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創業盈利點在何處

2021-10-03 05:20:56 字數 1066 閱讀 8861

科技世界,最賺錢的公司往往不是聚光燈下的公司。

譬如在大資料時代(短暫流行過後,這個詞已經老了),最賺錢的不是大資料公司,而是為大資料提供底層支援的雲計算公司;而在人工智慧時代,真正激發的是大資料市場,「ai最重要的邏輯是用資料做智慧型化訓練,所以在人工智慧時代,最賺錢的公司並不是像商湯和face++這類的公司,不是說這些公司不賺錢,他們也賺錢,但他們的盈利模式並沒有呈現很清晰的特點。」

其實就像馮一村所言,在不少投資人眼中,倘若人工智慧團隊的自我定位永遠是「技術提供商」,沒有給客戶提供一套整體解決方案,那麼它在產業鏈中的價值將會日趨暗淡

這不難理解。原因之一,如前所述,就像那篇《保衛科大訊飛》所寫,巨頭會免費提供影象和語音識別等通用技術。原因之二,ai本身的技術門檻正在下降,就像獵豹移動傅盛所言:「深度學習的核心是資料驅動,雖然有模型調參,有自己的優勢,但別人有更多的資料調參會很快拉平優勢,很難真的想像一家公司通過提供技術輸出就能成功。未來深度學習是基礎的技術運用,很多公司都具備深度學習的研發能力。」

舉個例子,在過去,初創ai團隊的進展受制於軟體開發所花費的時間,但如今,巨頭們紛紛開源了自家的深度學習框架,初創團隊可以如外掛程式一般,將人臉識別等技術嫁接到自己的系統中,讓沒有太多深度學習背景的開發者也能容易上手。

換句話說,單純靠技術本身賣錢,天花板很低,也很危險。

那麼問題來了,ai創業路在何方?

我認為,最可行的出路,來自於程浩提出的「一橫一縱」理論:

「一橫」是指你提供的技術服務,通常「一橫」能服務很多行業,但一定要找到幾個最有機會的垂直市場,深扎進去,公升級為「一縱」——也就是,把技術轉化為產品,賣給客戶,商業變現,再通過商業反饋更多資料,夯實技術,形成商業閉環。

總之在我看來,隨著未來技術門檻的下降,ai創業者的身份認同,要從最原始的「技術提供者」,逐漸轉向成為乙個「行業專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應時刻謹記兩點:1,面對自己時,深耕幾個垂直領域,然後等待時間的回報;2,面對客戶時,從技術提供者進化為乙個「賦能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ai創業者深耕具體行業,還有另外乙個原因:ai將在***to b***和***to g***領域率先落地。

[1]

人工智慧簡史 人工智慧簡史

人工智慧簡史 在人工智慧的早期,計算機科學家試圖在計算機中重建人類思維的各個方面。這就是科幻 中的智力型別,即或多或少像我們一樣思考的機器。毫無疑問,這種型別的智慧型稱為可理解性。具有可理解性的計算機可用於探索我們如何推理,學習,判斷,感知和執行腦力活動。可懂度的早期研究集中於在計算機中對現實世界和...

人工智慧創業的「風口」和「泡沫」

因為資本 人才和市場三位一體的優勢,美國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不僅數量最多,而且質量最高,型別最為齊全。從舊金山到矽谷,從西雅圖到紐約,在ai晶元 ai平台 自動駕駛 智慧型金融 智慧型醫療 機械人 智慧型物聯網 智慧型教育 智慧型客服等領域裡創業的公司數不勝數。英國是另乙個人工智慧創業的樂園,研發al...

開啟人工智慧競爭創業模式

在過去的三年裡,網際網路企業巨頭競爭收購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20多個私人企業,其中包括google amazon ibm yahoo facebook intel和salesforce。2016年他們就已經收購了四家企業。其中,谷歌在人工智慧領域成為最傑出的玩家,因其已經收購了5家公司。2013...