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理論

2021-09-23 05:47:54 字數 887 閱讀 4027

明確的產品需求或者功能需求:比如運營活動,申購贖回滿足正常流量/搶購流量

運維部署的效能測試需求:系統的部署方案,模組的引數調整,系統設計漏洞和**邏輯導致的效能bug,比如新模組一定要做模組級壓測

產品質量標準:這個依賴於日常的資料統計,比如各個介面的流量,響應時間,模組級別的歷史壓測資料,已知的效能風險,線上服務機器資源分布;qa根據資料的積累來做風險的評估

流量分析和環境分析非常重要,否則很可能導致在大量的無用功之後,得出乙個不準確的結論;

壓測流量要和線上流量或者線上預期承載的流量盡可能貼近,且在壓測時無其他流量,這些也往往和**策略有關;而這個重點也不熟算算術,而且去分析需要收集哪些條件,去哪收集;

比如:***的搶購系統峰值5000qps

常見比如新老使用者,白名單/非白名單使用者

首頁->產品詳情->申購->申購結果頁->持倉詳情

搶購、正常申購

這個階段往往手工分析和工具分析相結合,常用的工具:trace

比如使用者初次訪問往往會擊穿快取

比如800qps的寫,資料庫的寫入速率是多少,快取的容量變化等

對於效能測試而言,解決了環境就解決了工作的一半,推薦線下機器資源配置盡量貼近線上

物理機vs虛擬機器,以及cpu 記憶體 磁碟 等配置

網路情況

跨機房vs 同機房

執行緒數,日誌級別,連線池大小

公共元件版本,比如資料庫,redis

線上環境的壓測結果最貼近真實,但是風險也最高

以下幾點經過對流量和環境做過資料分析,基本有了以下幾點:

起多大壓力?怎麼起壓力?壓多長時間?

壓測物件是什麼,模組?系統?

壓測介面有哪些?

壓測請求怎麼構造?

線上環境?線下環境?

壓測環境怎麼保證真實?

效能測試理論

mock 替身 server 服務 測試替身的服務 1 前端 前端已寫好頁面,但是後端的介面沒寫好,那麼前端程式設計師正確的姿勢是模擬後端 在控制台內啟動,進入放置之前填寫請求資訊的資料夾內 啟動的命令是 j a jar moco runner 1.3.0 standalone.jar http p...

效能測試基礎理論

一 什麼是軟體效能 定義 軟體的效能是軟體的一種非功能特性,它關注的不是軟體是否能夠完成特定的功能,而是在完成該功能時展示出來的及時性。由定義可知效能關注的是軟體的非功能特性,所以一般來說效能測試介入的時機是在功能測試完成之後。另外,由定義中的及時性可知效能也是一種指標,可以用時間或其它指標來衡量,...

測試理論小結

典型的測試步驟 1 計畫 確定目標,確定測試策略,測試方法 2 執行 建立測試環境,按測試計畫執行 3 檢查 一步步驗證,是否執行完畢 4 迴圈 如果沒有改正,繼續執行 測試職責 1 驗證在整個軟體開發周期中,各個階段的軟體質量是否合格 2 驗證最終交付給客戶的軟體系統是否是客戶想要的,滿足需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