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ITE標籤的想法

2021-08-25 09:56:12 字數 1590 閱讀 4268

以下基於我在中文html5同樂會ml([email protected])所發表的郵件整理。

一、cite標籤的語義

cite標籤在html5中明確為用來表示作品(意義類似書名號)。

然而社群在討論是否要擴充套件cite標籤的用法,從單純的書名擴充套件為可以mark人。具體的討論見:

[url]

[url]

我堅定地反對這個動議。

反對意見如下:

1. 創制標籤的原意是標記書而不是人。儘管在html5的設計思路是將常見的用法給標準化下來,但是必須有乙個限度。乙個標籤用於兩個完全不同的語義是不妥當的。

比如黑貓警長很好看。

,我們就知道這是指《黑貓警長》這部動畫作品很好看,而不是「黑貓警長」這個角色長得很好看。即使大陸以外的人不知道這部作品,至少知道這是指乙個作品而不是乙個人物。當然,作品本身會有歧義,比如是指原版動畫片還是新的電影版,抑或是漫畫版。但是這種歧義比將作品誤解為人物角色要次要得多。

2. 以我的經驗,cite標籤本身就用得很少。社群有足夠的資料能支援「許多人都這樣用cite」的說法嗎?如果用cite標籤的人本來就只佔html作者的0.01%,其中就算有50%的人會誤用cite去標記人,也不能構成應該鼓勵這種用法的地步。相反的反例是b/i標籤。這兩個標籤可能有99%的html作者都會使用,因此b/i的實踐用法才有價值被標準化下來。

3. cite標籤的改變沒有考慮國際化。根據中文社群的經驗,cite首先用得很少(我只看到過個位數次的使用,且屬於完全的誤用,即差不多是在q的意義上使用),尤其沒有看到類似英文世界的用來標記人的做法。主要原因除了cite標籤本身知名度不高,可能是中文使用者習慣使用標點符號書名號來標記書,沒有像英文使用者那樣去針對cite做出樣式區分的需求。將cite擴充套件到可以標記人,對於中文使用者來說,就更不能理解這個標籤的意義了,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驗是在這兩種意義上混合使用它。而且對於標記作品和標記人,在中文是完全不同的。本身英文中書名是斜體,人標為斜體不合常規,但是至少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對於中文來說,cite的樣式要被用來附加書名號(無論是橫排中的《》或直排中的波浪線),用在人上就不是不好看的問題,而是完全錯誤的問題。

4. cite同時標記書和人,引起useragent提供額外功能的困難。

比如考慮亞馬遜的書庫,imdb的電影庫,wikipedia的詞條庫……某種瀏覽器可以根據cite上的內容,比如黑貓警長,來提供給使用者額外的功能,比如直接引用到douban的詞條、或imdb的評分。但是允許cite也用來標記人,就使得這樣的功能可能變得很糟糕。

二、cite標籤需要乙個uri屬性

目前cite標籤上沒有任何乙個link類的屬性,而標記作品其實需要這樣的屬性,如:

雷峰塔這個uri標識了這本書是張愛玲的《雷峰塔》,皇冠文化2023年9月出版的版本。

又如哈利·波特—死亡聖器(上)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上集)

雖然寫法不同,但是因為引用了相同的imdb鏈結,我們知道實際上說的是一部作品。

屬性名的可能候選包括:cite、href、src、uri、urn等

cite是xhtml2的做法,不過寫成實在有點難看。href和src在現在的實踐中都是指實際要獲取資源的,而cite上的uri其實首要是用來標識的。urn限定必須是urn,好像沒有什麼特別意義。因此最終我提議用uri作為屬性名。

關於創業的想法

想創業,不要總想著做出什麼驚天地的尖端產品,首先要看誰有困難需要你利用技術手段來幫助他克服,然後是利用最低端的技術去解決他們的困難從而保證你的產品質量,盡量讓人家 少付出代價 這樣搞你才有 白手起家 的可能,否則你就去找 賺 第一桶風險金,再努力撐到出產品,再撐到找著客戶,然後拼命留住回頭客再爭到新...

關於封裝的想法

從自己做自己的開發架構以來,逐漸理解封裝的含義和帶來的好處。1 三年來,自己的架構從滿足簡單的查詢列表配置,到現在複雜的列表 詳述 列印以及複雜的編輯頁面的配置,始終堅持框架的無業務性,框架就是提供業務應用的架構。2 封裝的另乙個對自己覺得最大的好處是修改和擴充套件,只需要在該修改和擴充套件的地方修...

關於封裝的想法

從自己做自己的開發架構以來,逐漸理解封裝的含義和帶來的好處。1 三年來,自己的架構從滿足簡單的查詢列表配置,到現在複雜的列表 詳述 列印以及複雜的編輯頁面的配置,始終堅持框架的無業務性,框架就是提供業務應用的架構。2 封裝的另乙個對自己覺得最大的好處是修改和擴充套件,只需要在該修改和擴充套件的地方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