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數錢勝過血拼研發 轉

2021-09-01 06:47:46 字數 1691 閱讀 2583

研發費用是個相對冷門的詞彙,但巴菲特認為,需要花費鉅額研發費用的公司,都存在競爭優勢上的缺陷,並且過高費用還會成為吞噬企業利潤的**。去年年報中,有近7成的公司發生研發費用支出,其中包括100多家營業利潤虧損的公司。這些公司中,又有超過40%的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利潤的比值在4成以上。

研發疲於奔命

是高科技公司,但不一定都是蘋果。

2023年,蘋果公司市值160億美元,而微軟市值5560億美元,是蘋果的35倍。如今,蘋果市值已經突破6000億美元,微軟則回落至2600億美元。2023年,微軟研發費用94億美元,蘋果26億美元。

蘋果的巨額利潤足以抵償大量的研發資金,但許多企業持續投入研發,卻未換來更高的利潤回報,終生疲於奔命。

與此同時,研發帶來新品,也意味著企業必須不斷公升級其產品銷售計畫,不得不同時在銷售和管理費用上耗費巨資。例如,中國一汽稱,擬投105億提公升紅旗產品研發能力,這意味著還需固定資產、銷售費用等一系列後續投入。

據資料統計,有120多家公司研發費用的投入是營業利潤的1倍以上,其中有10家公司達到10倍以上。需要持續投入較高研發費用的公司主要是交通運輸、醫藥行業、資訊科技、有色金屬製造業等行業。

從研發費用投入的絕對金額來看,首當其衝的是「鐵路一哥」中國中鐵,投入研發費用約為97億元;第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興通訊,中興通訊2023年研發費用84.93億元,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0.67億元。與中興通訊相似的公司是華為。2023年年報中,華為的研發費用投入也讓人瞠目結舌。華為去年研發費用近237億元,10年累計研發費用150億美元。雖然華為銷售收入首次突破了2000億元,但淨利潤116億元,同比下降了50%以上。

躺著掙錢

有時候能夠持續「吃老本」,也是一種資本。這在無需研發費用支出的上市公司中體現明顯。

據統計,不需研發費用的公司共700多家,從行業來看,100多家房地產企業無需研發費用。另外,金融服務業、批發零售、交通運輸,文化類等行業公司,不用為研發新產品而心驚膽戰。

上述公司中,剔除營業利潤為負和暫停上市公司,營業利潤排名前20的公司中,有17家公司是從事金融服務類,另外3家是房地產龍頭萬科a和水泥龍頭海螺水泥,以及煤炭行業龍頭中國神華。另外,排名靠前的,並持續無研發費用的還有保利地產、五糧液、中國國航、濰柴動力、蘇寧電器等公司。此外,伊利股份在近三年內也沒有明確的研發費用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與五糧液相比,貴州茅台在其年報中有2343.5萬元的研發費用,當然這佔其營業利潤的比值已經微乎其微。

進退兩難

高研發費用的公司,往往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隨時都有「猝死」的危險。正如比爾.蓋茨的名言:「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一年半時間」。

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說,一旦研發滯後,則將很快被淘汰,諾基亞就是例證。為此,有些公司雖然營業利潤處於虧損的狀態,也要不斷投入研發費用。

據統計,共有100多家公司雖然2023年的營業利潤虧損,但仍然進行研發投入。這些公司中,研發費用投入最多的是振華重工,2023年投入研發費用5.65億元,而當年的營業利潤虧損3.33億元。華菱鋼鐵2023年的研發費用是2.25億元,而當年的營業利潤是虧損10.08億元。漢王科技巨資投入研發漢王電紙書,但卻迅速被平板電腦替代,因此儘管去年漢王科技營業利潤虧損了5.5億元,還是不得不投入了1.5億元用於研發。對漢王科技來說,不研發、不創新,就意味著死亡。

因此,巴菲特並不喜歡研發費用高的科技型企業。但對於科技型企業來說,新產品研發伴隨著高風險,也往往意味著高回報,就看這種高回報值不值得冒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