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內心,無謂西東

2021-09-08 20:24:33 字數 3629 閱讀 8322

看過電影《無問西東》,看到了許多年輕人青春的模樣,也看到了許多年輕人的人生在青春時代戛然而止,除過對於人物命運的悲鳴,也從中看到了許多關於乙個人怎樣才能過好一生的答案。那個答案在電影中隨處可見,得來並不費功夫。正確的生活開啟方式,本來就不是任何人能夠定義的,那麼我們來通過影片看一看這些年輕人是怎樣過好一生的。

身處現代社會的張果果如同每乙個這個時代生活的人一樣,面臨著職場的壓力和人性的考驗,如同影片中講述的他的糾結,在出於本心的憐憫善意和可能面對的欺騙和貪得無厭的道德風險之間,他動搖了,開始動搖了自己救助四胞胎的初心,他害怕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報,但是後來父母告訴他,有人犧牲生命救了他們,他才得以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即使被欺騙又怎麼樣,自己只是為了救助四胞胎,並不想要別的,自己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幫助別人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他們過好日子嗎,最終他為四胞胎家庭繳納三年房租同時給大人安排了寫字樓保潔的工作,至於欺騙他全然不在乎。所幸,這一家人不是貪得無厭的人,見他只是送上四胞胎的胎毛筆,以示感謝。如果張果果在意的並非是幫助四胞胎走出困境,而是自己善行的回報的話,那麼回報必然是沒有的,因為善行不是投資,人心也不是金錢。正因為張果果最終懂得了自己真正想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救助他們,只要這個目的達到了,那麼別人怎麼樣行為,和他本就沒有任何妨礙。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這是乙個很真實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經歷這生活的波折,也陷入到了各種忙碌和踏實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卻很少。當人工智慧代替人做許多技術領域的事情,那麼留給人的東西就更少了,那麼到時候我們要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呢?

回到**,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吳嶺瀾文科成績很好,物理卻不列,時任中清華大學教務長的梅貽琦問他為什麼文科這麼好,卻要讀實科,他答到「因為成績最好的學生都學實科。」最後,梅老師告訴他下面這段話。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同時,他對自己探索生命和尋找真實的,看似浪費生命,沒有什麼現實價值的行為產生了疑問,直到他看到泰戈爾演講對自己真實時,看到當時的時代人物,(梁思成、林徽因、梁啟超、梅貽琦、王國維、徐志摩)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也因此,後來吳嶺瀾選擇了文科,聽從了自己內心的嚮往,成為了著名的學者,在戰火轟鳴中不忘提著象徵和平的白鴿,不忘給學生們講述泰戈爾的詩,給戰火中的學生以希望,也啟迪了沈光耀投筆從戎的決心。看到此處,讓我想起我們當代青年在做選擇時,也不過是選擇乙個熱門的、安穩的工作,聽從著長輩的安排,父母的期望,在所謂的世俗成功面前,將內心的想法拋棄,甚少有人循著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活,而事實上,即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選擇生活,未必就一定會生活的不好,只是沒有勇氣罷了。

影片中的富家子沈光耀,出身名門、三代五將,顏值高、表現優異、愛好廣、身體素質好,堪稱完美。父母提供安穩過一生的良好基礎,不需要他做太多努力,就可以享受到自己的生活樂趣。可是,他選擇了自己心裡給出的答案,「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本來他可以安逸地在自己父母身邊盡孝,娶妻生子,享受為人父母的快樂,安安穩穩的度過自己的一生,無災無難地壽終正寢。可是他看到了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人,也看到了失去生命的孩童和失去孩子痛苦的母親,他看到敵人的飛機肆無忌憚的在自己的國土上轟炸,他內心中的憐憫和同情,最終化為一種義憤,他想要為這些人做些什麼,所以他成為一名飛行員。他也害怕死亡,因為父母會傷心,可內心的同情戰勝了這種恐懼。最後,他犧牲了,為了戰友,他將飛機的引擎關掉,方向直指敵人的**,本來他的教官告訴他飛行員的生命是很寶貴的,可以棄機逃生。可惜,他面對猖狂的敵機,他選擇了迎面向敵機衝去,這時候在學習飛機操控的時候學習的一切完美的戰術都起不了作用,他只是為戰友的犧牲感到痛心。沈光耀的原型是沈崇誨,歸國後同影片中演繹的一樣,他出生優渥,父輩都是那個時代的翹楚,父親沈家彝擔任中華**司法院**官,沈崇誨進入學校的遺詩寫著:從來征戰無歸日,兩鬢斑斑血染紅,如同影片中演繹的那樣日軍旗艦「出雲號」正指揮航隊與中國空軍激戰接著便義無反顧地撞向敵艦,壯烈犧牲,時年二十七歲,陳錫純時年二十二歲。

