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德魯克日誌之四月三十日

2021-08-24 22:21:47 字數 1246 閱讀 6491

[quote]

[b]不安全感瀰漫於整個工業社會。

[/b]

並非經濟上的,而是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瀰漫於整個工業社會。不安全感製造了恐懼,製造了對未知性和不可**性的恐懼,從而驅使人們去尋找替罪羊。我們只有恢復工人對於他們就業的理性和可**性的信賴,才能夠企盼工業企業裡的任何政策具有效率。在任何其他領域,我們都不能希望如此迅速地實現目標。一切基本動因——社會的客觀要求、企業的客觀要求以及個人的客觀要求和需要,都朝著將工業化企業轉變為運轉正常的組織的方向發揮作用。

[b]行動指南:

[/b]

制定計畫,高度關注你自己的知識領域。如果你的雇主無法提供培訓和操作的機會,從而無法確保你作為雇員的價值,不如考慮另謀他就。

[b]摘自:

[/b]

彼得·德魯克《新社會》(the new society)

[/quote]

[b]評注:

[/b]

本篇日誌源自《新社會》「引言:工業時代的革命」第2節「作為社會威脅的失業問題」。《新社會》初版於2023年,在最後一章「結論:乙個自由的工業社會」中,德魯克說本書的目的:不是描述乙個理想的社會,而是尋求乙個適合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

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肯定沒有現代社會這麼便利。一旦遭遇天災人禍,個人基本上無能為力。但是那種依靠天、依靠地的生活,偏偏對他人的依賴性不強,容易有一切盡在掌握的自我滿足。

亞當.斯密《國富論》第1章「論勞動分工對財富分配和經濟發展的影響」,詳細分析了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公升。隨著分工的發展,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成為必然。工業化帶來了豐富的物質,也帶來了心靈的逼迫。

在工業社會中,「勞動者與產品及生產工具分離」、「是組織,而不是個人,才能實現產品的產出」、「工業化使得家庭脫離出社會」,所有勞動者都不得不面臨失業的威脅。德魯克認為,失業的結果,是個人失去了組織,從而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主動性、甚至失去了理性。現代勞動者對於失業有著天生的恐慌,這種恐慌不是因為物質和經濟,而是源自精神和心理。

2023年的《新社會》,說的似乎就是我們的現在。中國近三十年經濟發展驚人,國民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長。但是教育、醫療、住房成為壓在勞動者心頭的新三座大山,幸福感和安全感並沒有和經濟增長同步。

消除勞動者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有好多種方法,德魯克認為必須構建乙個自由的工業社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篇日誌「行動指南」給出的建議,是不斷給自己充電。技多不壓身,「此處不留爺,只有留爺處」。

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不可能從外面完全消除。一方面,企業有責任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員工福利。另一方面,勞動者面對種種逼迫,最大的憑藉不是他人的恩賜,只能是自己的見地和修行。

總有一種不安全感滋生

其實到哪都一樣,不安全感,擔憂被取代感有時還是很強烈的。第乙份工作,在一家小guo企,技術要求不高,還有x企的一些通性的詬病,面對長年累月的重複工作,自己依然不斷創新,儘管自己努力,1年左右就勝任那裡4,5,6年員工所做的事,抵不過現實的,面對經常招來的應屆,學不到6個月,就可以做我一樣性質的工作,...

源於缺乏控制力的不安全感

我總覺著自己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我想的事情,沒有按我想的方式發展,我就會很焦慮 很不安。腦子裡總是有很多事情,不知道該先做什麼,做了這件事,又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覺得另外一件事情也該去做,這種慌亂與不知所措,也讓我很焦慮,很不安。開始的時候,我只是覺得自己是個很玻璃心的人,後來接觸了時間管理才知道,...

心理上的鬼打牆?

妻於去年駕鶴西去,令人扼腕不已。時隔半年後,我的心情才逐步走出陰影。後來,經人介紹,和現在的女友妙子在網上和手機上聊過。今年,在妻離世一週年之後,我和妙子見了面。妙子和我很投緣,自見面後竟有不可自拔的感覺。在和妙子見面的前兩天,也就是妻周年那天,妻妹打來 聊起妻,仍傷感不已。關於和妙子的交往,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