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口中的資料中臺到底是什麼?

2021-09-29 14:25:48 字數 2982 閱讀 3136

伴隨著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it技術迅速發展及與傳統行業實現快速融合,一場由數位化和智慧型化轉型帶來的產業變革正在孕育。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業務多元化——中臺服務架構的應運而生。「中臺」早期是由美軍的作戰體系演化而來的,技術上說的「中臺」主要是指學習這種高效、靈活和強大的指揮作戰體系。阿里在今年發布「雙中台+et」數位化轉型方**,「雙中台」指的是數字中颱和業務中臺。

資料中颱是什麼

資料中颱是指通過資料技術,對海量資料進行採集、計算、儲存、加工,同時統一標準和口徑。資料中颱把資料統一之後,會形成標準資料,再進行儲存,形成大資料資產層,進而為客戶提供高效服務。這些服務跟企業的業務有較強的關聯性,是這個企業獨有的且能復用的,它是企業業務和資料的沉澱,其不僅能降低重複建設、減少煙囪式協作的成本,也是差異化競爭優勢所在。

廣義的資料中臺包括了資料技術,比如對海量資料進行採集、計算、儲存、加工的一系列技術集合,今天談到的資料中臺包括資料模型,演算法服務,資料產品,資料管理等等,和企業的業務有較強的關聯性,是企業獨有的且能復用的,比如企業自建的2000個基礎模型,300個融合模型,5萬個標籤。它是企業業務和資料的沉澱,其不僅能降低重複建設,減少煙囪式協作的成本,也是差異化競爭優勢所在。

建立資料中颱的原因

資料中颱和業務中臺相比,面臨的情況可能會更加複雜一點。建立資料中颱的原因:

大資料可以告訴決策者一些潛在的規律,以資料來證明或判斷決策。以往我們會用資料來證明我們的決策對錯,現在我們用資料來引導我們做出對的決策。在大資料時代,樣本就是全體,大資料可以防止偽造和偏差。

資料催生人工智慧。資料是人工智慧的根基,並且可以進行融合形成新的資料。資料給我們無限的創新,讓我們不停去嘗試。

資料是機械人的指令,我們形成資料服務思維。資料是不斷變化的,讓機器智慧型成為決策環節,運營就可以智慧型化。

中颱的目標是提公升效能、資料化運營、更好支援業務發展和創新,是多領域、多bu、多系統的負責協同。中颱是平台化的自然演進,這種演進帶來「去中心化「的組織模式,突出對能力復用、協調控制的能力,以及業務創新的差異化構建能力。為什麼資料中臺如此重要呢,大致有以下四個原因:

1、回歸服務的本質-資料重用

浙江移動已經將2000個基礎模型作為所有資料服務開發的基礎,這些基礎模型做到了「書同文,車同軌」,無論應用的 資料模型有多複雜,總是能溯源到2000張基礎表,這奠定了資料核對和認知的基礎,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重複資料抽取和維護帶來的成本浪費。」

曾經企業的資料抽取就有多份,報表乙份,資料倉儲乙份,地市集市乙份,無論是抽取壓力、維護難度及資料一致性要求都很高。同時,統一的基礎模型將相關業務領域的資料做了很好的匯聚,解決了資料互通的訴求,這點的意義巨大,誰都知道資料1+1>2的意思。

2、資料中臺需要不斷的業務滋養

在企業內,無論是專題、報表或取數,當前基本是煙囪式資料生產模式或者是專案制建設方式,必然導致資料知識得不到沉澱和持續發展,從而造成模型不能真正成為可重用的元件,無法支撐資料分析的快速響應和創新。其實,業務最不需要的就是模型的穩定,乙個資料模型如果一味追求穩定不變,一定程度就是故步自封,這樣的做法必然導致其他的新的類似的資料模型產生。

資料模型不需要「穩定」,而需要不斷的滋養,只有在滋養中才能從最初的字段單一到逐漸成長為企業最為寶貴的模型資產。

以報表為例,企業報表成千上萬的原因往往也是沒有沉澱造成的,針對乙個業務報表,由於不同的業務人員提出的角度不同,會幻化出成百上千的報表,如果有報表中颱的概念,就可以提出一些基準報表的原則,比如乙個業務一張報表,已經有的業務報表只允許修改而不允許新增,自然老報表就會由於新的需求而不斷完善,從而能演化成企業的基礎報表目錄,否則就是一堆報表的堆砌,後續的資料一致性問題層出不窮,管理成本急劇增加,人力投入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情在每個企業都在發生。

