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傳輸基本流程分析

2021-09-25 21:43:58 字數 864 閱讀 4412

我個人對網路通訊中資訊傳輸流程的理解如下:

網路通訊中,使用者資料從應用層到物理層需要在每一層為資料新增乙個頭部(這個過程稱作「資料封裝」),這個頭部包含這段資訊的**與目的,長度等資訊。資料到達接受方時,需要從物理層到應用層一層一層將這些「頭部剝離」(這個過程稱作」資料分用「),最終對方使用者看到的只是傳送方傳送的資料或資訊。

tcp,udp協議欄位中包含源16位源埠資訊,16位源目的埠資訊,分別用來表示源埠和目的埠;16位源校驗和,校驗傳送的資料和接受到的資料是否相同。

ip協議欄位中包含了32位源ip資訊,32位目的ip資訊,用來表示資訊傳輸的**ip位址資訊和目的ip位址;16位頭部校驗和,用來檢驗頭部是否被損壞;還有16位標識,3位標誌,13位片偏移,來表示報文是否被分片和保證被分片的報文到達目的主機後被原樣還原。

(tcp/udp和ip協議欄位中還有一些其他資訊暫時不做解釋)

傳送方通過某個應用程式傳送乙個資料或一段資訊

應用層對資料進行第一層封裝 +應用標識

傳輸層對資料進行第二層封裝+tcp頭(或udp頭)

網路層對資料進行第三層封裝+ip頭

鏈路層對資料進行第四層封裝+乙太網協議字段

物理層以光電訊號形式將資料傳輸到接收方的資料鏈路層;

接收方在鏈路層對資料進行最外層封裝資訊(乙太網協議字段)的解析,並在解析完成後將這一層頭部資訊丟棄;

接收方在網路層對資料進行最第三層封裝資訊(ip頭)的解析,並在解析完成後將這一層頭部資訊丟棄;

接收方在傳輸對資料進行最第三層封裝資訊(tcp/udp頭)的解析,並在解析完成後將這一層頭部資訊丟棄;

接收方指定應用程式接收到完整資訊,此時乙個完整的網路傳輸完成

以上是我個人對網路通訊中資訊傳輸流程,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網路 網路傳輸基本流程

mac位址硬體出廠時即固化在硬碟裡,不可隨意更改 通常是唯一的。所以區域網中發訊息必須加上目的主機的mac位址。兩台計算機通過tcp ip協議通訊的過程如下所示 tcp ip通訊過程 假設有兩台主機a和b傳送訊息 a主機發了一條訊息給b主機,區域網上的所有主機都收到了,但是只有主機b接收到了這條訊息...

網路傳輸的基本流程

網路傳輸的基本流程 各個層次的協議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其中包含兩個基本核心操作 1 封裝2 分用現在我要發乙個qq訊息給被人,訊息內容為在嗎?我的主機 封裝的過程 1 應用層 qq 需要根據使用者輸入的資料,把這個資料構造成乙個應用層資料報。這個構造資料報的過程,就可以想象成為是乙個字串拼接 序列...

網路之網路分層 網路傳輸流程

這部分都是些理論的知識,不太好記憶,寫篇部落格加深一下印象吧。網路分層 理論上說,是七層模型,分別是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資料鏈路層,物理層。但我們一般討論的是五層或四層模型,分別是 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資料鏈路層,物理層 四層模型中不包括物理層 對每層的代表硬體,使用協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