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充分使用每乙份腦力

2021-09-11 11:47:34 字數 3174 閱讀 8180

浮躁已經成了普遍的社會現象。判斷乙個人是否浮躁非常容易,看他一天主動拿起手機的次數就可以了。據ted的演講者說,這個值一般是50次,除了8小時的睡覺之外,基本上每20分鐘就要去翻翻手機。

我們還發現,幾乎同時畢業的同學,在工作幾年後會產生巨大的差距,有的人已經能夠管理上百人的大團隊,而有的人甚至連自己都無法管理,唯命是從,沒有主動性。看似每個人都在工作,為何幾年後職業發展,專業性和影響力方面都相差巨大呢?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ai)中很重要的概念,意指結構夠深,容量夠大的模型才能完成複雜任務。借鑑這個概念,對人來說,深度工作就是高質量,有深度廣度的工作和思考。雖然我們擁有如此強大的大腦,並不是每個人都擅長有深度的工作。

機器模型的深度在近幾年突飛猛進

浮躁的人,往往不能堅持閱讀較長較難的文字,在獨處的環境中坐立不安,不停地翻手機,經常追求短期價值而非長期收益。大腦不得不反覆切換情境,越來越浮躁,進而惡性迴圈,且很容易疲勞:比如試著同時與10個人聊天,半小時就疲憊不堪了。

不少同學除錯**的習慣並不好,沙漠君也一樣,舉個栗子:寫**很可能一次性寫不對,出錯後修改,再執行,再修改。每次執行都需要花一兩分鐘時間,那麼就會習慣性地拿起手機,之後低頭一看怎麼又出錯了。幾經折騰,一上午倒是刷了不少知乎,卻沒乾多少正經事情。大神是怎麼寫**的呢?他們會專注地在大腦裡模擬執行一遍,提前把發現的錯誤改掉,除錯時非常專注。但兩者效率差異大得令人咋舌。

我們發現,懶惰的人難以生存。但不懶惰卻浮躁也不見得好到**。我曾經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列表,清理完列表即完成任務。之後鬱悶地發現,越來越沉迷於完成列表的感覺,定的目標越來越瑣碎,而不去深究任務的細節和高度。浮躁雖不是懶惰,看似很忙,實則質量低下。戰術上的忙碌改變不了戰略的懶惰。沒想清楚問題就匆忙上路,瞎忙活。

質量遠比數量重要,成功從來不是依賴於足夠多的事,改變取決於關鍵的幾個要素。「乙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序。" 長者完成了三件小事足以名垂千古,對大部分人來說,完成1件重要的事情就夠了。

深度工作時,大腦是非常專注而高效的,有能力處理複雜問題。想象一種狀態:在無人打斷的長時間思考下,大腦會建立精密的立體資訊網路,各種想法和創意會不斷湧現,發現問題後去吸收資訊的效率會非常高。

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實則有豐富的內涵,是否能想到足夠的深度。舉個數學的例子:對貝葉斯公式,它的概念簡單,被很多理工科同學熟知。它最初用於解決什麼問題,有什麼條件,需要哪些背景知識,進一步,它的本質,有哪些推論和擴充套件,在哪些領域被成功應用。能把這些問題都講清楚,足夠去應聘頂級的演算法工程師。

專注是一種習慣,當你能在乏味或費解的問題上(比如看這篇文章)保持專注時,大腦會自然地習得這種技能,並逐漸適應。專注工作非常高效,雖然財富相差巨大,但人人時間平等,節約了工作時間就有更多空閒去浪。

除了高質量地工作,深度思考還可以擴充套件到平時的空閒時間,當然並不是鼓勵成為工作狂。很多好想法,並非**於書桌前的正襟危坐,而是來自於生活中不經意的思維火花。當你對乙個問題很感興趣時,就會不自覺地在潛意識中思考它。不刻意的狀態反而能促使它們浮上真正的意識。

散步中思考非常有效,當然要保證安全。在冗長的通勤途中,讓自己盡量不玩手機,想想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原本抓狂無聊的等待反而進入了平靜。想象週六傍晚,乙個人安靜地坐在西湖邊的長椅上,周邊空無一人,只有幾隻小貓在身邊玩耍。望著平靜的湖面陷入沉思:最近要完成的任務,有幾種方案,優劣如何,資源是否能到位,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哪個妹子比較好看(又亂入了),進一步地,制定關鍵節點,任務產出和產生的影響。在半小時之內,不借助筆和紙,讓大腦對問題的解決路徑做完整的模擬。說不定能一下子想通困擾很久的問題。

城市本來是無趣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生活,交流和競爭帶來了趣味。你可以和大腦做朋友,它會為你構造漂亮的場景,建立記憶宮殿,記住令人驚訝的海量資訊。大腦還可以模仿幾個朋友幫你出謀劃策,但千萬不要陷入多重人格的陷阱啊(這個太酷了)。

不少知識和技能是很難在不同領域遷移的,但專注和深度卻是任何領域都必備的素質。培養這種底層能力,便能對自身各方面都產生深遠影響。問題是,如何才能保持專注?