怎樣才能過好一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到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活著很容易,「柴公尺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衣褲襪」,可難以面對的內心時刻記得的乙個執念,那份執念或許不會在忙碌中顯示,可卻在夜深人靜時時刻顯示,自己有乙個未了的夙願。這個夙願不會對生活有任何現實的幫助,卻糾纏著人心。庸庸碌碌的度過人的一生,其實是大部分必將面對的事實,每乙個人都是向死而生的。重要的並非是這個結果,而是生命的過程。當我們度過青春時光,步入職場,走進婚姻,這種過程就越來越程式化,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掌握好生活的那些幸福正規化,大部分人會擁有乙個幸福的人生。可這些幸福有時卻未必是身處其中的人真正想要的。認識很多人,知道很多事,便以為可以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來度過一生,卻不知道真的經歷一些事時,這些擁有從來都是無用的。我們總是在做些徒勞無功卻自以為值得的事情,等到最後只會用青春時代的回憶來彌補光陰流年的傷逝,卻忘了曾經也從內心抗拒過那種生活,只是喪失勇氣去選擇,到最後失去一切。

怎樣才能過好一生,影片中給出了乙個答案,對自己真實,這種真實,是有限制的,不是放縱,這種真實必須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而不是慾望、野心的基礎上,如同泰戈爾在在2023年5月1日晚八點半,泰戈爾在大禮堂為清華師生作《你們要遠離物質主義的毒害》的演講中所講述的:

你們的使命是在於給人家看,使人家信服,愛這地土和這地土所生產的物品不必是唯物主義,是愛不是貪,愛是寬容的,貪是乖戾的,愛是有限度的,貪是忘本分的。這一貪就好比拿一根繩子把我們縛住在事物上。貪的人就好比如被那條無饜的粗繩綁住在他的財產上。你們沒有那樣的束縛,單看你們那樣不厭不倦地把一切事物做成美滿就知道你們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是被貪欲的重量壓住。因此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千萬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

這種真實不是經由別人給的,不是人家說怎樣怎樣才能安逸富足,也不是將別人經歷的失敗套用在自己身上的風險規避,更加不是父輩出於愛子之心而規劃好的一條平順之路的順從,只是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自己給自己從內心給出的答案,不是財富多寡、不是名利地位,不是那些外在的附加,套用影片中的台詞「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身處現代社會,總要面對許多的社會潛規則,為了生活的平順和可能的失去,選擇了屈從,然後如同乙個謊言的圓滿要用許多個謊言來圓,最終將最初的自己變得面目全非,然後感嘆世俗的力量,讓我們變成了曾經我們討厭的樣子。於是,20%的選擇真實面對自己內心的人,不屈從於社會現實的人成為了人生的贏家,他們懂得了努力的意義、遵從了內心的熱愛,他們選擇了生活,而非被生活選擇。沒有辦法否認年輕人在高企的房價讓人望而卻步,生存的壓力讓人失去了對生命思索、對自己真實的心情,活著就已經是很好的事了,**還有時間去聽從自己的內心呢?而且也沒有什麼用?誰會做沒用的事呢?我們會說從來都是被生活牽著鼻子走,沒有選擇的機會,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總是放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選擇越多反而是將很多無用的東西充塞到生活中,反而找不到生活的本來面目。電影的結尾,用一段話來結束,也告訴我們這種真實應當如何獲得

看到和聽到的,經常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出生的朝陽歡呼雀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的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