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萬奎 老子的三十條管理真言

2021-10-01 01:55:31 字數 4445 閱讀 6043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道德經》70章

啟示一:「想明白,做正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說:我所闡述的關於認識論、方**、實踐論(道與德)特別容易理解,也特別容易施行。遺憾的是,天下人沒有幾個人願意根據我的指導校正自己的認識論和方**,更沒有幾個人能依次建設自己的方**,至於去正確地去施行的,寥寥無幾。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 ——老子《道德經》79章

啟示二:堅守契約精神是一種品德。有德行的人重視事前約定,而德行差的人則輕視事前約定,卻在事後斤斤計較。管理者胸懷善念則會不斷強調事前約定,而事後即使有「把柄」在手,也並不會得理不饒人。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老子《道德經》72章

啟示三:受人尊重是因為你的自愛。管理者要養成時常自我反省的習慣,而不是固執己見;常通過關愛他人而實現自愛,而不是憑藉威懾以顯示自己的高貴。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道德經》72章

啟示四:從視野的角度分,這個世界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我視野之內的(有),一部分是我視野之外我所不知道的(無)。不論自認多麼高明,我的認知也永遠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人生之美就在於認識的侷限性,如果不能保持認識上的謙卑,就是自我傷害。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管理者自我認知的上等境界。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不知道自己還有不知道的,是管理者的毛病。管理者只有時常提醒自己認知的侷限性,才能少犯錯誤。

「聖人被褐懷玉」——老子《道德經》70章

啟示五:須胸有錦繡,貴深藏不露。管理者應該在表面形象上與普通人比看不出有什麼區別,但在思想認知和處理問題上卻有真功夫。

「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老子《道德經》68章

啟示六:善於屈己下人,才善於用人。善於用人的管理者會讓自己處於員工感覺上的下風,讓屬下時刻感覺到他自己在某方面的存在感、優越感、價值感、成就感。不與下屬爭風頭,才可以更好的運用下屬的力量。

「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不敢為天下先。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老子《道德經》67章

啟示七:慈而後勇,養慈畜德。管理者當永遠保持團隊的慈愛文化、節儉文化、謙虛謹慎文化。有慈愛,則必有責任心,肯擔當,才能衍生奮鬥的勇氣。惟利是圖、結果導向、不講文化的團隊,是烏合之眾,一旦遇到風險則團隊鳥獸散。說常有好運氣的團隊,一定是有慈愛文化在其中護衛著,常得老天眷顧。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經》66章

啟示八:學習製造窪地效應。說大江大海能成為條條溪流的領袖,是因為他善於使自己處在眾多小河流樂於投奔的下風窪地。管理者的領導力之根本在於能夠堅持以團隊成員的需求為導向,並設法讓他們知道:在這裡足以得到更大滿足。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道德經》64章

啟示九:總是將自己當作乙個輔佐者,按事務的規律去推動,而不敢凌駕。萬事萬物有其各自的軌跡和規律,要敬畏它。在有違規律和趨勢、凌駕事務規律之上時,便是開啟了失敗的閘門。不論是專案的開始,還是專案的過程中,任何時候,都要如開始一樣,以輔佐者的心態,敬畏規律,謹慎從事,那麼,就不會有失敗發生。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聖人終不為大」 ——老子《道德經》63章

啟示十:懂得凡事從細小處、容易處入手,則一生從容。謀劃突破困難的門道,要尋找容易處入手;建立掀天揭地的大功,要落腳細小處執行。有道的管理者可以從高處著眼,但從來不敢自巨集大處入手。因此,那些善於做出偉大事功的,因為總是能尋求容易的節點,耐心推行細節,注重「小事」的積聚效應,反而總是顯得從容且大功屢成。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老子《道德經》59章

啟示十一:大風不斷吹來,風景卻屬於深根固柢的大樹。基礎、基礎。基業長青的前提是老老實實扎根做基礎。

「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經》58章

啟示十二:自己對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人的感受,努力使人舒適。堅持原則但不傷人,品行端正但不妄施攻擊,性格直率但不恣意縱為,才華橫溢但不令人難堪。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和之至也」——老子《道德經》55章

啟示十三:淳樸厚道是大德境界。就像剛剛出生的嬰兒,不在思想中預置對人和事的看法,使內心保持簡單、淳樸和厚道,是自身和諧、以及自身與環境保持和諧的至高境界。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老子《道德經》52章

啟示十四:求人不如求己。懂得向內求的妙用,一生都會受用不盡;反之,如果一味的向外部世界歸結原因、探索機會、尋找答案、渴望幫助,一輩子也難成正果。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老子《道德經》51章

啟示十五:陰德就在對事物的看法中。管理者有了這樣的心態,行為會變得大度,即是積陰德,好處不可言說——「創造它但不占有它,做成它但不依仗它,領導它但不主宰它的命運。」

「以其無死地」——老子《道德經》50章

啟示十六:「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you try you die dont ask why。」及早預警風險,不到有風險的地方去,對自己難以承受的風險堅決不去幹。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道德經》49章

