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質疑3G流量?

2021-08-25 10:19:21 字數 1860 閱讀 9480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通訊行業發展了,也就什麼新聞都有。這不,最近某**又爆出一則新聞《網民質疑3g

上網流量利用率低

調查稱暗中流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位記者顯然是有聽說過這句話的,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位記者還本著深入調查、還原真相的原則跑到某運營商的體驗店上網,結果發現,事情的真相果然很「嚇人」哦!

原文抄錄如下:

日前,在位於北京海淀區藍旗營附近的一家

3g無線上網運營商體驗店,記者使用店內專用的筆記本,通過

3g1.6mb

,但這篇新聞只有

1000

多字,流量只有大約

2kb……

記者在體驗店上網約

40265

***(前77

頁),通過體驗電腦上的實時流量統計監測表明,共耗費流量超過

30mb

。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使用下去,

1gb的流量很難支撐網民完成運營商在宣傳資料中所說的那麼多專案。

按照這位記者老大一算,一篇1000

字的文章只需占用2k

流量,這個萬惡的運營商無線網路既然整了1.6m

出來,足足是理論值的800

倍哦!哇塞塞,如今這世道,做什麼行當有高達800

倍的利潤?搶銀行都沒有這麼划算啊!

等等,再仔細想想,不對啊!

首先,記者老大開啟的是不是乙個純文字?那個新聞頁面上,都沒有廣告啊?也沒有flash

標籤啊?這些東西不佔流量麼?

」字尾結尾的、純文字的新聞,那連線的建立需不需要握手和確認?資料報的傳輸要不要包頭等其他資料?上下行通訊要不要產生流量?再怎麼算,也算不出2k

的流量來啊!!!

1000

字的文字,就應該產生2k

的流量。這種外行了又外行的演算法,開口「理論上」、閉口「想當然」,這樣一篇明顯有悖於客觀規律的文章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某乙份以關注消費者為主導的報紙上。回頭想想我們作為消費者居然要靠這種**來維護,真是一種悲哀!

再進一步想想,這位記者老大還在追問「原因何在?流量都從哪兒溜走了?」,那俺只好回答一句,老大,問題的答案請參看《通訊原理》和《網際網路技術》。由1000

字得出2k

的結論,如果說這不是因為這位記者老大一點兒也不懂通訊技術所以「很傻很天真」,那就是別有用心的「很黃很暴力」。

對於流量的解釋,其實運營商也感到非常頭痛。使用者畢竟不是專家,按流量計費實際上對使用者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中國聯通嘗試著對內容進行定價,但由於網際網路開放的特性,實際上是不可能對所有的內容進行定價的。如果按時長計費,使用者和運營商之間都有乙個相對客觀而統一的標準,但在實操中也有很多實際問題有待解決。

在目前的計費模式下,使用者有疑問是正常的,而且運營商做好客戶的解釋工作,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遺憾的是,在這一則新聞中沒看到運營商中人的一些聲音,即便是客服人員的解釋也是語焉不詳,這一點是應當好好反省的。

現在有些**喜歡將矛頭對準運營商,不管指摘的正確與否,反正先把屎盆子扣在運營商頭上再說。畢竟現在的社會,生存壓力是在太大了,所以我們都需要有發洩的空間和途徑。從這個角度來講,這些個莫名其妙而又枉顧客觀規律的報道,實際上和現在的雷人版《紅樓夢》的作用是一樣的,讓大家盡情的罵、罵夠了氣也就消了,壓力也變小了,可謂是「罵罵更健康」。

記得以前有一位朋友在**供職,學傳媒的他卻要負責通訊和it

板塊,這讓他感到十分頭痛。不過他向來在碰到專業問題的時候習慣於多採訪一些不同的物件,多了解一些專業的意見,這樣他寫出來的文章有理有據而且角度全面。俺不敢指望負責通訊和it

板塊的記者老大們都成為通訊專家,但好歹請老大們高抬貴手,寫出來的東西不要那麼「科幻」、那麼「後現代」。一篇千幾百字的文章可以輕鬆的敲出來,但如果由於報道不實或不全給他人造成了傷害,那看起來是幫客戶主持了「正義」,實際上卻是將讀者引導到了乙個錯誤的方向。

畢竟,還原真相也是**人的天職,不是麼?

3G 資費 流量套餐

iphone 4s發布了,看看iphone,然後買android 在等待iphone的日子裡,買了1萬毫安的手機外接電池,了解了聯通 電信3g 看看有沒有包流量的,果然有。用了半年聯通3g,感受 農村沒聯通3g,農村有電信3g。公司樓裡面聯通3g訊號差,無法打 上網。準備換電信3g。流量 經常拍照發...

什麼是3G和3G手機

科技新名詞 什麼是3g 和3g手機 3g,全稱為3rd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訊 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 1g 和第二代g td ma等數字手機 2g 3g通訊 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 imt 2000 國際移動 2000 標準,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 umts 通用...

MID 為3G而生,因3G引爆流行

一直以來非常關注mid 多 網際網路終端 的進展,也已經使用過幾款不同公司的mid產品,直到最近用過瑞芯微開發中的mid產品,感到mid盛行時代真的越來越近。2009年無論業界都將上網本作為3g助推劑,可惜從市場的表現來看,消費者並不買賬,雖然運營商給與大量補貼,上網本依然難逃厄運,至少在中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