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以及L2正則化

2021-08-08 23:38:53 字數 4392 閱讀 7038

機器學習中幾乎都可以看到損失函式後面會新增乙個額外項,常用的額外項一般有兩種,一般英文稱作ℓ1

-norm和ℓ2

-norm,中文稱作l1正則化

和l2正則化

,或者l1範數

和l2範數

。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可以看做是損失函式的懲罰項。所謂『懲罰』是指對損失函式中的某些引數做一些限制。對於線性回歸模型,使用l1正則化的模型建叫做lasso回歸,使用l2正則化的模型叫做ridge回歸(嶺回歸)。下圖是python中lasso回歸的損失函式,式中加號後面一項α|

|w||

1 即為l1正則化項。

下圖是python中ridge回歸的損失函式,式中加號後面一項α|

|w||

22即為l2正則化項。

一般回歸分析中回歸

w 表示特徵的係數,從上式可以看到正則化項是對係數做了處理(限制)。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的說明如下:

一般都會在正則化項之前新增乙個係數,python中用

α 表示,一些文章也用

λ 表示。這個係數需要使用者指定。

那新增l1和l2正則化有什麼用?下面是l1正則化和l2正則化的作用,這些表述可以在很多文章中找到。

上面提到l1正則化有助於生成乙個稀疏權值矩陣,進而可以用於特徵選擇。為什麼要生成乙個稀疏矩陣?

稀疏矩陣指的是很多元素為0,只有少數元素是非零值的矩陣,即得到的線性回歸模型的大部分係數都是0. 通常機器學習中特徵數量很多,例如文字處理時,如果將乙個片語(term)作為乙個特徵,那麼特徵數量會達到上萬個(bigram)。在**或分類時,那麼多特徵顯然難以選擇,但是如果代入這些特徵得到的模型是乙個稀疏模型,表示只有少數特徵對這個模型有貢獻,絕大部分特徵是沒有貢獻的,或者貢獻微小(因為它們前面的係數是0或者是很小的值,即使去掉對模型也沒有什麼影響),此時我們就可以只關注係數是非零值的特徵。這就是稀疏模型與特徵選擇的關係。

這部分內容將解釋為什麼l1正則化可以產生稀疏模型(l1是怎麼讓係數等於零的)

,以及為什麼l2正則化可以防止過擬合

。假設有如下帶l1正則化的損失函式:  j

=j0+

α∑w|

w|(1) 其中

j0是原始的損失函式,加號後面的一項是l1正則化項,α

是正則化係數。注意到l1正則化是權值的

絕對值之和,j

是帶有絕對值符號的函式,因此j

是不完全可微的。機器學習的任務就是要通過一些方法(比如梯度下降)求出損失函式的最小值。當我們在原始損失函式j0

後新增l1正則化項時,相當於對j0

做了乙個約束。令l=

α∑w|

w| ,則

j=j0

+l,此時我們的任務變成在l

約束下求出j0

取最小值的解

。考慮二維的情況,即只有兩個權值w1

和w2,此時l=

|w1|

+|w2

| 對於梯度下降法,求解j0

的過程可以畫出等值線,同時l1正則化的函式l

也可以在w1

w2的二維平面上畫出來。如下圖:

圖1 l1正則化

圖中等值線是j0

的等值線,黑色方形是

l 函式的圖形。在圖中,當j0

等值線與

l 圖形首次相交的地方就是最優解。上圖中j0

與l在l

的乙個頂點處相交,這個頂點就是最優解。注意到這個頂點的值是(w

1,w2

)=(0

,w) 。可以直觀想象,因為

l 函式有很多『突出的角』(二維情況下四個,多維情況下更多),j0

與這些角接觸的機率會遠大於與

l 其它部位接觸的機率,而在這些角上,會有很多權值等於0,這就是為什麼l1正則化可以產生稀疏模型,進而可以用於特徵選擇。

而正則化前面的係數

α ,可以控制

l 圖形的大小。

α 越大,

l 的圖形越大(上圖中的黑色方框);

α 越小,

l 的圖形就越小,可以小到黑色方框只超出原點範圍一點點,這是最優點的值(w

1,w2

)=(0

,w) 中的

w 可以取到很小的值。

類似,假設有如下帶l2正則化的損失函式:  j

=j0+

α∑ww

2(2)

同樣可以畫出他們在二維平面上的圖形,如下:

圖2 l2正則化

二維平面下l2正則化的函式圖形是個圓,與方形相比,被磨去了稜角。因此j0

與l相交時使得w1

或w2 等於零的機率小了許多,這就是為什麼l2正則化不具有稀疏性的原因。

擬合過程中通常都傾向於讓權值盡可能小,最後構造乙個所有引數都比較小的模型。因為一般認為引數值小的模型比較簡單,能適應不同的資料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過擬合現象。可以設想一下對於乙個線性回歸方程,若引數很大,那麼只要資料偏移一點點,就會對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如果引數足夠小,資料偏移得多一點也不會對結果造成什麼影響,專業一點的說法是『抗擾動能力強』。

那為什麼l2正則化可以獲得值很小的引數?

