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架構的是與非

2021-09-03 07:31:59 字數 1256 閱讀 1762

我們的系列還在繼續,因為我們的專案還沒有完成。在上篇文章《目標模型和現實模型》中我們的小組解決的是需求問題,我們的系統要滿足的是目標模型,對目標模型的描述就是我們的需求定義。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系統的實現。在討論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我們這個team的幾個角色:

專案經理:王濤

系統架構師:李帥

高階開發工程師:趙構

開發工程師:若干(我們在後面的章節中將逐步介紹)

系統設計或者架構是技術組來負責的,其組成如下:

組長:系統架構師 李帥

高階開發工程師 趙構

開發工程師,張昊。

李帥是乙個資深的開發工程師,在很多專案中做過技術負責人。根據過往的經驗,他提出系統應以三層架構為基礎進行設計。那麼三層架構又是什麼呢?

1、表現層(ui):通俗講就是展現給使用者的介面,即使用者在使用乙個系統的時候他的所見所得。

2、業務邏輯層(bll):針對具體問題的操作,也可以說是對資料層的操作,對資料業務邏輯處理。

3、資料訪問層(dal):該層所做事務直接運算元據庫,針對資料的增添、刪除、修改、查詢等。

這套架構在過往的專案中採用很多,相對也比較成熟,但問題也很多。**維護量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不經濟。所以,李帥就此與王濤進行了深入討論。

李帥認為採用三層結構有如下:

1、開發人員可以只關注整個結構中的其中某一層;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實現來替換原有層次的實現;

3、可以降低層與層之間的依賴;

4、有利於標準化;

5、利於各層邏輯的復用。

6、擴充套件性強。不同層負責不同的層面,如petshop可經過簡單的配置實現sqlserver和oracle之間的轉換,當然寫好了也可以實現b/s與c/s之間的轉換

7、安全性高。使用者端只能通過邏輯層來訪問資料層,減少了入口點,把很多危險的系統功能都遮蔽了。

8、專案結構更清楚,分工更明確,有利於後期的維護和公升級

但王濤需要站在更高的層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三層架構較之於不分層的架構明顯是進步了很多,對程式設計進行了分工,使得程式更加明晰。但這種三層架構仍然是一種面向過程(或者功能)的思維方式(雖然採用了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業務邏輯大多寫在靜態方法中,這些靜態方法掛在乙個個偽物件下,很多相同的功能在不同的物件下重複,程式設計師為了完成某個功能,又難得在各個業務類下找這些方法,就會大量的寫一些他自己看得懂的業務方法。如此程式**程幾何級數增長,**的可維護性變得越來越差。這是程式設計師常說的「直上直下」。其根本原因是其不是真正的物件導向的思維方式,而只是傳統的面向過程方法在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乙個變胎。

三層架構的是與非

我們的系列還在繼續,因為我們的專案還沒有完成。在上篇文章 目標模型和現實模型 中我們的小組解決的是需求問題,我們的系統要滿足的是目標模型,對目標模型的描述就是我們的需求定義。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系統的實現。在討論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我們這個team的幾個角色 專案經理 王濤 系統架構師 李帥 高階...

什麼是三層架構?

三層架構 3 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義上的三層架構就是將整個業務應用劃分為 表現層 ui 業務邏輯層 bll 資料訪問層 dal 區分層次的目的即為了 高內聚,低耦合 的思想。1 表現層 uil 通俗講就是展現給使用者的介面,即使用者在使用乙個 系統的時候他的所見所得。2 業務邏...

什麼是三層架構

1 什麼是三層?三層架構 3 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義上的三層架構就是將整個業務應用劃分為 商場負責接待購買肉食品的顧客 商場從食品加工工廠批量購入食品 食品加工廠為商場提供肉食品 兔子在場負責提供原材料給食品加工廠 食品加工企業將整個企業業務分為三部分來實現,這樣做的好 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