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G,有三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2021-09-25 23:07:07 字數 2844 閱讀 6857

開門見山地說,關於5g有三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第一,5g是真的有需求,還是業內人士yy出來騙錢的概念?

第二,5g能不能拉動經濟增長,幫助利益相關方賺錢?

第三,在2023年底的這個時點上,到底5g有沒有"ready"?

丟擲我的磚頭來,期待與大家共同討論。

一、5g真的有需求麼?

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定義了5g裡有三個核心特性,對應著三大場景。其中,embb是增強移動寬頻,對應的是超高速率的無線連線;mmtc是大容量,主要對應物聯網業務的應用場景;而urllc強調的是低時延、高可靠,主要解決無人駕駛以及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問題。

顯而易見,這些特性是有應用場景的,可以解決當前數位化工具搞不定的問題。然而真正實現其設計理念,產生商業價值,技術成熟度以及成本因素是繞不開的問題。如果技術不穩定,即便有再理想的理論值和實驗室案例,都難以推動商用;而如果建網成本和維護成本下不來,使用5g需要花很多錢,那麼5g就可能成為可遇而不可求的水中月鏡中花了。

所以這第乙個問題就變成了:5g的特性在技術成熟度方面情況如何,能不能將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3gpp在今年6月宣布r15版本凍結,這一版本主要面向embb和urllc場景,但也算是完整的5g標準體系了,意味著面向規模商用的技術準備工作告一段落,可以基於r15標準生產網路裝置、晶元、手機以及各種多樣化的智慧型硬體。版本凍結後,能不能生產出**合理、質量可靠的5g相關產品,那就是各廠商的能力問題了。

從產業視角來看,5g並不是重點解決人的連線需求;但在5g初期可能仍以embb場景為主,這是不是矛盾呢?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除了客戶能感知的特性之外,5g還有很多底層的技術和網路結構要進行調整,飯要一口一口吃,5g的演進也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想著等第7個包子出鍋一起吃,結果卻守著6個包子餓死。未來5g的需求場景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在所有條件具備之前一味等待,就會失去先機。

二、靠5g能賺到錢麼?

對這個問題最質疑的是電信運營商的員工,無論是國家倡導的提速降費,還是運營商日趨激烈的**戰,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不限量**,運營商的流量收入幾乎到了天花板。即便是再快的網速,也未必換來運營商的增收,這個局怎麼破?

我在幾周前寫過一篇《5g時代要做"價值運營"》,其中提到5g時代的經營思路必須要進行調整。將通訊資源和能力組合包裝成為更加貼近客戶體驗的新產品,實現更高的商業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價值運營"。

開展價值運營並非新鮮事,比如cdn業務就是典型的案例。cdn是構建在通用基礎網路之上的內容分發網路,通過技術和演算法,再結合部署在各地的邊緣伺服器,使使用者就近獲取所需內容,降低網路擁塞,提高使用者訪問響應速度和命中率。無論是對客戶還是網際網路企業,甚至包括基礎電信運營商,cdn可以提供更好的網路體驗,因此可以收取比基礎通訊網路更多的服務費用。

5g網路讓運營商重新站在起跑線上,基礎通訊能力的同質化程度超過此前的任何一代移動通訊網路,所以如果5g時代的電信運營商只提供通用的基礎服務,那幾乎可以肯定,靠原來的模式不會賺錢。

"資源可編排,能力可呼叫,網路自動化、運維智慧型化",5g時代底層的基礎設施進一步開放,從技術上來說,具備將不同的網元和通訊單元組合在一起,為上層應用提供個性化的開放服務的條件。在此基礎上開展價值運營的,可能是基礎電信運營商,可能是虛擬運營商,可能是新型的ott,也有可能是行業客戶自己,或者熟悉行業特性的合作夥伴。總之在我看來,就像cdn一樣,未來會有一批企業,依託越來越強大而廉價的基礎設施開展價值運營,這些企業會是5g時代最大的贏家。

