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門當戶對」還那麼重要嗎?

2021-09-12 05:40:24 字數 1362 閱讀 9793

中國人的「門當戶對」還那麼重要嗎?

作為一名閒來無事喜歡研究詩詞歌賦,擺弄點文學的人來說,確實喜歡寫一篇這樣的文章,楊絳先生說: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大概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吧!

「門當戶對」在成語中的解釋是:掙錢門當相當才能交往和落戶成親(門當:門道相當),用在中國諺語中就是: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而現大多指對社會地位、經濟情況、職業、工作能力、生活相當,則適合交往和結親,是對婚姻條件的一種綜合考量。但生活中真的是需要考慮這麼多嗎?

在中國古代,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是雙方子女沒有見過面,僅憑父母的意見和媒妁之言便可定親成婚。受「門當戶對」的影響,這裡面大多考慮是社會地位、對方經濟狀況,官宦子女大多找的是做官的人,銀莊、典當行找大多是同行業的人,政治聯姻和經濟聯姻是古代人最看重的,也是極為平常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僅考慮更多的是雙方的背景對自己的發展,至於雙方的子女是否價值觀同階,那就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回到現代,其實也少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中國農村的相親模式其實是把檢視對方的經濟情況和社會背景放到後面來看的。畢竟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現代化人的生活方式必然是開放一點,一般相親就是男方直接到女方家去,女方父母簡單詢問了男方的基本條件,就可以讓自己的女兒和男方直接對話了。這樣的一種模式是現代化婚姻的一種進步,而男女雙方對話其實更多考慮是對方的三觀,比如: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物質是有規律的,這樣的世界觀應該沒人反駁吧,之後的便是價值觀、人生觀的是否在同一維度了。而這些並不是10分鐘的聊天能展現出來的,唯有雙方經歷了一些事情,感同身受才能達到心靈的共鳴,這也是現在人說的:找乙個懂自己的人很難。

說到底,為何要講究門當戶對?即乙個人的生活閱歷決定乙個人的視野、格局,而這種視野、格局的變化轉化為思想基因,這就引出對於人類另外乙個重要的的婚姻選擇因素---繁衍後代。如果父母雙方顏值高、學識高、有修養、知性、有內涵、有格局、有思想,那結合的後代很有概率向更優良的基因進化。後代的學識、思想、經濟基礎的上限很依賴上一代所創造的環境,這就是為什麼農村人和城市人在後來的發展中有很大的限制,因為父母格局、思想、所處環境不一樣,即使成績一樣,個人的深度與廣度還是會有差別的。但凡事不要那樣悲觀,「我不是來自寒門,我家連門都沒有」——就像《超級演講家》的冠軍、來自農村的北大碩士、媛創文化ceo劉媛媛所說那樣,只要思想還在,缺失的都可以後天去彌補。

中國現代的門當戶對中,有人考慮經濟基礎,有人選擇三觀相合,有人選擇優良的基因,還有人看重其中的種種,但無論怎麼看,人生也不可能盡善盡美,至於怎麼做: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感情,可遇不可求!

馮小剛在《非誠勿擾2》最後有這麼一句台詞: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都是將錯就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對的,我只是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沒有什麼對錯,有的只是立場不同,時代不同,角度不同。

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至於感情,至於門當戶對,看哪些方面,人生各有境遇,不妄評說!

好吃的中國人

晚上在做關於遊戲中的寵物的專題,稿子是別人寫的,我得把補齊,順便填充和求證一些資料性的東西。結果在搜尋聖伯納犬的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乙個帖子 乙隻聖伯納犬的選擇 我慶幸自己的遭遇,我在這裡得到的是英雄的待遇,而在東方,我的同類卻被他們所服務的物件送上餐桌。明天我就要退休,我不願面對東方人,是的,這...

中國人的kylin

度量我們就是從不同的維度來審查度量值,以便我們分析找出其中的變化規律。對於我們的sql查詢,group by的屬性通常就是我們考量的維度,所計算出來的比如sum min max更欄位就是我們需要的度量。示例講解 商品類別就是維度,sum sales 就是度量,也就是我們從商品類別的角度來看,各種商品...

網咖 中國人的國恥

網咖,中國人的國恥 慢慢的大家對網咖產生的仇視.這確實有原因的,我也曾經為小弟弟小妹妹迷上上網而發愁.但是想想國家定什麼十八以下不能上網咖就有些可怕了.我學習上網和電腦的時候正好十歲.後來有了網咖,我就去網咖,那時也不過十幾歲.如果沒有當時的網咖,也許也不會有今天的我.我相信大家跟我也是一樣的,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