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病歷質控系列 查對制度

2021-09-18 04:52:20 字數 1364 閱讀 8568

(1)開醫囑、處方或進行**時,應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行醫囑時要進行「三查十對」。三查是:擺藥時查;服藥、注射、處置前查;服藥、注射、處置後查。十對是:對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和有效期。

(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籤、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藥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藥品時要經過反覆核對;靜脈給藥注意有無變質,瓶口有無鬆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前,需經2 人查對,無誤後方可輸入,輸血時須注意觀察,保證安全。

(6)手術室

a接患者時,要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術前用藥。

b手術前,必須查對姓名、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藥。

c凡進行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術前與縫合前清點所有敷料和器械數。

(7)藥房

a配方時,查對處方的內容、藥物劑量、配伍禁忌。

b發藥時,查對藥名、規格、劑量、用法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標籤(藥袋)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藥品有無變質,是否超過有效期;查對姓名、年齡,並交代待用法及注意事項。

(8)輸血

a血型鑑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兩人工作時要「雙查雙簽」一名工作時要重做1 次。

b發血時,要與取血人共同查對科別、病房、床號、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瓶號、採血日期、血液質量。

(9)檢驗科

a採取標本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檢驗目的。

b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化驗單與標本聯號、標本數量和質量。 c檢驗時,查對試劑,專案、化驗單與標本是否相符。

d檢驗後,查對目的、結果。

e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10)放射科

a檢查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年齡、片號、部位、目的。

b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條件、時間、角度、劑量。

c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11)門診理療科

a進行各種**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種類、劑量、時間、

**。b低頻**時,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

c高頻**時,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常。

d針刺**前,檢查針的數量和質量,取針時,檢查針數和有無斷針。 (12)**室

a準備器械包時,查對品名、數量、質量、清潔度。

b發器械包時,查對名稱、消毒日期。

c收器械包時,查對數量、質量、清潔處理情況。

(13)功能檢查室(心電圖、超聲波等)

a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查目的。

b診斷時,查對姓名、編號、臨床診斷、檢查結果。

c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其他科室亦應根據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對制度。

電子病歷的進展

前一段時間辭職了,去外地旅遊了一段時間,總算是回來了,外出沒啥特別的多於的感受,放鬆心情。實際上不怎麼放鬆,呵呵,雲南那邊的溫度和咱們這邊的差別太大了,一過去就感冒,囧。然後再就是各個地區,坐車奔波,也挺累的。不過那邊的風景確實相當的不錯,水特別的好,我們這邊是見也見不到的了!以後有機會一定還要過去...

電子病歷的發展

電子病歷的發展 電子病歷的發展,大概是5 10年時間,第一階段,是結構化和資料探勘的階段,這個階段持續5年左右,再往後,就是區域互聯互通。目前來說,各廠家都是起步階段,個別大的廠商可能完成了起步,但做到資料探勘的寥寥無幾。這個階段,各廠家的速度也都差不了太多,尤其衛生部規範出台後,原先一些產品也面臨...

電子病歷標準資料儲存分析

公司最近在開發符合電子病歷資料標準的半結構化電子病歷系統 剛接手時候對於標準研究分析非常頭疼,後來漸漸分析了解發現,在電子病歷中分四層,即資料集,資料元,復合資料元,資料元 由上至下層次清晰,儲存資料一直找不到頭緒,後來分析了解之後,覺得為何不把資料組拆成表呢。這樣每個資料組中都會有唯一標識文件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