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袋打孔器

2021-08-13 21:58:26 字數 1202 閱讀 9559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能認識這個東西,每當我看到它,便會勾起我對年少時的許多回憶……

[attachment=4920796]

[attachment=4920797]

[attachment=4920799]

[attachment=4920800]

[attachment=4920801]

[attachment=4920802]

[attachment=4920803]

[attachment=4920804]

這個東西叫做【計算機紙帶打孔器】。

要說起它的用途,那就要往回追溯30多年……

現如今,如果要在計算機上編寫程式,有各種各樣的軟體語言可以選擇,一邊寫一邊還能幫你查錯,真是又快又方便。但是,在很久以前,我國計算機剛剛發展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國的計算機工業發展很快,造出了不少計算機,被用於數學基礎研究、石油勘探、天氣預報和國防工業等領域。

計算機需要根據人給定的程式才能執行,但是受於各種限制,在當時,要把程式輸入到計算機裡面去,只能利用穿孔紙帶來進行輸入。穿孔紙帶也叫指令帶,是早期計算機的輸入系統。

[attachment=4920805]

[attachment=4920806]

穿孔紙帶大約一寸寬,中間有一排小孔,叫做定位孔,計算機用它來確定指令的位置。

每條計算機指令用八個大孔中的若干個孔表示,每一行代表乙個指令,每個孔代表2進製,無孔是0,有孔是1。

[attachment=4920807]

最初的程式,都是用手工把每一條指令打在穿孔紙帶上,然後再輸入到計算機裡面去。打指令時,就要用到紙帶打孔器,把紙帶夾住。紙帶打孔器上有八個孔。根據預先約定的位置,用乙個鋼頂針在給定的孔位把計算機一條指令在紙帶的一行上鑽出幾個孔來,這有點像給皮帶打孔。乙個程式少說也有幾百上千條指令,所用的紙帶足有好幾公尺甚至十幾公尺長,沒有個三五天的時間是打不完的。

[attachment=4920808]

我最初接觸紙帶打孔器是在七十年代。當時,父親的工作就是計算機資料處理,打穿孔紙帶是必會的基本功。為了輸入一段程式,有時需要連續用紙帶打孔器穿幾天孔,要想不出錯幾乎是不可能的。出了錯,就得修改,所以,那些被打孔器打下來的,直徑不到2mm 的小圓紙片,就不能都扔掉,留下一些,以備修改錯誤時,再用透明膠帶把它粘補回去。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經常幫父親在紙帶上糾正錯誤,誤打孔的,就給修補上,漏打孔的地方就補打乙個,這也給我的少年時代平添了不少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