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軟體測試中的W模型搭建自身測試體系

2021-09-30 01:12:59 字數 1561 閱讀 1294

軟體測試這個行業成為乙個職業火起來也就最近5年左右,它是乙個入門比較低的人,對學歷要求不高,只要想學對自身能力有所追求都是可以學習的,不存在學歷壁壘,只要認識字會電腦、手機都可以從事。但這只是入門,如果你想走測試職業化,那麼你就需要搭建自己的測試體系。擁有乙個自己的測試體系,至少有以下三個好處:

擁有系統化的知識框架,這確保測試的手段方式的多樣化。

擁有一套完善的測試流程,以至於後續你測試不同的產品時,可以依據專案需要刪減流程。

擁有更多的測試想法,來執行探索測試。

個人對自身測試體系的定義是指「擁有一套完善的測試流程,該測試每個流程中擁有一些可用的測試工具、方法,能隨意組合使用並進行測試」。這是個對個人自身測試體系的定義,可能不是很全,可能存在很多漏洞,經不起推敲。但這是我個人體會,最近遇到好多人問,我接觸了乙個全新的產品該如何測試?要如何開展?如果他們自身有了一套完善的測試體系,這些都是可模擬套用的,只是針對不同的專案進行刪減、自由組合而已,前提是你要不斷的學習。

本文以軟體測試中的w模型來進行如何搭建自身測試體系來講解。軟體測試中有很多模型如瀑布模型、v模型、w模型、x模型,為什麼選擇w模型?個人認為選擇w模型有如下好處:涉及測試元素比較多、比較全;涉及的測試型別比較多;測試的生命週期和專案的生命週期保持一致。以下是w模型:

​ 上述就是w模型,從使用者需求到交付,都存在軟體測試。而當前測試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測試,來保證,可以在這些流程中刪減和增加。

以w模型為例,搭建自己的測試體系主要有以下幾步:

了解w模型每個測試過程接入點,要存在以下疑問:

為什麼這點開始?

早於這個點或晚於這點開始會產生什麼影響?

產生這些影響會產生什麼後果?

明確w模型每個測試過程入口之後,需要了解每個測試過程輸入、工具、輸出有哪些:

知道每個過程的輸入,有利於你做風險控制和影響分析,便於你後期工時安排

知道每個過程常用的使用工具,這有利於你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方法,來開展你的測試工作,這屬於你的利器。

知道每個過程的輸出,有利於你對專案進行把控,通過每個過程的產出,來了解專案質量、豐富測試技能

要不斷更新測試體系中的內容:

要定期規整自己的測試技能,當你做完乙個專案,涉及的測試方法、工具,可以把這些工具完善到自己的測試體系中,這些工具適用於那種測試,這一定要梳理,這屬於給測試體系舔磚加瓦的過程。

要更新測試體系中的測試技能,因為技術都是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要不斷的學習測試技能來更新測試體系中不同模組的。如專案要增加安全測試,你需要了解這個測試流程該如何加,為什麼這樣加,這樣加有什麼好處?

上述三點可能說的很寬泛,可能還不明白,換一句話說「找乙個當前行業比較好的、可擴充套件性比較高的模型,自己去研究這些模型,然後把這個模型往你的專案中套,看這個模型中的哪些過程在你專案中用過,把這些過程,加入你的測試體系,就是這樣隨著你不斷做專案,不斷模擬,這樣你就會有自己的框架,這過程不是一味的模仿,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嘗試,來糾正你的測試體系,就類似於機器學習了,你也要不斷學習,去擴充套件完善」。

wel測試

軟體測試的W模型和V模型

軟體測試的v模型 v模型的目的在於改進軟體開發的效率和效果。在v模型中 明確的標註了測試過程中存在著那些不同的測試型別,並且清楚的表達了測試階段和開發過程各階段的對應關係。從這種對應關係我們分析 單元測試和整合測試對應於詳細設計和概要設計,那麼在單元測試和整合測試中我們就需要檢測程式的執行是否滿足軟...

軟體測試的w模型和v模型

表達了軟體測試活動與軟體分析設計活動的對應關係 測試活動 軟體分析設計活動 單元測試 詳細設計 整合測試 概要設計 系統測試 軟體規格說明 驗收測試 軟體需求 開發與測試是先後關係,先開發後測試。忽視了對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的驗證和確認,需求的 滿足情況一直到後期的驗收測試才被驗證。如果開發階段沒有有...

系統測試中的W模型 測試和開發相結合

軟體測試的v模型 以 編碼 為 分割線,將整個過程分為開發和測試,並且開發和測試之間是序列的關係 單元測試 是模組測試,驗證軟體的基本組成單位的正確性,是白盒測試 整合測試 是模組間的測試,測試介面 軟體各模組之間的介面和軟體與硬體之間的介面 是否正確,是灰盒測試 白盒和黑盒結合 系統測試 系統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