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RDS MYSQL資料庫引數設定

2021-08-22 14:51:37 字數 1323 閱讀 3505

2016.9.2

最近被資料庫要搞瘋掉了

取消myisam引擎,都換成innodb

總是主備切換,也沒有錯誤日誌

auto_increment_offset表示自增長欄位從那個數開始,他的取值範圍是1 .. 65535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表示自增長字段每次遞增的量,其預設值是1,取值範圍是1 .. 65535

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暫時停止回答新請求之前的短時間內多少個請求可以被存在堆疊中。

也就是說,如果mysql的連線資料達到max_connections時,新來的請求將會被存在堆疊中,以等待某一連線釋放資源,該堆疊的數量即back_log,如果等待連線的數量超過back_log,將不被授予連線資源。

將會報:unauthenticated user | ***.***.***.*** | null | connect | null | login | null 的待連線程序時. 

back_log值不能超過tcp/ip連線的偵聽佇列的大小。若超過則無效,檢視當前系統的tcp/ip連線的偵聽佇列的大小命令:cat /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目前系統為1024。

對於linux系統推薦設定為小於512的整數。

修改系統核心引數,檢視mysql 當前系統預設back_log值, 檢視當前數量命令:show variables like 'back_log';

我給了3000

binlog_cache_size (global)預設即可

binlog cache 用於在開啟了二進位制日誌(binlog)記錄功能的環境,是 mysql 用來提高binlog的記錄效率而設計的乙個用於短時間內臨時快取binlog資料的記憶體區域。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的資料庫中沒有什麼大事務,寫入也不是特別頻繁,2mb~4mb是乙個合適的選擇。但是如果我們的資料庫大事務較多,寫入量比較大,可與適當調高binlog_cache_size。同時,我們可以通過binlog_cache_use 以及 binlog_cache_disk_use來分析設定的binlog_cache_size是否足夠,是否有大量的binlog_cache由於記憶體大小不夠而使用臨時檔案(binlog_cache_disk_use)來快取了。

binlog_cache_use 顯示 事務的數量被用於這個buffer(也可能是臨時檔案)用於儲存語句。 

binlog_cache_disk_use 顯示多少的事務數 必須得使用臨時檔案 

這兩個變數能用於調整binlog_cache_size 到乙個足夠大的值來避免使用臨時檔案 

mysql> show status like 'binlog_%'; 

rds mysql 雲資料庫RDS MySQL 版

使用流程 應用場景 在對資料庫有少量寫請求,但有大量讀請求的應用場景下,單個例項可能無法承受讀取壓力,甚至對業務產生影響。為了實現讀取能力的彈性擴充套件,分擔資料庫壓力,您可以建立乙個或多個唯讀例項,利用唯讀例項滿足大量的資料庫讀取需求,增加應用的吞吐量。建立例項 按量付費 屬於後付費,即按小時扣費...

阿里雲RDS Mysql物理備份恢復到本地教程

由於要在區域網搭建測試資料庫,所以想要直接從阿里雲的mysql上直接把備份恢復到本地。可能是rds的產品文件寫的不夠詳細,也可能是我自己能力不夠,看著文件去操作的時候愣是沒恢復成,後經各種查資料終於恢復了。於是就想寫這篇,給有需要的小夥伴們做個參考,也是當記錄下 1 需要在本地安裝個linux系統,...

記一次阿里雲RDS MYSQL 資料恢復的經歷

1.2 在linux下 用下面的 解碼出來 x 是日誌的數字,不要在windows下 win下出來的中文是亂碼的,網上你都找不到這個問題,都是提示你加base64.mysqlbinlog vv base64 output decode rows mysql bin.xx mysql bin.x.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