以線性回歸中的梯度下降法為例。假設要求的引數為

θ ,hθ

(x) 是我們的假設函式,那麼線性回歸的代價函式如下:  j

(θ)=

12m∑

i=1m

(hθ(

x(i)

)−y(

i))(3)

那麼在梯度下降法中,最終用於迭代計算引數θ

的迭代式為: θj

:=θj−

α1m∑

i=1m

(hθ(

x(i)

)−y(

i))x

(i)j

(4) 其中

α 是learning rate. 上式是沒有新增l2正則化項的迭代公式,如果在原始代價函式之後新增l2正則化,則迭代公式會變成下面的樣子: θj

:=θj(

1−αλ

m)−α

1m∑i

=1m(

hθ(x

(i))

−y(i

))x(

i)j(5)

其中λ就是正則化引數

。從上式可以看到,與未新增l2正則化的迭代公式相比,每一次迭代,θj

都要先乘以乙個小於1的因子,從而使得θj

不斷減小,因此總得來看,θ

是不斷減小的。

最開始也提到l1正則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過擬合。之前做了解釋,當l1的正則化係數很小時,得到的最優解會很小,可以達到和l2正則化類似的效果。

通常越大的

λ 可以讓代價函式在引數為0時取到最小值。下面是乙個簡單的例子,這個例子來自quora上的問答。為了方便敘述,一些符號跟這篇帖子的符號保持一致。

假設有如下帶l1正則化項的代價函式:  f

(x)=

f(x)

+λ||

x||1

其中x是要估計的引數,相當於上文中提到的w

以及θ. 注意到l1正則化在某些位置是不可導的,當λ

足夠大時可以使得f(

x) 在

x=0

時取到最小值。如下圖:

圖3 l1正則化引數的選擇

分別取λ

=0.5

和λ=2

,可以看到越大的

λ 越容易使f(

x)在x=0

時取到最小值。

從公式5可以看到,

λ 越大,θj

衰減得越快。另乙個理解可以參考圖2,

λ 越大,l2圓的半徑越小,最後求得代價函式最值時各引數也會變得很小。

上圖中的模型是線性回歸,有兩個特徵,要優化的引數分別是w1和w2,左圖的正則化是l2,右圖是l1。藍色線就是優化過程中遇到的等高線,一圈代表乙個目標函式值,圓心就是樣本觀測值(假設乙個樣本),半徑就是誤差值,受限條件就是紅色邊界(就是正則化那部分),二者相交處,才是最優引數。可見右邊的最優引數只可能在座標軸上,所以就會出現0權重引數,使得模型稀疏。

L1和L2正則化

l1和l2正則化 l1與l2正則化都是防止模型過擬合,其方式略有不同。具體請見下文。1 l1 正則化l1正則化 1範數 是指,各權值 變數 特徵 絕對值之和。其作用是產生權值的稀疏模型,也就是讓大部分權值為0.為什麼能產生權值稀疏模型?因為如下圖所示,各權值絕對值之和後得到乙個矩陣,很容易在矩陣的頂...

L1與L2正則化

在機器學習中,我們茶廠聽到l1和l2正則化,用他們來防止過擬合,但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它們和它們的原理是什麼樣的可能一知半解。所以在本部落格中將對l1和l2做簡單的介紹和應用場景。如果引數過多,模型過於複雜,容易造成過擬合 overfit 即模型在訓練樣本資料上表現的很好,但在實際測試樣本上表現的較差...

L1與L2正則化

尊重原創,我沒有改動乙個字。過擬合示意圖 我們知道,過擬合就是所謂的模型對可見的資料過度自信,非常完美的擬合上了這些資料,如果具備過擬合的能力,那麼這個方程就可能是乙個比較複雜的非線性方程 正是因為這裡的 x 3 和 x 2 使得這條虛線能夠被彎來彎去,所以整個模型就會特別努力地去學習作用在 x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