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 我們還有隱私嗎?

2021-09-23 04:30:08 字數 1361 閱讀 8656

隨著數字資訊科技的不斷發展,「網路匿名」有可能會變成「數學上不可能」的事。

2023年,歐盟出台的隱私法例將「個人資料」定義為可以直接或間接識別乙個人的資訊。很顯然,當時立法者考慮的是那些帶有身份標識號的檔案資料之類的東西,這些標識號就好像人的姓名,而立法者們希望它們可以得到保護。

如今,「個人資料」這一定義所包含的內容已經遠遠超出當年那些立法**的想象,甚至可以輕易地超過18年前他們通過這項法例時整個世界的資料量。

網際網路的資料量進入了高速增長期。編譯自mit technologyreview

可以說,我們已經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那些以往被我們認為是個人資料的資訊——姓名或者信用卡號——如今都已經被安客誠(acxiom)公司這樣的資料**商用作交易,它擁有500多萬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的個人資訊。人們在填寫了某些調查表或者註冊了一些服務後,相應的資料就進入了公共領域。這也是這些**商的資料**。

線上和線下的資料如今正在逐步融合,進而幫助營銷人員更精準地進行廣告投放,這也是眾多「數字隱私」擁護者的煩心事。今年二月,facebook宣布與包括安客誠在內的多家資料**商展開合作,通過整合各自的資料資源來構造現實世界與虛擬網路之間的聯絡。乙個月後,安客誠的首席科學官在一次投資者會議上稱他們的資料已經與全美90%的社會檔案建立了鏈結。

這些資料往往被描述為「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匿名性」,但是牽涉到的資訊越多,這樣的說法就越顯站不住腳。就拿移動通訊運營商來說,他們會記錄使用者的位置和手機號碼,然後再將這些綜合資料賣給商家。儘管位置資料的匿名化是可以實現的,但是來自mit的伊夫·亞歷山卓(yves-alexandre de montjoye)和塞薩爾·a·伊達爾戈(césar a. hidalgo)卻發現只要通過同一手機的四個不同的位置資料點就可以精確定位其擁有者。不光是移動通訊運營商,你所用的瀏覽器也會「出賣」你的個人資訊,就連最近剛剛興起的可穿戴裝置(如google glass)也被認為會引起隱私擔憂。

毫無疑問,可以獲得的個人資料量越多,其中的資訊量就越大。只要擁有了足夠多的資料,我們甚至可能發現有關於乙個人的未來資訊。去年,來自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亞當·薩迪克(adam sadilek)和來自微軟實驗室的工程師約翰·克拉姆(john krumm)發現他們可以大致**乙個人未來可能到達的位置,最多可以**到80週後,其準確度高達80%。為此,他們收集了32000天裡307個人和396輛車的gps資料並建造了乙個「大規模資料集」。

兩人想象了一下這一研究成果的商業應用,他們說到時候會出現這樣的廣告:「需要理髮嗎?四天後你就會在這家髮廊周圍100公尺內,屆時它將會有優惠活動哦!」

這兩人還為他們的系統起了乙個名字——「遙遠未來」(far out),沒錯,這也正是大資料時代下的個人資訊將帶我們去的地方。

網路時代,還有隱私嗎

無論我們如何評價,都無法改變網路科技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巨大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變近,我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世界上某個地方的某個人的生活痕跡 我們自己也常常在不由自主地成為 關注的焦點,被整個世界扒掉衣服看個精光。在公共場合,我們可能惴惴不安地擔心自己的隱私成為網路上的資料,成為圍觀的物件。傳統的...

大資料時代,我們安全嗎?

大資料時代,世界各地新鮮事一觸便知,技術越發達,生活就越便利。我們能隨時知曉自己喜歡的歌星要在 開演唱會,能隨時搜尋到偶像的歌曲,當然啦,最喜歡的影視明星,搜一搜就有有有啦 看著新聞,吃著瓜,時事熱點在眼前。某酒店5億條資料洩露,哦,還好我不住酒店。等等,什麼?1000餘萬份快遞客戶資料被盜,16萬...

物聯網時代,我們還能有哪些隱私?

物聯網時代,我們還能有哪些隱私?當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許不難發現眾多攝像機對準了每乙個街口,它們通過高解析度,不斷記錄著從鏡頭前走過的每乙個人。但對於它們來說,他們不止是記錄面部資訊,同時還有衣服顏色 面部裝飾物等大量資料。記錄這些有用嗎?很多人都會這麼問到。在某部諜戰電影中,主角在人潮擁擠的過道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