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模型 不只是減輕風險的戰略

2021-09-23 07:21:04 字數 2513 閱讀 5334

採用多雲戰略實現更彈性的能力,並且避免**商鎖定的觀念幾乎和雲本身的概念存在時間一樣長,但是仍然很少看到有企業真的採納這樣的方案。將多雲的使用作為減輕風險戰略的一部分仍然是理論意義大於實戰意義,因為在不同平台間移動以及管理工作負載所牽扯的挑戰非常大。

向多雲的推進已經隨著時間演進了不少,但仍然沒有消失不見。如,位於聖地牙哥的多雲遊戲**商thoughtstem,提出了多雲戰略——並不是因為對可靠性的擔心,主要是為了避免**商鎖定,ceo stephen r. foster說。但是,實際上,他也承認,thoughtstem幾乎一直都在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上執行自己的遊戲伺服器,「但是,我們系統允許在需要的時候,無縫切換到其他雲上,」他補充道。

因為雲已經成為了日益增長的主流技術,對雲**商可靠性的擔憂已經不是多雲觀念的核心了,專家們說,但是**商鎖定仍然是個潛在的問題。基於一些實戰考慮,最初的觀念逐漸變形成一種實踐方式,使用多雲**商來達成其他目標,比如更低的費用或者某種工作負載的更好效能。

「這裡的確正在改變;如今多雲已經較少是指彈性、和將雞蛋放到不同的籃子裡了,而更多是關於為工作負載匹配服務,」 melanie posey,idc的研究副總裁說。

企業在公有雲上的舒適級別已經增長,她說。當他們確實思考降低風險戰略時,這是更為傳統的方案,配合災難恢復和備份工具或者可能在多個可用區域上實現雲工作負載,posey說。

位於柏林頓的collaborative consulting公司的企業架構師和總監ed featherston說,「從雲的角度,我沒有看到任何我的客戶選用『純粹的』多雲戰略,雖然我看到很多客戶採用了不同工作負載執行在不同**商那裡的理念。」有時候,後者是由實際上的多雲介面卡驅動的,比如,使用者在某種雲上建立了新的工作負載,但是it部門完全不知道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另外一些情況,他說,多雲是收購的結果,被收購的公司的雲實現使用了不同的**商。

要在其他歷史技術軌跡的上下文裡思考多雲,featherston比較了現在的雲和早年的關係型資料庫。「sql作為一種標準制定,意圖避免關係型資料庫領域的**商鎖定問題的發生,」他說。但是說來容易做來難。最終,每個**商提供了自己特有的sql特性和變種帶來額外的優勢,因此從某個**商向其他**商的切換變得更加困難,featherston說。

降低風險不再是主要的驅動力

這也正是為什麼featherston認為使用多雲作為降低風險的戰略已經理論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了。

更需要強調的是,「在平台間移動工作負載並不重要,」esg分析師dan conde解釋。「你可以匯入工作負載,但是這和在vsphere系統間執行vmotion不一樣,並不是在azure或者aws間實時遷移;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觀點理論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某種雲更適合某種工作負載。「嘗試將這些工作負載跨多個雲執行意味著你將,注定無法保證一致的效能,」 clayton weise說,他是位於加利福利亞奧格拉山的區域型系統整合商key information systems雲服務總監。

另乙個大的障礙是網路,也就是說所有雲**商都在和其他**商競爭,因此都不會有動力提供鏈結到其他競品雲的私有高速鏈結。也就是說,網路整合必須替代公有網路,這會增加延遲,導致不一致的效能問題。

「另外因為每個**商都有一套自己的api、功能和特性,這讓所有這一切變得更加複雜,一般都無法和另乙個簡單整合,」weise說。此外,所有這些事情上公開標準的缺失也讓整合極度困難,迫使企業構建自己的工具。「這樣的能力——作為經理的經理,編排器的編排器——是雲方案裡的新的增長點,」weise說。

具體來說,它成為了一種折中方案,featherston說。「使用多雲戰略來降低風險的案例是經典用例,」他說。理論上,它讓業務得到更多的保護和彈性,不依賴於單個雲的**商平台。但是,這裡有很多折中的地方。

成熟市場的成熟需求

在進入雲**商紀元的這十年間,平台、服務、功能和使用方式已經發展了很多。現在有很多經驗關於如何建立滿足生產環境的質量要求,彈性的技術。posey說所有雲**商都是從僅僅提供vm和儲存的方式進化而來;他們持續新增更多的服務,讓他們的雲更加安全,彈性並且容錯。「進化的一部分是雲**商讓自己的解決方案盡可能地更加面向企業,」她說。比如,aws在幾年前引入了key管理服務用於策略和風險管理。

相反,microsoft說他會幫助你完成混合解決方案——在microsoft、本地,甚至其他雲上構建例項,她說。但是即使這樣對可移植性的讓步僅僅在使用單個**商時才工作——在這裡,就是microsoft——支撐私有和公有雲兩端。

有兩種選擇可能最終會開啟通向多雲的大門。第一種是容器技術的增長,nelson說。將應用程式及其依賴打包到容器內可以保證或者至少簡化多雲間的可移植性。

另外,她說,「困難是應用程式的所有上下文仍然是專有的,容器技術當前的成熟度還比較低,每個雲**商的吸引力和專有度還不夠。」

如果你期待多雲的未來,nelson建議保持關注第二種選擇:標準。比如雲應用的分布式管理任務和拓撲以及編排規範就正意圖提供一種標準,來描述基於雲的web服務的拓撲。「這樣努力的目標是跨平台的廣泛『可讀性』,可能會有一天能夠真正地可移植,」nelson說。

引擎不只是效果,程式不只是策劃。

最近工作中,又陸續發現了unreal的一些 隱藏的 東西。例如test track整合。例如uds 指令碼融入visual studio中。例如sync 合併工具。加上之前的swarm和perforce4整合。有時候在想,我們能在效果上超越它,能在一些具體的環節上超越它,但如果真正要完成乙個商業引擎...

重要的不只是技術

原創 王健 一 多年以前,我有個學生在一家做 工作流引擎 的軟體小公司裡工作。他遇到了一些麻煩。什麼是 工作流引擎 簡單地說,是一種可以自動執行流程的工作元件 使用者設定好基本的引數,該元件就能按照預先設定的工作步驟和業務的流程往下走。聽起來很酷,看上去很美。學生的麻煩是 公司的產品做得歪瓜劣棗的,...

規範的不只是個性

part1 原諒我的思緒再一次天馬行空了,看完了部落格裡面的幾個鏈結後最先投射到腦海中的不是google,不是strict coding standards,而是2012年的奧運會的足球決賽。這場決賽過後,當時我所以為的毫無懸念的冠軍 巴西隊 意外地輸掉了這場比賽,當然,也許 意外 這個詞只是對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