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網路七層模型簡明教程

2021-09-24 18:28:12 字數 993 閱讀 5047

如果你讀過計算機專業,或者學習過網路通訊,那你一定聽說過 osi 模型,它曾無數次讓你頭大。osi 是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縮寫,譯為「開放式系統互聯」。

osi 模型把網路通訊的工作分為 7 層,從下到上分別是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 只是存在於概念和理論上的一種模型,它的缺點是分層太多,增加了網路工作的複雜性,所以沒有大規模應用。後來人們對 osi 進行了簡化,合併了一些層,最終只保留了 4 層,從下到上分別是介面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這就是大名鼎鼎的 tcp/ip 模型。

圖1:osi 七層網路模型和 tcp/ip 四層網路模型的對比

這個網路模型究竟是幹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進行資料封裝的。

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式(或者說軟體)一般都是通過應用層來訪問網路的,程式產生的資料會一層一層地往下傳輸,直到最後的網路介面層,就通過網線傳送到網際網路上去了。資料每往下走一層,就會被這一層的協議增加一層包裝,等到傳送到網際網路上時,已經比原始資料多了四層包裝。整個資料封裝的過程就像俄羅斯套娃。

當另一台計算機接收到資料報時,會從網路介面層再一層一層往上傳輸,每傳輸一層就拆開一層包裝,直到最後的應用層,就得到了最原始的資料,這才是程式要使用的資料。

給資料加包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資料的頭部增加乙個標誌(乙個資料塊),表示資料經過了這一層,我已經處理過了。給資料拆包裝的過程正好相反,就是去掉資料頭部的標誌,讓它逐漸現出原形。

你看,在網際網路上傳輸乙份資料是多麼地複雜啊,而我們卻感受不到,這就是網路模型的厲害之處。我們只需要在**中呼叫乙個函式,就能讓下面的所有網路層為我們工作。

我們所說的 socket 程式設計,是站在傳輸層的基礎上,所以可以使用 tcp/udp 協議,但是不能幹「訪問網頁」這樣的事情,因為訪問網頁所需要的 http 協議位於應用層。

兩台計算機進行通訊時,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OSI七層網路模型

osi 模型 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model 為計算機和網路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互聯的標準框架,他將計算機體系結構劃分為七層,每層都可以實現抽象的介面。tcp ip 協議為實際上的網際網路絡的工業標準。這實際上是一種衍生的關係。上是osi七層模型在工作時的表現情況 七層...

OSI七層網路模型

主要功能 利用傳輸介質為資料鏈路層提供物理連線,實現位元流的透明傳輸。資料單位 位元 bit 常用裝置 集線器,hub,網線,中繼器。主要功能 通過各種控制協議,將有差錯的物理通道變為無差錯的 能可靠傳輸資料幀的資料鏈路。資料單位 幀 frame 常用裝置 網絡卡,網橋,二層交換機。主要功能 通過路...

OSI七層網路模型

1 物理層 實現兩台機器之間的互聯,機器和機器之間要通訊就要通過物理層去實現 2 資料鏈路層 將010101的位元流程式設計有意義的資料,並且確認這個資料是發給我自己的 3 網路層 主機a b,主機c,d,e 主機f,路徑很多條,怎麼選擇最優路徑?要怎麼知道對方的mac位址,這些都要靠網路層實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