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力量 中國技術開放日亮相QCon舊金山

2021-09-17 05:02:21 字數 1682 閱讀 5173

中國技術力量出海時機已到

\\ 在國外舉辦中國技術開放日並非異想天開,如果讀者有關注中國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會發現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 中國網際網路誕生雖然比美國要晚,但它的發展極其迅猛,得益於中國龐大人口基數,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使用者數量、規模絲毫不比國外巨頭小,據統計,國內的網民數超 過6億,通過手機上網的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更加龐大,國內巨頭早已服務過十億級使用者,它們面臨的技術挑戰也絲毫不遜色於國外公司。比如中國2023年的雙十一 購物節,無論是參與人數還是營收都超過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居於世界第一,而光鮮數字的背後,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是不行的。可以說,國內的部分網際網路公 司在技術已不比國外差,但之前它們的技術只能在國內分享,沒有機會去和國外具有同等規模、面臨類似問題的公司和開發者進行宣講和交流,這種不對等的局面讓 國內公司在探索解決方案時要多走不少彎路,或者讓自己研發的優秀技術就此埋沒,直到某一天被國外同行重新「發明」。

\\ 但是,技術無國界,特別是開源越來越深入人心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如阿里、華為等,將自己的技術貢獻出來,國內也有部分公司開設專門的開源部門,呼出經費 研究開源,有越來越多的國內開發者成為國際頂級開源專案的核心貢獻者和維護者,影響著專案的走向。這從另外乙個角度說明,國內不缺乏頂尖技術,而是缺少對 外的視窗,缺少對外展現的機會。

\\ 從另外乙個角度看,近幾年國內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國內的部分網際網路公司也想走出去,將自己的業務擴充套件到全球,它們也需要平台和視窗來打造自己的品牌,包括自己的技術品牌。

\\ 諸多現象表明,國內技術走向海外的時機已經成熟。這次中國技術開放日,也正是其標誌。

\\誰在代表中國技術力量

\\ 螞蟻金服是阿里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國內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佼佼者,旗下支付寶創立的餘額寶業務掀起了金融領域進入網際網路的熱潮,和paypal相比,它的業務更加複雜,規模更加龐大,它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對全球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都具有啟發意義。

\\ 阿里**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它的生意已經慢慢做到了國外,也許有一天老外也會像國人一樣對它家喻戶曉,作為服務數億網民的電商,它的技術顯然也是極具吸引力的。

\\ 京東作為國內的頂級電商,和**相比,它的部分商業模式和亞馬遜更接近,並且已在納斯達克上市,國外對它更為了解,這次攜誠意來分享自己的技術,談一談和亞馬遜不同的技術發展之路。

\\ 攜程作為國內ota領域霸主,今年收購藝龍之後,規模更上乙個層次,它的眼光也不再侷限於國內,booking這樣的國際巨頭才是它的目標,這次來國外分享技術,也算是投石問路的一小步。

\\ 最後則是國內很火而國外尚未興起的o2o行業代表餓了麼,作為估值已經超過3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它將向國外參會者回答中國網際網路正在關注什麼熱點的問題。

\\連線世界技術社群 促進平等交流

\\ 本次的中國技術開放日是個系列活動,除了在qcon舊金山的中國技術專場之外,還將走進矽谷創新名企和知名孵化器包含google、twitter、uber、airbnb、y combinator等,進行深度交流和對話,同時還會舉辦矽谷夜聊和走進斯坦福這樣的大型沙龍活動,和矽谷工程師共話中美技術大勢。

\\ 極客邦科技及infoq中國創始人兼ceo霍泰穩表示,infoq中國自從成立以來,一直將促進技術傳播與交流作為己任,在將國外的先進技術理念介紹到國內,邀請國外技術大牛來中國分享之餘,也沒有忘記要將中國的頂尖技術和大牛介紹到國外。希望此次技術開放日,通過連線世界技術社群,來展示中國技術力量, 促進國內外技術的平等交流。

中國技術力量 中國技術開放日亮相QCon舊金山

中國技術力量出海時機已到 在國外舉辦中國技術開放日並非異想天開,如果讀者有關注中國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會發現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中國網際網路誕生雖然比美國要晚,但它的發展極其迅猛,得益於中國龐大人口基數,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使用者數量 規模絲毫不比國外巨頭小,據統計,國內的網民數超 過6億,通過手...

中國技術力量 中國技術開放日亮相QCon舊金山

中國技術力量出海時機已到 在國外舉辦中國技術開放日並非異想天開,如果讀者有關注中國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會發現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中國網際網路誕生雖然比美國要晚,但它的發展極其迅猛,得益於中國龐大人口基數,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使用者數量 規模絲毫不比國外巨頭小,據統計,國內的網民數超 過6億,通過手...

中國的技術債主

1999 2005 年,中國累計引進技術近5 萬項,合同總金額超過1000 億美元,技術費達623 億美 元 中國技術引進所支出費用逐年增加,2005 年達到118.3 億美元 中國主要的技術債主中,2005 年歐盟以47.6 穩居第一,最大賣方國家是日本 國有企業佔據引進技術金額的一半,成為最大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