,國內外標準化組織已經將區塊鏈標準化提上日程,國內積極開展標準預研、編制,與國際技術前沿接軌。

據介紹,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2023年9月成立了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委員會iso/tc 307,並在2023年4月召開的iso/tc 307第一次工作會議上,成立了術語工作組,參考架構、分類和本體研究工作組,用例研究組,安全和隱私研究組,身份認證研究組,智慧型合約研究組等七個工作組和研究組。

相比之下,國內首個標準通過對區塊鏈的使用者檢視和功能檢視的闡述,對區塊鏈的主要參與者和核心功能元件進行了詳細規定,系統描述了區塊鏈的生態系統。

「國內首個區塊鏈標準參考架構標準定位清晰,主要定位於使用體系化方法來描述區塊鏈技術架構、設計區塊鏈技術的理想原型結構以及描述適用於區塊鏈技術的標準範圍。」 季宙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季宙棟看來,標準重點解決了四大問題。第一是共識:統一區塊鏈術語定義,幫助開發者、使用者理解區塊鏈概念;第二是模組構成:即參考架構各個層次包含的模組化元件及其關係,以及模組所提供的服務;第三是規範行業:通過功能檢視描述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幫助使用者匹配業務需求;第四是生態整合:體現在使用者檢視,明確區塊鏈生態中不同使用者的角色和功能範圍。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標準出台前後,經歷了全國各有關單位廣泛徵求意見和討論。如今年年初,上海金融資訊行業協會就對各區塊鏈技術應用聯盟成員及相關單位下發了「關於《資訊科技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通知」(下稱《通知》)。

其中,雷盈科技在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兩點意見,一是雖然本標準詳細描述了使用者檢視和功能檢視,但是實現檢視不在本標準的範圍之內。二是雖然本標準詳細描述了使用者檢視和功能檢視,但是部署檢視不在本標準的範圍之內,並建議分別增加實現檢視和增加部署檢視。最終,上述兩條意見均獲採納。

區塊鏈應用加速落地

與此同時,區塊鏈應用也在加速落地。5月22日,杭州趣鏈科技****副總裁尹可挺博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區塊鏈應用的落地場景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包括數字票據、**鏈金融等。

此前,浙商銀行移動匯票是國內首個將區塊鏈技術與銀行核心系統對接的應用,通過採用區塊鏈技術,移動匯票將以數字資產的方式進行儲存、交易,不易丟失、無法篡改,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賴性,既解決了信用風險,又提高了清算效率。

此外,在其他領域也有一些應用。比如上海資料交易中心在資料交易平台中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大交易量情況下的交易記賬、清算的處理和分布式環境下的資訊分發、同步和儲存,可實現支援交易業務多樣化。

「截至目前,國內區塊鏈應用總體仍處於原型驗證或小規模商用的階段。」 尹可挺博士稱。「從前期應用的效果來看,較好地體現了區塊鏈技術在促進業務協同、實現全流程監管、加強資產流動性等方面的優勢,為下一階段大規模的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尹可挺博士也表示,目前區塊鏈應用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是人才瓶頸。金融等行業對區塊鏈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長,但是區塊鏈本身就是交叉學科,沒有傳統的專業可以培養,導致人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區塊鏈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二是應用場景限制。行業專家熟悉業務,但是缺乏對區塊鏈技術的了解,而區塊鏈專家卻缺乏對行業場景的理解,技術與業務場景的融合需要一定時間,現在正處於大家一起探索落地場景的階段。

「從行業發展態勢來看,大家都在期待區塊鏈『殺手級』應用的出現。目前來看,可能會出現在**鏈金融、跨境支付、數字票據等領域。」 尹可挺博士預計。

季宙棟也稱,區塊鏈的監管與其應用場景密不可分。近年來,基於區塊鏈、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的金融科技加速了金融領域革新,同時也伴生了許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如何監管新生的金融科技,如何讓金融科技業務和產品合規創新,已成為監管部門關注的焦點。」 季宙棟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央行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並首次明確提到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實踐。

季宙棟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強化科技**部署對於監管機構來說越來越重要」,監管聚焦的方向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監管部門應確立標準,規範業務發展;二是機構間推動新型技術創新應用。

季宙棟強調,科技的進步滿足了客戶便捷化、實時化、普惠化的金融需求,推動金融業務疊加移動網際網路,覆蓋長尾客戶群體。但創新產品的不斷湧現,也同樣會積聚新的風險隱患。各方應高度關注新技術對監管的影響,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有效、健康地促進科技金融規範化發展。

同步和非同步為程式架構的頂層概念

最快的並行,應該是減少等待或無效操作,以及充分利用電腦的效能!在減少等待這個阻點,我們使用到最多的是非同步設計了。關於非同步設計,在這幾年的工作中,也遇到一些程式設計麻煩,就是與同步和非同步問題悉悉相關!如果程式或模組在最開始被設計為同步的,而在後期隨著資料量和併發數的增多,程式遭遇到執行緒耗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