啟示十七:不因別人的行為而降低自己的做人原則。對於有善行者我善待他,對於沒有善行者我也善待他;對於有信用者我堅守信用,對於沒有信用者我也堅守信用。對於不善、不信者,我的堅持表象上會讓我吃虧,但其中的陰德不可限量。當今資訊化社會,正能量即是感召力,信用賽萬金,始終保持我的正能量和信用,就是大德。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道德經》48章

啟示十八:做事追求的是簡約。做學問追求每天都有收穫,不斷積累;而做事情則追求每天使自己的方法變得更簡約。如何從複雜的管理中走出來?簡單有效才是管理學追求的正確方向。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老子《道德經》47章

啟示十九:此時即是道場,何須更求別處!此人、此時、此地、此事,此即是方便法,此即是方便門,越是遠離此地向他處尋求答案,得到的真知灼見就越少、成效也越低。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道德經》46章

啟示二十:拿得起,放得下;能開始,會中止。最大的禍因是不知足,最大的錯誤在於勢在必得的執念。

「清靜為天下正」——老子《道德經》45章

啟示二十一:有深度的湖波濤就在表面,有厚度的心永遠保持平和。清靜是天下第一準則。不論何種情形,讓內心寧靜,保持平和的心態的是基本要求。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道德經》38章

啟示二十二:人生事業重在選擇,君子定位務本。不論是追求夢想,還是做事、待人、接物,有道之人都懂得選擇與規律同在,注重根本,腳踏實地,追求可持續的結果,而不是為了炫耀、蒙蔽和應付一時。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經》36章

啟示二十三:永遠守住看家底牌。可以展示給人看的就不是核心利器!就像魚兒不可以跳出河水到幹地兒上,核心競爭要素不能輕易展露給他人。對普通人來說,身體健康是第一利器。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老子《道德經》26章

啟示二十四:分清主次輕重,生命線自我牢牢把控,不將命運之繩賦予僥倖。輕與重是權衡外物的一對平衡,靜與躁是表達內心感受的一對平衡。重的和靜的是根基性的要素,管理者決策時分清輕與重的關係,並處理好內心的靜與躁的平衡。不論何種情況,始終要牢牢把握好根基性要素。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道德經》22章

啟示二十五:管理者常要反省四大毛病——自見、自是、自伐、自矜。兼聽則明,不固執己見,才有更周全視野,更接近於科學決策;不自以為是,走群眾路線,則更得同心協力,影響力更廣;謙虛謹慎不自我誇耀,甘於奉獻不居功自傲,成果更容易被眾人認可為功績;謙卑下人不傲慢、不狂妄,方可能被眾人心甘情願的擁戴而成為領袖。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老子《道德經》19章

啟示二十六:明心見性,慈悲喜捨。內懷直心厚道,外用簡單樸素;減少私心,控制貪欲;防止所謂的「學問」帶來的障礙,杜絕盲目效法,多問此事何為正確?以減少複雜化導致的煩惱。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老子《道德經》16章

啟示二十七:把握本質和規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完成戰略思考然後堅守之,在總體目標導航下保持策略和戰術的高度靈活。外部環境千變萬化,紛繁複雜,我總是能夠跳出三界外,站在高處向下審視,不斷覆盤思考,以牢牢把握本質,保持戰略定力,活用規律。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道德經》11章

啟示二十八:真正推動事功的是思想的價值。豐富的資源僅僅給事業帶來便利,真正推動事業無限發展、決定事業成敗的,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思考能力——是思想的價值。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道德經》8章

啟示二十九:道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行為,水是大道的代表、修道者的老師,值的反覆品味。要實現策略創新的上乘境界,就去效法水的行為,思考水的智慧型。其要點有兩條:首先,水善於為萬物帶來價值、輸送利益,而不採取與萬物爭利的愚蠢做法。其次,水常常按眾人想法相反的策略行事,選擇眾人所看不到、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懂的目標和路徑,所以,更加接近於支援成功的大智慧型。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經》81章

啟示三十:利他是成功的天道,違背天道必遭天譴。越是為他人做,越是為他人謀,越是傾向於與人分享,那麼,自己所期望的結果就越是容易實現。

老子與孔子的區別

老子與孔子的區別。道與儒的比較 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老子學說與孔子學說的比較,就 仁德 而言是完全一致的,區別在如何實現仁德,特別是在教育。老子的主張是實行 策,也就是實行 三絕 即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但是社會的發展決定民智的開發,希望以堵的方法控制社會的進步,...

老子的全排列呢

題目描述 老李見和尚贏了自己的酒,但是自己還捨不得,所以就耍起了賴皮,對和尚說,光武不行,再來點文的,你給我說出來1 8的全排序,我就讓你喝,這次絕不耍你,你能幫幫和尚麼?無1 8的全排列,按照全排列的順序輸出,每行結尾無空格。示例1 no inputfull arrangement of 1 81...

老子的全排列呢

老子的全排列呢 時間限制 c c 1秒,其他語言2秒 空間限制 c c 32768k,其他語言65536k 64bit io format lld 老李見和尚贏了自己的酒,但是自己還捨不得,所以就耍起了賴皮,對和尚說,光武不行,再來點文的,你給我說出來1 8的全排序,我就讓你喝,這次絕不耍你,你能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