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朋裁員說起 山寨,不是創新的「中國模式」

2021-09-05 05:08:01 字數 1417 閱讀 8245

日前,國際**巨頭groupon投資的國內企業高朋網傳出訊息:「連續性地規模裁員」。這一訊息,距離groupon高調入華尚不足半年,於是業界歡呼這是中國****們的集體勝利,甚至更是「中國式創新」的集體勝利。但在事實上講,眾多的****,並沒有哪一家是中國創新出來的**商業模式,而僅僅是對groupon的山寨。無論從經營模式的角度還是從開業的時間來看,國內的**行業都抄襲於groupon,沒有半點的創新可言。

與此同時,同樣是山寨,作為中國平板電腦的重要廠商,作為亞馬遜kindle的山寨產品,漢王的半年報顯示為巨虧。據idg的報告,國內的平板電腦市場依然是蘋果一枝獨秀。

比起**來,漢王的電子書尚有一點點微創新可言,但是為什麼在電子書和平板電腦市場一片慘敗,而國內的**領域卻紅旗招展呢?

因為山寨僅僅適用於低端。無論是網際網路行業,還是汽車、鐘錶、手機等製造業領域,都是如此。**雖然是網際網路零售領域一次成功的模式革命,但由於它僅僅是服務模式上的乙個創意,沒有任何壁壘,學起來容易、抄起來快。對於這樣缺乏壁壘的服務模式,山寨的成功案例不僅僅侷限於**,人人網、校內網、噹噹、優酷······幾乎絕大部分的網際網路非技術市場,國內的主要服務商可以說都是對國外相關領域的山寨。

標準的企業競爭理論認為,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容,企業也被號召將創新看作是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理想和共同構建的乙個美好環境。然而同時,市場經濟創造出了一種將盈利作為根本目標的企業模式,應對愈加複雜和分化的市場結構和競爭壓力。不是任何企業都能達到不斷創新這一理想境界,在缺乏足夠的社會保障和公平競爭環境的時候,社會結構不均衡地分配了創新理想和盈利目的之間的比重,模仿和抄襲被視為尋求短期回報和快速成長的生命力,這就是山寨策略的由來。但即使是「短、平、快」的山寨策略,其優劣也總是存在於一種受約束的對立之中。山寨策略之所以能夠奏效,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客觀上實現了對低端細分市場的一種占領,類似於「農村包圍城市」。比如山寨了賓士外觀的吉利汽車和山寨了豐田外觀的比亞迪汽車,在搶占汽車低端消費市場的時候非常有效率,但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企業轉型、進軍高階汽車消費市場形成了巨大障礙。而被吉利山寨了的賓士,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的競爭壓力,因為賓士和作為山寨賓士的吉利,面向了兩個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完全不同的細分市場。

作為山寨的另乙個典型行業,手機領域的教訓也是深刻的。在普通手機的時代,因為那時候的手機僅僅是乙個**、乙個簡單的通訊工具,缺乏個性化的複雜需求,所以在聯發科的標準化解決方案支撐下,低廉的製造成本使得山寨成為國內手機廠商「最好」的發展模式,甚至開闢了一段「**時代」。但到了當下的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終端時代,手機演變成為乙個複雜的移動網際網路終端,必須滿足複雜應用和異彩紛呈的個性需求,缺乏創新的山寨模式就一去不復返了。

有人認為,根據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中國理所應當主張山寨策略,因為這源自中國豐富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但我們知道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謎」,恰恰就表明了美國在創新優勢所帶來的「極高的勞動生產率下,改變了資本過剩而勞動力相對不足的經濟背景」,反而向外輸出非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對此,蘋果依靠創新優勢所帶來的市場地位就是最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