那麼提供"強大而廉價的基礎設施"的電信運營商呢?如果錯過了價值運營的快車,就只能退守本行,做乙個以"高效低成本運營"為榮的管道商。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結果,更慘的情形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錯失下一代網路發展的先機,連基礎連線費都沒得收了。

產業鏈上有很多希望借力5g發展的企業,包括裝置製造商、終端製造商、內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系統整合開發商等,對他們來說,賺錢的機會是有的,但是技術、成本、節奏都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是缺一不可,綜合在一起就是:看命啦。

三、5g有沒有"ready"?

上週在倫敦舉辦的"全球移動寬頻論壇"上,許多代表都在發言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乍一看分歧很大。其中華為認為"5g is ready",英國電信認為"i am not really building a 5g network",中國電信表示"5g technology is still plagued"。為什麼會對5g的成熟度理解如此不一致?

原因在於看5g的視角不同。

在通訊網路裝置商,以及運營商裡從事通訊網路工作的群體來看,如果business跑通了,就算是"ready";但對於電信運營商負責市場和經營的人員來說,這八字還沒一撇呢。所以從運營商的整體視角看,只是搭個實驗網甚至試商用網路對5g的部分功能進行驗證,沒有市場策略、沒有資費定價、缺乏上層應用、缺乏經濟效益整體評估,當然不能算"ready"。

不同的角色對"ready"的理解不一樣,那有沒有可能幫助運營商加速走向"ready"呢?客觀來說,無論是裝置商還是第三方諮詢公司,最多都只能起到輔助參謀的作用,準備工作主要還要靠運營商自己。可此時,運營商正在傳統通訊市場領域廝殺,如果仍把主要精力花在應對當下的競爭上,又會有多少心情與產業討論共創未來呢?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局面下,有沒有可能加速5g"ready"的程序呢?我個人的建議是:拉產業鏈的合作夥伴一起和運營商研討,加速5g的成熟和創新。以前的產業鏈是一段段的,每個環節只對自己的上下游相對熟悉,所以溝通效率低,即便見到商機也乾著急;而如果能在更大的範圍裡進行5g生態的建設和運營,有助於各方加強合作和拓展腦洞,畢竟5g的發力點是電信運營商並不熟悉的實體行業,多討論才可能有效果。

在以往的幾代移動通訊發展歷程中,有的電信運營商利用先發優勢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有的運營商在試錯中花費巨大代價,讓後來者輕鬆獲勝。如今5g擺在世人面前,或激進或穩妥,各家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有一點我堅信:向5g邁進是行業大勢,機會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

關於5G技術你不得不知的5個問題

據科技 cio報道,對科技著迷的人一般都是速度和效能狂人,他們熱愛高速處理器 大記憶體和飛一般的網路連線。但以眼下的技術來看,處理器和儲存方面想有突飛猛進的提公升,可能性較小,但網路速度可不一樣,因為5g已經在路上了。在美國,運營商at t和verizon都開始了小規模的5g網路實驗,預計該網路將於...

關於dubbo的三個問題

dubbo是乙個分布式服務框架,致力於提供高效能和透明化的rpc遠端服務呼叫方案,以及soa服務治理方案。其核心部分包括 遠端通訊 提供對多種基於長連線的nio框架抽象封裝,包括多種執行緒模型 序列化 請求 響應 模式的資訊交換方案 集群容錯 提供基於介面方法的透明遠端過程呼叫,包括多協議支援 軟負...

關於類方法的三個問題

1.為什麼類方法不能操作例項變數?1 類方法在該類被載入到記憶體時,就分配了相應的入口位址 類方法是屬於類的,隨著類的載入而被分配記憶體 2當類的位元組碼檔案被載入到記憶體時,類的例項方法不會被分配入口位址,只有當該類建立物件後,類中的例項方法才分配入口位址 非靜態成員 方法和變數 是屬於類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