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建設泡沫期的反思

2021-09-05 08:20:30 字數 1715 閱讀 8861

2007—2023年是中國資料中心建設的乙個高潮期。據有關部門的統計,目前國內資料中心的總數已經超過64萬個。近兩年,隨著雲計算的興起,全國各地的雲計算資料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是能夠真正承載雲應用的資料中心屈指可數。這讓有些業內人士感嘆,資料中心產業成了房地產業。萬國資料總裁兼ceo黃偉表示:「中國的資料中心建設正處於泡沫期。」

大規模併購在兩三年後

2002—2023年,美國的資料中心建設陷入低潮,美國資料中心市場開始步入漫長的調整期。在這一階段,各資料中心服務商開始調整自身的定位,尋求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最終形成了三種典型的資料中心服務模式:第一種,提供資料中心底層基礎設施架構;第二種,發揮網路優勢,以資料中心內部互聯為主導;第三種,以雲計算技術為核心,提供雲服務。

「最近三年,美國的資料中心市場發生了多起併購事件。在此基礎上,美國的資料中心實現了全球化和專業化細分的目標,整個資料中心的產業鏈條正在不斷整合和優化。」黃偉介紹說,「中國的資料中心產業正在經歷相同的變化,資料中心市場的專業化細分剛剛開始,整個產業正步入專業化、深度化的競爭。萬國資料在這場變革的大潮中將努力實現資料中心布局的全國化,依靠多個互聯的資料中心為客戶提供滿足其個性化需求的服務。」現階段,中國的資料中心服務商還處於明確自身定位、確認核心價值的階段,大規模的併購可能出現在兩三年後。

資源快速雲化

目前,國內很多資料中心服務商都開始有意在全國範圍內建設由多個資料中心組成的資料中心服務網路。萬國資料正試圖利用雲計算技術將多個資料中心互聯起來。「資料中心的資源正在被雲化。未來,使用者不會關心伺服器、儲存等硬體裝置,而只會關注資源的多少,這對於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的搭建將產生影響。資料中心在設計時一定要為未來的擴充套件預留足夠的空間。」黃偉表示。

已經開始運營的萬國資料上海外高橋旗艦資料中心就基於經過廣泛驗證的vmware vcloud datacenter技術,具有技術成熟、管理可靠和高可用等特點。目前,該資料中心內部50%的空間已被佔滿,主要的客戶是金融等行業的高階客戶。「我們不是按客戶的規模大小來劃分,而是按客戶對it可用性的要求高低來分類。那些業務高度依賴it和資料中心,且對it可用性要求很高的客戶是我們的潛在客戶。」黃偉介紹說。

依託部署在國內的多個高等級資料中心,萬國資料也在提供雲災備服務。黃偉表示:「災備的需求並不是因雲而生。以前,很多使用者沒有提出災備的需求,與災備的技術門檻高、成本高等因素有關係。雲計算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災備的門檻。雲災備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萬國資料的雲災備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不就技術談技術,而是從業務連續性管理(bcm)的角度來看待災備的應用;第二,災備系統與生產系統的可用性目標協調一致;第三,不斷降低災備的成本,優化災備系統的各項效能指標。

高可用是核心

萬國資料是從災備服務起家的。目前,萬國資料在國內有100多個災備的客戶。「如今,很多使用者非常重視災備系統的建設,反而忽視了生產系統的運維和管理。為了保證業務的連續性,使用者首先還是要保證生產系統不宕機,將生產系統與災備系統作為乙個整體去考慮可用性、成本和收益等才是正確的。」黃偉表示。

近兩三年,萬國資料正逐漸從災備服務領域向生產系統的管理和維護***。2023年,萬國資料就提出了資料中心高可用管理服務的框架體系。

如今,企業的cio最關注的有兩點:第一,提高業務系統的效率,促進業務的快速成長;第二,不斷完善和優化it基礎設施架構,更好地支援業務系統的發展。黃偉表示:「我們提出的高可用性管理理念就是為了解決使用者在上述兩方面遇到的難題。我們說的高可用性不是以『高』為目標,而是強調適度,適合每個不同客戶對可用性的要求。如今,高可用性管理不僅僅乙個理念,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體系。我們已經在國內擁有了一批採用高可用性管理服務的客戶。」

資料中心建設

六 機房測試服務 七 擴充套件 1.資料中心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維護性 2.新建資料中心的驗證測試 使用者運營管理人員全程參與 在用資料中心的風險評估,在用機房定期檢測評估 1.規劃設計 2.選型採購 3.裝置安裝 單元件組合 1.暖通 採暖 通風 空氣調節 2.電氣裝置 備用電源 照明燈具 3.up...

有料 資料中心建設的主要內容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對提高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但是企業的資訊涉及面廣,各種應用系統常常不能有效地共享資料,不斷增加的安全威脅對資料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戰,急劇增長的資料量使得既有的儲存容量和應用系統難以適應企業的需要。因此建設高可靠 大容量的資料中心十分必要。資料中心建設的必要性表現...

我想我做不到 資料中心建設高階

我的角色從乙個小小的系統管理員逐漸轉變為管理人員,看到的不再是乙個系統所存在的問題,逐漸看到整個資料中心在建設過程中,面對各式各樣的系統乙個個上來 下去,開始思考怎樣能讓所有軟硬體最大地發揮能量,需要的,不僅僅是引入某個軟硬體產品,而是對整個資料中心建設提出合理的建議。我想,我做不到,我打退堂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