3、資料中颱是培育業務創新的土壤

企業的資料創新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從資料中臺開始,不能總是從基礎做起,資料中颱是資料創新效率的保障。研究過機器學習的都知道,沒有好的規整資料,資料準備的過程極其冗長,這也是資料倉儲模型的乙個核心價值所在,比如運營商中要獲取3個月的arpu資料,如果沒有融合模型的支撐,得自己從賬單一層層彙總及關聯,速度可想而知。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企業都在全力謀求轉型,轉型的關鍵是要具備跟網際網路公司一樣的快速創新能力,大資料是其中乙個核心驅動力,但擁有大資料還是不夠的,資料中颱的能力往往最終決定速度,擁有速度意味著試錯成本很低,意味著可以再來一次。

4、資料中颱是人才成長的搖籃

原來新員工入職要獲得成長,一是靠人帶,二是找人問,三是自己登陸各種系統去看源**,這樣的學習比較支離破碎,其實很難了解全貌,無法知道什麼東西對於企業是最重要的,獲得的文件資料也往往也是過了時的。

更為關鍵的是,資料中颱讓新人擺脫了在起步階段對於導師的過渡依賴,能快速的融入團隊,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資料中臺天然的統一,整合的特性,有可能讓新人打破點線的束縛,快速構築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成為企業資料領域的專家。

當然,資料中颱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企業都應該基於實際打造獨有的中颱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則:

首先,企業的組織架構及機制需要順勢而變。比如以前負責資料的部門或團隊往往缺乏話語權,面對業務需求往往是被動的接受的角色,這讓一切資料中颱的想法化為泡影,需要為資料中臺團隊授權。

其次,要改變工作方式。現在很多企業的資料團隊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專案管理、需求管理等等,當乙個專案完成後又投入到下乙個專案,做好乙個需求後又開始負責下乙個需求,這樣的工作確實非常鍛鍊人的組織、協調能力,但這樣能力的提公升與工作時間的長短並不是呈線性增長的,雖然增加了專案和需求管理經驗,但並不能在某乙個專業領域得到知識和經驗的沉澱,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會失去最初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事實上,資料人員只有深入的研究業務、資料和模型,端到端的去實踐,打造出資料中臺,才是最大的價值創造,才能使得持續創新成為可能。

第三,資料中颱的團隊要從傳統的支撐角色逐步向運營角色轉變。不僅在資料上,在業務上也要努力趕超業務人員,中臺人員要逐步建立起對於業務的話語權,不僅僅是接受需求的角色,更要能提出合理的建議,能為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比如精確營銷。

最後,中颱是適合公司特點的。最合適的中颱是當你深入了解業務、產品、系統、組織,而且不僅了解今天在**,還要了解過去是怎麼演變而來,未來又會怎麼演化。只有當了解所有的東西之後,才能做出較好的中颱架構設計。

雲服務到底是什麼?

雲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它們混合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由此可見,雲是由眾多的小水滴組合形成的乙個整體。而雲服務是什麼呢?雲服務 cloud service 是一種基於網路相關服務的增加 使用和互動的模式,它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 易擴充套件 虛擬化的資源。雲...

雲計算到底是什麼?

雲計算到底是什麼?它能做什麼?好像這已經不再是乙個it或者網際網路專業人員以及愛好者們的話題了吧?普通的人也會問雲計算到底是什麼了?說實話,本人也不知道雲計算是什麼?到底它主流的代表意義是什麼?只有走向未來才知道,而我們只能 它,目前只能選擇它是什麼或者能解決什麼方案!雖然雲計算的概念早期是由谷歌提...

阿里組織架構公升級中的「中臺」到底是什麼

阿里巴巴在2015年12月進行組織公升級,就是 大中台,小前台 的模式。主要的思路是打破原來樹狀結構,小前台距離一線更近,業務全能,這樣便於快速決策 敏捷行動 支援類的業務放在中臺,扮演平台支撐的角色。中臺這個概念早期是由美軍的作戰體系演化而來的,技術上所說的 中臺 主要是指學習這種高效 靈活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