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叔本華 王春

2021-09-02 21:41:14 字數 466 閱讀 2292

同情

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萬中無一。人們會對那些道德行為產生敬意正說明了那些道德行為與眾不同,是不可思議的。叔本華引用

盧梭的話說:人們不會對比自己幸福的人產生同感,而只會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們的直接同感只侷限於對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實質上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將他人與自己視為一體。從同情出發,直到高尚無私,慷慨大量,一切對於美德的讚美詞彙都出於此而沒有其它。

叔本華將從同情出發的倫理學基本原則定為:不傷害別人,盡量幫助每乙個人,其對應的兩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愛。公正表現了同情的否定性質,即

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傷害他人。而仁愛則表現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

更高乙個級別,

即看見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從而使自己去幫助每乙個人。這兩者都是極端罕見的,但又是確實存在的,即便再沒有道德的人也無法否認

公正和仁愛這兩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