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紡織遇上阿里雲,數學博士鑽進車間要讓企業更高效

2021-09-20 04:37:20 字數 3299 閱讀 7566

從數學博士到阿里雲工程師,夏分一直學以致用。加入阿里雲接手的第乙個et工業大腦專案,因為資料傳輸問題丟失大量資料,導致機器誤判拉響警報,這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只坐在電腦前做「碼農」,也要下到車間做實地考察。

然而,之後夏分參與的專案是一家有32年歷史的毛紡企業,從訂單到配色、染毛、混毛,到紡線、織布和成衣,沒有一套完整的資料採集系統。車間主任「迷信」人工智慧和機器演算法,在沒有資料的情況下提出一系列「無解」要求,夏分利用數學思維將其一一解決。

虛驚一場的教訓

從本科到博士,夏分在浙江大學研究了10年數學,畢業後一度從事人工智慧輔助醫療方面的研究,卻因為缺乏結構化資料陷入瓶頸。剛好,有人推薦他去阿里雲,抱著「醫療是民生,工業是戰略」的想法,夏分於2023年7月加入阿里雲,成為一名演算法工程師,也是第一代車間程式設計師。

入職後的第4個月,夏分接手了第乙個專案,用et工業大腦幫一家風電企業提前**風電機組故障。

由於無法實時掌握工作狀態,傳統風電機組維護,通常都是在故障發生後亡羊補牢,維修費用高,維修周期長,還會影響生產的連續性。

乙個5萬千瓦的風電場,平均每年維護費用高達300萬元,還會以平均3%的速率逐年遞增。而這家風電企業擁有10個風電場、500多颱風電機組,維護成本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就像乙個人生病,病情發展有跡可循,如果能提早發現,提前干預,就能阻止病情惡化,節省醫療成本。而對風電機組來說,乙個核心健康指標是溫度,長期高速運轉下,部件老化導致摩擦碰撞,就會產生不必要的熱能,但有些時候,沒有機械故障也會引起部件發熱,怎麼樣才能在不放過故障的同時,做到不誤報、減少風電場工程師工作量?

工程師爬上幾十層樓高的風電機,為兩台驗證機組裝上數十組溫度感測器,在運轉中源源不斷地採集溫度資料,夏分則在杭州的辦公室裡,實時監控並分析著數千里之外的資料。積累到上億條溫度資料後,夏分建立機器學習模型,希望能提前識別風電機組執行異常並預警。

一次,機器檢測出的溫度數值與模型預估的相差20多度,這讓夏分有點不知所措,「溫度過高將導致風電機組無法正常運作,這可不是個小問題。」遠在新疆吐魯番的工程師接到警報後,趕緊檢視了「異常」風電機組測點的溫度資料,卻發現完全正常。那麼,是網路傳輸不穩定?還是感測器故障或老化影響了資料的採集?夏分在腦海中推理著各種原因,不相信自己的演算法會出錯。

「怎麼會只有1%的資料?」緊張排查幾個小時,原因找到了,風電場出現嚴重的資料缺失,大量資料未同步上傳,導致機器學習的並不是完整資料。

最終,et工業大腦做到能提前2周識別風電機組潛在故障,大修變小修,單次重大事件維護成本降低20-40萬元。夏分卻意識到,要將前沿科技真正帶入工廠,光靠在電腦前碼出一套演算法還不夠,必須去實地考察真實情況。

毛紡企業的配色難

今年四月,夏分接到又乙個專案需求——一家國內毛紡行業的龍頭企業,希望借助et工業大腦,來提高配色的效率。毛紡行業,染色質量是衡量呢絨產品質量的金標準,而染色的關鍵,在於染料配方的準確程度。

夏分一頭紮進毛紡企業的混合羊毛車間。車間裡悶熱潮濕,羊毛和化學溶劑的味道混在一起,鑽進鼻子令人犯嘔,轟隆作響的混毛機器旁,放著乙個個一公尺多高的白色塑料桶,裡面塞著不同顏色的羊毛。

這一次,客戶來樣是藍色。試驗台前坐著二三十名工藝員,他們從一缸染好顏色的羊毛中,撕取一小撮大概15厘公尺長、5厘公尺直徑的羊毛小樣,人工梳毛後,拿著小樣去稱量,然後通過美國進口的datacolor測色儀,檢測染色結果是否與客戶要求一致。

驗色結果不盡人意,顏色嚴重偏紫,紅色太多。第二次配色,又偏綠了,黃色太多。工藝員把第一缸和第二缸的羊毛倒入混毛機,充分混勻後,再撕取一撮上機器測色,若不正確,就再重複一次。

