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測試 自頂向下測試 自底向上測試

2021-08-13 04:42:49 字數 1353 閱讀 1647

本部落格主要內容:

自頂向下測試和自底向上測試的優缺點;

軟體開發周期流程;

不同的測試方法針對不同的測試階段

一、 自頂向下測試:

優點:

1、如果主要的缺陷發生在程式的頂層將非常有利

2、一旦引入i/o功能,提交測試或更容易

3、早期的程式框架可以進行演示,並可激發積極性

缺點:

1、必須開發樁模組

2、樁模組要比最初表現的更複雜

3、在引入i/o功能之前,向樁模組中引入測試用例比較困難

4、建立測試環境可能很困難,甚至無法實現

5、觀察測試輸出很困難

6、使人誤解設計和測試可以交迭進行

7、會導致特定模組測試的完成延後

自底向上測試

1、如果主要的缺陷發生在程式的底層將非常有利

2、測試環境比較容易建立

3、觀察測試輸出比較容易

缺點:

1、必須開發驅動模組

2、直到最後乙個模組新增進去,程式從才形成乙個整體

執行測試:

當測試用例造成模組輸出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不匹配的情況時,可能存在:要麼該模組存在錯誤,要麼預期結不正確(測試用例不正確)。為了將這種混亂降低到最小程度,應在測試執行之前對測試用例集進行審核或檢查(即對測試用例進行測試)。

二、 軟體開發周期,過程的流程:

1、將軟體終端使用者的要求轉換為一系列書面的需求。

2、通過評估可行性與成本、消除相牴觸的使用者需求、建立優先順序和平衡關係,將使用者需求轉換為具體目標。

3、將目標轉換為乙個準確的 產品規格說明,將產品視為乙個黑盒,僅考慮介面以及與終端使用者的互動。「外部規格說明」

4、如果該產品是乙個系統,如作業系統、飛行空盒子系統等,而不僅僅是乙個程式(編譯器、公子程式、字處理 程式等),那麼下乙個步驟就是程式設計。該步驟將系統分割為單獨的程式,部件或者子系統,並定義它們的介面。

5、通過定義每個模組的功能、模組的層次結構以及模組之間的介面,來設計程式或程式集合的結構。

6、設計乙份準確的規格說明,定義每個模組的介面與功能。

7、經過乙個或者更多的子步驟,將模組介面規格說明轉換為每個模組的源**演算法。

point:

終端使用者–>需求–>目標–>外部規格說明–>系統設計–>程式結構設計–>模組介面規格說明–>**

三、 對不同的開發階段採用不同的測試方法:

模組測試的目的是發現程式模組規格說明之間的不一致

功能測試是為了證明程式未能符合其外部規格說明

系統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軟體產品與其初始目標不一致

這種結構的好處是避免了沒有效果的多餘測試,並使我們不會遺漏大量的錯誤型別。

軟體測試 自頂向下測試和自底向上測試的區別

自頂向下測試 是從程式的初始模組開始測試。1 在早期發現頂層的錯誤。2 早期的程式框架可以進行演示 3 需要開發樁模組輔助測試。有些甚至需要多個樁模組輔助,加大了樁模組本來的錯誤影響。4 測試完乙個上層模組後,挑選哪個模組作為下乙個測試模組,以及測試的順序沒有唯一的界定標準。優點 較早地驗證了主要控...

自底向上和自頂向下

動態規劃的式子都是狀態p由狀態q1 q2 q3 之中選擇乙個或幾個計算出來的形式,但是如果一直是一些狀態這樣遞迴下去,最後會無限迴圈的,所以每個式子一直寫下去最後都會得到一些狀態p是常數 遞迴邊界 的形式。以上可構造乙個dag 自底向上就是已經知道了所有遞迴邊界,把所有可能的狀態都算出來。基本步驟是...

自頂向下和自底向上理解程式設計

example 客戶端程式如何從服務端取資料?自頂向下理解 客戶端想要動態地獲取資料 比如使用者手勢 點選等事件觸發 通過呼叫服務即可 如wcf service,rest service domainservice 等 取到資料後 如json 反序列化到客戶端相應的model類中 而服務幫助我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