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攜程開會是什麼感受

2021-09-24 06:54:03 字數 1489 閱讀 2821

黃捷,歷經創業團隊/上市電商,b2c電商/閃購電商/ota旅行電商

今天和一位復旦的老師聊天,提到一般大公司的企業文化,相對來說都受到創始人所在高校的影響,雖然攜程最為人所知的老闆是復旦的,但是更多創始人是交大,因而公司文化整體偏交大,概括起來兩個短語:

先說第一點,面試過攜程的人或許知道,入職有數學題和邏輯題,這,並不是形式主義。

通常一般公司的會議裡都有ppt,ppt裡一般是線圖和柱狀圖,ok?然後劇情就開始反轉了,會議內容開始從ppt的圖出發,推算進一步、兩步、三步的細節,時而還能插個博弈進來。

這時候「know your numbers」這句話的威力就出現了,我們都知道職業人士有乙個準則是,你的核心kpi不需要別人告訴你,必須每分每秒在你心中,這個要求在攜程的會議裡格外被放大:

當會議裡出現推算場景的時候,沒有任何機會sql,也沒有任何機會找外援,只有孤獨的你在那裡,根據你的直覺印象、邏輯能力和心算能力,和整個會議室的人pk -- 注意,坐在下面的人是有機會用手機查資料的。

為什麼說這種風格偏交大,並沒有褒貶的意思,單純是指一種極簡、工科、無修飾的感覺,這種清晰的遊戲規則之下,可以說適應和不適應都顯而易見,碾壓和被碾壓都直接展現,並不會有圓場。

再說第二點,當你的資料和邏輯無懈可擊的時候,仍然會發現,會議裡仍然能有各個角度的提問,從業務、外部環境、技術基礎,方方面面,我們知道很多公司是這樣,bat的新產品經理往往都在評審上面被每個環節吐槽,但是區別在於,這裡不僅僅是對級別低,或者新人,而是一種習慣。

理性、可考證的風格,體現在通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辯論,可以讓並不是十分了解專案背景的同事也能有所意見和建議。

這主要還是因為企業業務面太過廣泛,不可能所有人都熟悉所有事情的前後,但是構建結論的過程是否可以自圓、面對提問是否出現了前後矛盾,這並不需要了解一切。

當會議討論進行到基於有準備的ppt出發的第二三層的時候,這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基於***而進行的推測,例如說ab測試,例如抽樣調查,例如效果評估,這時候起決定性的是組織職位?還是歷史經驗誰更準?還是其他一些模糊的因素?

no,只有「可考證」三個字。

更多指標指向的,更符合邏輯的結論,會勝出。當自己的論點由於可考證性pk失敗時,owner反而會高興,因為被找到論據不足的點,這件事本身能讓整個提案的下個版本更加完善。

雖然不太願意說母校的不是,但是復旦的偏向「理想主義」和「包容各種意見」的氛圍在商業層面看,不夠現實和冷靜,如果單純做ab測試,兩者對比,丟在市場裡自由競爭的話,毫無疑問交大風格會勝出--而客觀結果也是如此,就不多舉例了。

這就是乙個復旦學子在交大地盤開會的感受,anyway,如果覺得如上的描述還挺有趣的,不妨投簡歷來試試,歡迎之至。

技術直播 資料分析在攜程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資料與設計的關係,業界向來頗多熱議 有 資料驅動設計 之說,有 資料引導設計 之論,也有類似 資料關注削弱使用者體驗 的抱怨。看似感性主觀的使用者體驗設計與理性客觀的資料分析,究竟怎樣才能相互作用進而碰撞出產品的靈感火花?在本期攜程技術微分享中,我們將通過酒店產品設計中的兩個案例介紹資料在攜程產品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