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關節正常活動範圍

2021-09-19 16:02:31 字數 2534 閱讀 9703

人體關節正常活動範圍

一、 肩關節上臂下垂為中立位。關節活動度

a 前屈:70°-90°

b 後伸:40°-45°

c 前屈上舉:150°-170°

d 上舉:160°-180°

e 外展:80°-90°

f 內收:20°-40°

g 內旋:70°-90°

h 外旋:40°-50°

二、肘關節與尺橈關節活動範圍

肘關節中立位為前臂伸直。

a 屈曲:135°-150°

b 過度伸直:10°

c 旋前:80°-90°

d 旋後:80°-90°

尺橈關節拇指在上為中立位。

a 旋前(手掌向下):80°-90°

b 旋後(手掌向上):80°-90°

三、 腕關節及手部各關節範圍

腕關節中立位為手與前臂成直線,手掌向下。

關節活動度:

a 背伸:30°-60°

b 掌屈:50°-60°

c 橈側傾斜:25°-30°

d 尺側傾斜:30°-40°

拇指:中立位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a 外展:40°

b 屈曲:掌拇關節20°-50°。指間關節可達90°

c 對掌:不易量出度數,注意拇指橫越手掌之程度

d 內收:伸直位可與食指橈側並貼

手指關節中立位為手指伸直

a 掌指關節:伸為0°,屈可達60°-90°

b 近側指間關節:伸為0°,屈可達90°

c 遠側指間關節:伸為0°,屈可達60°-90°

四、頸椎活動範圍

中立位為面向前,眼平視,下頜內收

a 前屈:35°-45°

b 後伸:35°-45°

c 左右側屈:45°

d 左右旋**各60°-80°

五、 腰椎活動範圍

腰部中立位不易確定

a 前屈:測量數值不易準確,患者直立,向前彎腰,正常時中指尖可達足面,腰呈弧形。一般稱為90°

b 後伸:30°

c 側屈:左右各30°

d 側旋:固定骨盆後脊柱左右旋轉的角度,應依據旋轉後兩肩連線與骨盆橫徑所成角度計算。正常為30°

六、膝關節活動範圍

中立位為膝關節伸直

關節活動:

a 屈曲:120°-150°

b 過伸:5°-10°

c 旋**屈膝時內旋約10°,外旋20°

七、髖關節活動範圍

中立位為髖關節伸直,髕骨向上。

a 屈曲:仰臥位,被檢查側大腿屈曲膝關節,髖關節盡量屈曲,正常可達130°-140°

b 後伸:俯臥位,一側大腿垂於檢查台邊,髖關切屈曲90,被檢查側髖關節後伸,正常可達10°-15°

c 外展:檢查者一手按在髂嵴上,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踝部,在伸膝位下外展下肢,正常可達30°-45°

d 內收:固定骨盆,被檢查的下肢保持伸直位,向對側下肢前面交叉內收,正常可達20°-30°

e 伸位旋轉(內旋或外旋):俯臥位,將膝關節屈曲90°,正常外旋30°-40°,內旋40°-50°

f 屈曲位旋轉(內旋或外旋):仰臥,髖、膝關節均屈曲90°,做髖關節旋轉運動,正常時外旋30°-40°,內旋40°-50°

八、 踝關節及足部關節活動範圍

踝關節中立位為足與小腿間呈90度角,而無足內翻或外翻。足之中立位不易確定。

a 踝關節背屈:應於屈膝及伸膝位分別測量,以除去小腿後側肌群緊張的影響。正常20°-30°

b 踝關節蹠屈:約40°-50°

c 距下關節之內翻30°,外翻30°-35°

d 跗骨間關節(足前部外展或內收)之活動度,採用被動活動,跟骨保持中立位。正常各約25°

e 蹠趾關節運動:蹠屈和背屈活動,尤以拇趾為重要。正常背屈約45°,蹠屈為30°-40°

肩關節活動度

肘關節活動度

髖關節活動度

膝關節活動度

踝關節活動度

腕關節活動度

骨骼的動作識別資料集 基於關節資料的人體動作識別

徐寅鵬 臧嚴 李秋潔 摘要 借助msrc 12人體動作資料集中的動作樣本資料,選取80個不同人體的相同動作序列作為訓練資料,構建動作模板,選取除上述80個樣本外的400個動作序列作為測試資料,分別提取兩者骨骼向量的角度特徵,運用動態時間規整演算法 dtw 進行模板匹配,從而識別出人體典型動作。實驗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