有人認為專注需要刻意鍛鍊。其實只要培養離開手機和不輕易走神的習慣,就能跨出有價值的一步: 想拿起手機了,忍住;難題想不通,淡定,畫張圖給自己再講一遍。這樣起碼能保證以半小時為單位的專注工作。多數人的大腦並不擅長並行,因此保持專注序列完成反而會更有成效。引用xbox遊戲《光環》裡的士官長經常講的一句話:「一次只做一件事」。

當然,如果要創造巨大的成果,則需要數以天計甚至以月為單位的艱辛勞動,如證明精妙的數學命題,這就需要天賦和興趣,以及對專注度的刻苦鍛鍊。比爾蓋茨曾拋棄所有,在8個星期裡設計了basic語言,奠定了微軟帝國的基礎。他在這兩個月內如此努力工作,極其疲憊時就睡一兩個小時,被保羅艾倫稱讚為「專注力的驚人之舉」。對比看看,我們兩個月能幹什麼呢?

如果依然無法讓自己靜心和專注,那麼可能就是身體的原因了。筆者最近晚上研讀《黃帝內經》(有機會寫篇讀後感,做大資料算命),其中上古天真論中的16字令人深思:「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城市產生了太多的慾望和浮躁:很多人不順應天地之氣,手機電腦一天掛在眼前,各類輻射充斥周圍,夏天空調巨冷冬天又很熱,平日不鍛鍊吃得又油膩,導致虛火過旺,不能靜心,更談不上專注和深度了。反而處在田園農舍時,聽著夜半知了的聲音,很容易就能靜下心來,然後就困得要睡覺了...

也許你不相信中醫,沒關係,但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卻是必需的。不得不說,深度工作非常消耗腦力,一兩個小時的思考足夠讓大腦有燃燒的感覺。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深度工作不是成功學,更不是走向人生巔峰的靈丹妙藥。它是認真對待生活,有效利用時間的態度。它並不意味著要與世隔絕不與外界交流。你可以按自己的習慣配置閉關和溝通的節奏,溝通的效率反而更高。對方會因為你之前的深度思考而感到驚喜,沒有人會喜歡脫口而出的無意義觀點。

深度和專注會帶來巨大的不同:一般環境下,只要認真工作,就足夠成為佼佼者。然而在強手如林的競爭環境下,要想出人頭地,就需要對業務,產品和演算法有一穿到底的體系化理解,以及深度的工作,主動地行動。雖然大公司人才濟濟,我們卻很容易發現大家有時忙過了頭,最根本的細節被忽視的現象比比皆是。再回答前面的問題,因為強者能夠想清楚並規劃未來,專注導致主動,主動反哺專注。因此起點相同的人幾年後會有巨大的差距。

更何況,由於人力成本越來越高,ai發展日新月異,速度快成本低,且幾乎不會出錯,未來大量對腦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將會被ai取代,尤其入門級的會計,程式設計師,美工等辦公室白領,反而對需要與環境複雜互動的服務業衝擊較小。要想在新的競爭形態中取得優勢,不僅要與人競爭,還需要擁有ai不具備的模糊決策的深度思考能力。

當然,道理誰都懂,能不能身體力行則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才是競爭的分水嶺。比如發完這篇文章後,我一小時就能主動拿起手機50回,哎。

出處:出處:www.ymq.io

搜雲庫

換了乙份工作

第一次跳槽,用了一周時間跑到深圳找了份工作,手上也沒幾個錢了,就不打算繼續找下去了,先乾幹活吧,五一之後就要上班了,與自己原先的計畫還有點不同,工作時間提前了一點點.這下工作上的關注點可能會有點不同了,技術方面,從企業級的應用,可能更加偏向於網際網路的應用,資料庫則是從oracle為主變成mysql...

第乙份工作

第乙份工作,算是比較傳奇。自己本著經驗不足,找個工作高階的心態,卻找了乙份國內鮮有研究的工作領域 編譯器 我現在對他的理解只是 這是乙個類似以gun的gcc的編譯器,具體來講,我一概不知。套用pm的一句話就是,我現在是一張白紙,我所要做的就是盡情書寫。第一天,也就是12月21日。早上早早來到公司卻被...

演算法 求每乙份和盡量相等

有一堆整數,請把他們分成三份,確保每乙份和盡量相等 11,42,23,4,5,6,4,5,6,11,23,42,56,78,90 function foo arr maxnumbertotal total 3 let temptotal arr amount 1 let firstarr ar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