「還是很原始的方式。」夏分從老師傅口中得知,從拿到訂單指令到完成配色,至少要一周時間,老師傅一般5次左右便可配色成功,而新人7次8次都未必能成功。染料配方頻繁調整,生產週期隨之拉長,庫存積壓還是小事,倘若色光不符合客戶來樣,能不能順利交貨都是問題。

夏分琢磨著,建立模型匯入資料,讓機器學習染料配方,再將老師傅總結出的經驗,通過機器演算法來學習,幾次推薦出符合來樣的染料配方易如反掌。夏分正想得出神,車間主任突然來了一句「我們沒有資料」……

想要資料得先**

資料,其實是有一些的。比如每次配色成功,工藝員都會詳細記錄染料配方和混色資料,只是沒有數字量化最終配出的顏色,而是儲存了實物樣本。每次拿到客戶來樣,工藝員就拿出以前做過的實物樣本對比,找出色光最接近的方案,不斷調整測試。

可是經驗豐富的工藝員都知道,哪怕配的是之前配過的同一種顏色,按照歷史記錄配出的顏色,也會因為車間環境溫度濕度的變化而發生細微偏差,而染料員稍偷點懶,30分鐘的染色時間縮短到26分鐘,就會直接影響染料在羊毛上的附著力。而這些有可能導致配色失敗的因素,都沒有以資料的方式留存下來。

對於et工業大腦,車間主任倒是寄予厚望,見到夏分就說,「人工智慧嘛,你們阿里雲就是很厲害,沒有資料你們也應該能做出來。」

「沒有資料不行?那你們就估計乙個資料出來。」車間主任甚至提出,希望通過演算法,自動填補缺失的空白資料。

「這根本就是悖論嘛。」夏分抿了抿嘴,車間主任「神化」了人工智慧和機器演算法,給他提出乙個大難題。

目標節省兩**力

從車間回到辦公室,夏分坐在電腦前,在網上搜尋起契合業務背景的**。

《基於共軛梯度法的紗線染色配方**優化演算法》,外行人讀個題目都費勁的**,夏分抱起來就啃。從中午吃完飯到零點睡覺前,從一開始的三四篇**再到引申出的10餘篇參考文獻,夏分一邊仔細研讀,一邊做筆記標註,彷彿回到讀研讀博的時光。

既然目前車間工作流的操作無礙,就把不穩定的因素暫放一旁,只要減少配色的嘗試次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節省工作量,夏分理清了思路,「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乙個平衡點,提高演算法的準確率,從而減少他們的工作流和人力。」

「收集歷史配方資料,列出用了哪個工廠的染料,哪幾種顏色,比例分別是多少,染色出來的顏色是什麼……」夏分給車間主任開出了資料採集要求,在配色染色的每乙個步驟都加上了使用數值化記錄的環節。

毛紡企業目前有幾十類配方,而機器學習一類配方大概需要上百條資料,只要擁有資料,夏分很快就能完成資料清洗,特徵構造,特徵篩選,模型篩選,引數調優等建模步驟。

結合前期試驗和演算法模型,夏分設想,首次推薦配方的成功率只有60%,二次推薦的成功率是84%,三次推薦的成功率則在90%以上,可以節省20%的人力,現在就只差實踐驗證。

「分析、比較、判斷,其實都是數學中的邏輯思維。」夏分笑著說,自己跟數學早已難捨難分。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8-08-30

雲話題 當邊緣計算遇上雲原生

特邀專家 吳龍輝 阿里雲技術專家,kuberentes實戰 作者,致力於雲原生技術的研究,擁有豐富的雲原生和容器化實踐經驗 目前負責阿里雲cdn和邊緣雲原生技術體系建設,包括邊緣容器平台研發 cdn容器化等。作為雲計算時代的新技術理念,雲原生概念在2015年被提出,它從技術理念 核心架構等多個方面,...

《當阿呆遇上阿瓜》 當鐵鍬遇上石頭

該片是金 凱瑞成名之前在1994年給影迷奉獻的搞怪喜劇片 阿呆與阿瓜 的續集,說是續集,其實是前傳。新線公司讓我們足足等了10年才看到續集,然而此時影片的主創人員全部更換。少了金 凱瑞,似乎再沒有理由讓我們更期待看到這部影片。可別說筆者心態不正,筆者之所以看此片僅僅因為想看看新線公司是如何挖這塊金礦...

當技術遇上管理

哈佛商學院教授戴維 蓋兒文總結說過 我們的時間應該花在設計和除bug上,而不是不停地與上司打交道,或者監督別人的工作。作為乙個技術人員管理者,要麼你的技術能力徹底讓人信服,要麼你的想法與綜合能力高人一籌,而且還得顯得比手下的人要忙,不然誰心甘情願服從你的安排。很不巧,國內大多數公司裡,有些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